代表委员把脉民间投资
多措并举,民间投资“活”起来
本报记者 金梁 陈铖
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创造了很大的贡献,浙江作为民间资本最活跃的省份之一更是如此。但是,2016年全国民间投资乏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切实抓好浙商回归、激发民资、对接央企、引进外资等工作。其中,如何激发民间投资引发代表委员们思考,大家建议,应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降低民营企业成本,提振企业家投资信心,以进一步激活和扩大民间投资。
可以投
放宽民资准入门槛
民营企业为何不愿投、不敢投、不想投?制约民间投资增长的一大因素,在于民企在承受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阵痛的同时,碰到了形形色色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还要跨越“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
激活民间投资,首先必须“开三门”“搬三山”,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门槛,消除壁垒、打破垄断,在大项目上给予民企同样的机会。省人大代表、台州市发改委主任张锐敏认为,PPP模式为民间资本进入能源、交通、水利、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提供了重要通道,是盘活民间投资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有效杠杆。
2016年12月23日,天台县九龙山隧道口风钻轰鸣,杭绍台铁路正式动工,成为国内首条民资控股建设高铁,实现了浙江高铁项目引入社会资本的突破。“以前民间资本只允许参股,在最关键的运营定价、结算、退出等环节基本没有话语权,所以民企投资欲望不强。杭绍台铁路不仅民营资本占股51%,而且项目运营、成本核算等都是以民企为主,所以带动了200多亿元民资涌入。”张锐敏说。
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的同时,还需继续深化改革,才能完全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当下,促进民间投资要从政策鼓励向制度创新转变,让民企和国企享受同等的制度待遇。
杭绍台铁路的样本意义,更在于在审批制度、投融资体制、回报体制等多个领域创新。“被列入国家PPP示范项目到项目开工,杭绍台铁路审批过程不到一年时间,而同类铁路项目审批至少两年时间。”张锐敏说,审批时间少一天,项目动工投产就早一天,企业投资积极性就增一分。
投得起
降低民营企业成本
按照经济学理论,决定企业投资的主要因素是收益、成本和预期。
省政协委员、浙江大学教授范柏乃对于新常态下的实体经济投资情况做过一个详细调研,并提出对策:精简“五险一金”,降低用工成本;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减轻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等。这些对策的本质,就是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效益,从而实现拉动投资的目的。
很显然,浙江已经认识到了降成本的重要性。2016年,浙江先后两次出台企业降成本政策,全年直接减轻企业负担1010亿元,让企业获得感变强。“在企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降成本可以提振企业信心,增强企业发展动力。”省人大代表、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力军建议,政府应该继续做好降成本措施,打造成本洼地,吸引来更多民资,才能真正放水养鱼,让民企敢于投和投得起。
在降成本的各类措施中,最难降和最该降的成本是制度性交易成本,这也是民企最期待的。范柏乃说,近些年来,浙江以“四张清单一张网”为抓手,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浙江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低于其他地区,但仍有下降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我充满期待。”范柏乃说。
愿意投
提振企业家信心
民间投资放缓的背后是民营企业家信心的减弱。提振信心,首先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增强民营企业的社会荣誉感。
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这给民营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之后,浙江也先后出台了相关的具体措施。
“我深切感受到党委、政府对非公经济的重视。”省政协委员、省商会副会长、圣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倪良正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依法平等保护各类产权,确保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和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作为浙江的民营企业家非常感动,更坚定了加大投资、办好企业的信心。
在会议间隙,省政协委员,浙江永利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永利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提及“包容”一词。他认为,浙江的政商关系和制度保障,对民营企业十分包容,在浙江,每一位民营企业家都能安心经营、放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