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省两会特别报道·聚焦

勇立潮头,开启新征程

——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1月16日,杭城阳光明媚。

  上午8时许,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带着全省人民的梦想和嘱托,大步迈向省人民大会堂。9时,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准时启幕。会场内,24页的政府工作报告,清晰、翔实、生动地刻画出浙江的过去与未来。拿到报告后,代表委员们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G20杭州峰会、“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拆治归”、“一带一路”、“三去一降一补”、创新驱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双下沉、两提升”……聆听着车俊代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纷纷用笔将这些词汇标记下来。他们知道,这些关键词,关乎浙江的未来。

  所有的过往,都是为了今天。荣耀在心、责任在肩,而今迈步从头越,全力开启新征程。

  秉持浙江精神

  撸起袖子加油干

  G20杭州峰会虽已远去,但留给浙江的,除了可放大的峰会效应,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我们看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是浙江精神的内涵,也激励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让浙江以更好的样本,呈现“中国的明天”。

  “G20杭州峰会成功举办,考验了政府的办事执行能力和人民的团结协作精神。”提到G20杭州峰会,省人大代表、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吴伟进依然深有感触,他说,“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舍小家、顾大家,实干、巧干、加油干,形成了特有的浙江精神。”

  这场盛会虽已落幕,浙江精神却永不落幕。吴伟进说,眼下,拆违治水、破难攻坚,大项目接连上马,到处洋溢发展活力,这与浙江精神的发扬密不可分,“我觉得,浙江精神与G20杭州峰会的主题是一致的。”

  “信心满满”,听完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协委员、宁波欧琳集团董事长徐剑光说了这4个字。这种信心,源于去年惊艳世人的G20杭州峰会,更源于报告对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之路的明确擘画。他说,这就是省两会的意义,能让浙江干部群众更好地重新出发。

  “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建议2017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确保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争取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果”,这是徐剑光特别标注的两句话,“第一句话,让我吃了颗‘定心丸’;第二句话,3个‘更’字振奋了我的心。”

  这几日,徐剑光思索颇多,方向更明。厨卫行业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欧琳集团不断加大科研力度,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徐剑光认为,企业的发展理念,要紧跟国家战略和我省发展目标,“机器换人”和标准化建设,是仍需深化的课程,2017年,企业将提高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

  “今年,我们将与境外代理商、工程合作方沟通协商,积极参加国外展会,在全球范围内发掘新市场、新需求,并根据全球化产品的销售形势和消费者反馈,及时调整自身产品的定位设计,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徐剑光说,他已准备好大干一场。

  尽管还在参会,省人大代表、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衢州市农科院院长汪惠芳已撸起袖子干起来。这次来杭参会,她特地带了很多柑橘来,分发给身边的代表朋友和媒体记者。

  “这是衢州在推进柑橘转型升级中,特别引进试种成功的最新品种。你们尝尝看,色泽光艳,甜度很好,春节旺季才上市,每公斤要卖50元。这就是‘互联网+农业’和农业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味道。”她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塞给记者一个大橘子。

  听完车俊代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汪惠芳最激动的莫过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句话。她说:“这是可以改变衢州农民未来的路径,而我们科技工作者责无旁贷。”

  这是一种浙江姿态。从G20杭州峰会开始,我们更加明确,只有秉持浙江精神,方能勇立潮头。

  争当浙江铁军

  坚决打好组合拳

  “拆治归”的战场,是“三去一降一补”的主平台,是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组合拳,也是锻造浙江铁军的主战场。进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争当浙江铁军,持续深入打好组合拳,让山更青水更绿,早日实现转型升级。

  “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有违必拆、有污必治……看着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提及的这些词汇,省人大代表、温州市鹿城区委书记李无文觉得责任更重了,任务更明了。这些年,身为拆违铁军,他目睹了鹿城区的巨变,也坚信打好“拆治归”组合拳是改变浙江的重要力量。

  2016年11月以来,鹿城区以“当年启动、当年签约、当年腾空、当年拆除”为目标,倒排时间、对症下药,攻坚推进“大拆大整”项目改造。目前,鹿城区拆违已覆盖27个行政村,仅2016年已签约、腾空、拆除9423户,腾出土地4580亩。“这是双赢的结局,百姓告别危房住上新楼,鹿城发展换来新的空间。”他说。

  拆违治水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这几日,凡是去过浙江展览馆的代表委员,都会有切身感受。那些图片和文字,记录了浙江铁军的艰苦卓越,展现了“两美”浙江的山河巨变,以及一条坚定而又清晰的绿色发展之路。李无文觉得,这份报告,这场展览,足以让他笃定前行。

  从省人民大会堂出来,省政协委员、江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毛建华更加确信,自己带来的两份建议是有价值的。“今年是本届委员履职的最后一年,我要努力一把,再次推动水泥行业去产能。”他说。

  明明靠水泥吃饭,却直言要去产能,毛建华为何如此建议?翻开政府工作报告,毛建华指着“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这句话说:“2016年,我省水泥产能利用率已降至65%,比全国平均还低8个百分点,产能过剩40%!”为此,他连续多年、先后三次提出,要通过“错峰”“减量”“限建”,给水泥行业去产能。

  产能减去40%,行业发展何以为继?毛建华解释,因为产能过剩,行业只好低价恶性竞争,企业效益不断滑坡。“如果产能降下来,价格才可能恢复正常,企业利润才能有所保证,行业才会良性发展。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妙处。”他说,更重要的,是老百姓能拥有更好的生活环境。

  对浙江而言,“拆治归”带来绿水青山,还蕴含着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郎村,安吉县的一个偏远畲族山村。这些年,郎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利用畲族民俗风情,打造乡村旅游景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省人大代表、安吉县章村镇郎村村妇代会主任雷红琴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全省各地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城乡更美丽’,这也是我们郎村人的共同追求。”

  说起家乡变化,雷红琴一脸自豪,“2011年,村里只有一户农家乐。如今很多村民回村创业,已开出近30家农家乐,每到暑期客人爆满。”

  这是一种浙江气魄。从“拆治归”开始,我们已经乐见,山河面貌巨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澎湃浙江动力

  培育发展新动能

  “最多跑一次”,这个热词透露的是个小目标,蕴含的却是一种大责任。仿佛一个支点,它将通过优化政府服务供给,撬起浙江经济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带来百姓、企业、政府的共赢。

  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内容,省政协委员、台州德星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宝春眼前一亮,赶紧拿起笔,在这句话下划出横线。原来,因为厂房扩建等原因,他曾遭遇过跑几十个部门、盖上百个印章的尴尬。“政府若在服务上多下功夫,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创业投资热情也会更加高涨。”他说。

  报告中的很多词汇,振奋着徐宝春的心,比如“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和企业过‘好日子’”,比如2017年预期“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的目标。“包括金融改革等内容,让我看到更多希望,也更有信心。”他说,希望具体政策尽早落地,助推正在转型升级的成熟企业,尽早迎来曙光,也让更多创新企业在浙江落地生根。

  “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和目标!”省政协委员、嘉兴市政协副主席薛佳平直言,“最多跑一次”让他印象深刻,“‘一次办结’‘双随机、一公开’‘一次到位’‘零上门’……这些提法充分表明,政府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决心和力度。”

  薛佳平建议,政府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要对企业加大告知力度和指导服务,避免企业因对程序不清,出现“多跑腿”现象。“通知明明挂在网上,但总有企业没有看到,可依托‘互联网+’服务,及时传递信息,并全面推进和拓宽在线咨询、网上办理、快递送达等服务模式。”他说,能不能“最多跑一次”,关键要看结果,尤其是对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政府要投入更多关注。

  无论是“四张清单一张网”,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还是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最终的目的,是为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能够早日结果,增强发展活力。对此,列席会议的台州市长张兵感慨颇多。

  小微金融,全国看浙江,浙江看台州。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设立台州市为国家级小微金改试验区,至今已一年有余。“回顾过去一年,台州着力破解小微金融改革共性难题,取得不少创新成果。”张兵自豪地说。

  去年,台州对信保基金进行增资扩容,并在此基础上,推出创业贷款专项担保等创新产品,充分发挥信用保证基金对成长型、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助推作用。此外,台州利用金融大数据,打造公益性的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随着普惠金融深入,台州金融业服务群体更加平民化、无差别化,区域金融生态良好。2016年,全市不良贷款率仅为1.32%,比2015年末下降0.26个百分点,贷款利率下降0.84个百分点。台州的综合信用指数,也名列中国经济较发达城市第3位。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继续深化‘台州小微金融改革’,我们任重而道远。”张兵认为,小微金融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接下来,台州将不断深化改革,放大小微金融改革成果,用金融源头活水浇灌实体经济百花园,全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是一种浙江智慧。从“最多跑一次”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改革活力涌现,新的动能形成。

  激扬浙江情怀

  关键小事用心办

  关键小事,这是饱含温度的一个热词。事情虽小却很关键,这意味着,党委、政府把百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真正放在心间。而民生实事“群众提、大家定、政府办”理念,更能让这些关键小事,件件得到落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实事更加关注,这是政府自信的体现。”汪惠芳代表说,“不需要摆太多数据,浙江发展的成绩真真切切,大家都看在眼里。注重民生发展,体现了浙江情怀。这也要求我们,要多为百姓出点子、干实事。”

  在汪惠芳看来,对衢州干部而言,如何让满目的绿水青山,流淌成当当作响的“聚宝盆”,是当下需重点努力的方向。“例如开化县钱江源景区,游客们常在最美公路旁停车驻足,流连忘返。一看牌照就知道,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冲着这里的绿水青山而来。”她说,衢州应抓住时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农旅结合等方式,为百姓找到致富增收的新路子,“农民在家门口就有工作,既能照顾孩子,也能孝敬父母,一家人其乐融融,多好啊。”

  “医药卫生改革,一直是百姓最关注的民生大事之一。”翻看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松阳县人民医院医保科科长麻雪娇惊喜连连。全面实施健康浙江2030行动纲要、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加快推进“互联网+医药价格”改革……这些,都深深触动着她。

  长期扎根基层医疗一线,麻雪娇深知,基层医院普遍缺乏优质资源。近几年,全省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有效缓解了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不均衡的现象。“现在,山乡老百姓生病,不出县城,也能看上省城专家名医。”她说。

  对于山乡海岛百姓看病难这件关键小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确保“每个县市每天有三甲医院派驻的不少于10名副高以上职称医师在县级医院工作,把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这意味着,今后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保障,定能加快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麻雪娇说,作为基层医疗工作者,她深受鼓舞。

  作为代表、委员,如何助力各级党委、政府,为群众办好民生实事?省人大代表、平阳县萧江镇沿河社区党支部书记杨学寿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引导基层民营企业,提升品牌效应,加快转型升级。

  此前的履职之路上,杨学寿不断建言献策,为平阳百姓办成了一件关键小事。“2007年,我和其他代表委员在省两会提出,平阳要建设防洪堤,以解决困扰当地数十年的水患,2012年终于圆梦了。”他说,正是这样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励着他当好人大代表。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当看到“深化传统戏剧保护和振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被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省人大代表、浙江绍剧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姚百青兴奋地说:“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将挖掘更多现实题材,写作更多贴近民生的现代剧本,把浙江故事讲得更好,让百姓的文化生活更丰富。”

  这是一种浙江情怀。从关键小事开始,我们可以确信,浙江百姓的幸福感,将来得更强烈。


浙江日报 省两会特别报道·聚焦 00006 勇立潮头,开启新征程 2017-01-17 2851346 2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