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发展新引擎
——代表委员热议创新驱动
本报记者 陈铖 翁杰
创新,是浙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创新驱动,在当前稳增长、促转型中发挥着突出作用,也是浙江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有效投资力度,不断发展壮大新动能。
如何巩固科技创新成果?信息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如何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围绕这些热点问题,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科技创新
培育发展新动能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发展。”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厅副厅长曹新安表示,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科技创新在培育发展新动能方面的核心支撑作用得以发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就是最好的佐证:2016年,我省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2.66万件、高新技术企业2595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7654家。
“我们连续4年在研发和专利管理上各投入3000万元。”省政协委员、浙江山蒲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涛认为,利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是近年来LED照明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企业应当练好内功,加速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通过科技创新,山蒲照明的产品品质得到极大提高,年销售额达5亿多元,并成功打入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2016年企业自营出口额达7000万美元。而这背后的“秘密武器”,正是近年来公司获得的500余项专利。
省人大代表、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说:“一直以来,杭州是一个典型的创新城市。如城西科创大走廊集聚了浙江大学、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阿里巴巴、梦想小镇等诸多资源,它的规划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同时有着极大的包容性。30年前人们到深圳去创业,如今杭州也有了这样的基础设施,相信会有更多人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来到杭州创业。”
省人大代表、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吴伟进也有相同看法。“目前杭州特色小镇建设已让企业和政府尝到甜头,而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的规划建设,就像是特色小镇群的集聚,把诸多创新经济要素叠加在一起,这是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路径。”吴伟进表示。
产业创新
信息经济领跑时代
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浙江领跑全国。2016年前三季度,浙江规上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明显快于七大万亿产业中的其他产业增加值增速。
对于信息经济的魅力,省人大代表、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项目主管黄丽珍深有体会。“这几年公司产值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正是因为踩准了信息经济发展的节拍。”她说,各行各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为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带来机遇;公司生产的芯片反过来也助推信息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黄丽珍坚信,信息经济正方兴未艾。她说,士兰微已着手扩大产能,投资10亿元建设的8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这个月就将投产。
信息经济迅猛发展,催生了跨境电商等新兴业态,为浙江经济培育了新动能。截至2016年三季度,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已培育起完整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设立12个线下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634家。杭州去年新增有跨境电商交易实绩的企业超过4000家,占杭州外贸企业总数六成左右。省政协委员、省商务厅信息化处处长高秀玲认为,应该在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试点的基础上,推进宁波、义乌等地跨境电商发展,形成经验、复制推广。
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前沿信息经济,正与各行各业加速融合:利用“互联网+时尚”,平湖箱包企业组团上网,拓展箱包线上线下交易渠道;利用“互联网+健康”,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在造福千家万户的同时,孕育出巨大商机……
在王坚看来,率先探索新经济形态,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经济,将让浙江再次领跑时代。“这样的探索,代表着中国对新经济模式的思考。”他说。
空间创新
协调发展促进转型
块状经济在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做大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迄今仍占重要地位,同时也面临适应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的压力。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浙江的县域经济正向都市区经济升级。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推进空间发展格局创新。大力实施都市区带动战略,充分发挥四大都市区在推进新型城市化中的引领作用。
“11个设区市是全省发展的桥梁和纽带。随着向都市区经济转型,一批强县改为市区,市域这一‘短腿’将被逐步拉长。”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黄小杭认为,要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把经济区域、市场力量的优势,与行政区划、政府力量有机结合,协调市域内各县(市、区)的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协调跨市的整合联合,建立跨行政区划城市发展协调机制,使各类要素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