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一减,看财政“蛋糕”新切法
——解读2016年浙江财政收支数据
本报记者 金梁
财政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运行可通过财政指标来反映;同时,财政也是经济的“助推器”,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撑和保障。2016年,浙江的财政收入从何而来?又去向哪里?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对此,记者采访了我省财税领域的有关专家。
“稳”发展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8%
翻开2016年“浙江账本”,全省财政运行总体平稳、财政蛋糕不断做大、收支结构持续优化。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301.81亿元,增长9.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976.33亿元,增长10.1%。财政收支增幅与生产总值增幅及城乡居民收入增幅相协调,不仅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我省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升级增添了底气和信心。
“我省财政收入蛋糕不仅做得大,而且做得优,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86%,位居全国前列,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控制得较好,一方面说明我省收入结构保持不错,基础扎实、质量较好,另一方面说明行政事业性收费比较规范,企业负担较轻。”财税专家分析说。
如何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稳”发展?2016年,我省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推动政策加力增效,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投资方面,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492.7亿元、置换债券3572.3亿元,筹措省级财政性资金178.6亿元,争取中央基建投资资金51.2亿元,吸引带动民间投资,促进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消费方面,支持“电商换市”,推进放心农贸市场和电商服务网络建设。外贸方面,全省财政筹措外经贸发展资金29亿元,优化外贸结构,促进外贸稳定增长。“三驾马车”里面,都有财政在发力。
稳增长的同时,更注重促转型。一方面坚持战略引领,强化资金供给和政策保障,推进实施“拆治归”等转型升级组合拳,省财政安排治水资金112.9亿元;出台支持特色小镇发展的财政政策,助力打造创新创业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坚持产业升级,全省财政安排工业与信息化发展资金152亿元,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推进“机器人+”“互联网+”“标准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安排省级资金5亿元,争取中央资金3.3亿元,超额完成化解钢铁过剩产能任务。
同时,着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针对科技创新短板,2016年至2020年,将安排创新强省资金100亿元,重点支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重大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政府产业基金实质性运作,全省政府产业基金总规模1123亿元,实际到位617亿元,累计撬动社会资本5052亿元。针对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大对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16年至2020年,计划安排1636.5亿元支持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计划安排267亿元支持实施“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
“增”民生
民生支出比上年增长11.3%
财政收入是做“蛋糕”,“蛋糕”做好之后,关键还要分好“蛋糕”,尤其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乡居民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2016年,浙江坚持加大投入与完善机制并重,支持政府十方面实事和民生事业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据统计,全省财政民生支出比上年增长11.3%,高于收支增幅。
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增进城乡居民福祉。扶持民办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入园率和质量水平位居全国前列,财政支持民办学前教育经验被财政部总结并在全国推广。2017年,安排省属高校“双一流”建设资金20亿元,比去年增加5亿元;健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保障和运行管理机制,保障浙江自然博物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全省安排财政资金2亿元,推动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试点,安排2.4亿元深化“双下沉、两提升”;将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筹资标准分别提高至年人均430元、45元;省财政安排43.7亿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落实惠农强农富农政策,补齐农村发展短板。加快推进省农业发展投资基金有效运作,已投资9.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9亿元,银行跟贷21.3亿元;完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出资4亿元组建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全省财政投入33.4亿元,带动社会力量共同建成村级公益事业项目5071个。投入20.7亿元,支持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与民生投入快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般性支出和行政经费得到严格控制。其中,“三公”经费支出比2015年决算数下降了15.8%。
“减”负担
财税“红包”助力企业发展
2016年,浙江财政在做好民生支出“加法”的同时,也在做企业负担的“减法”。浙江先后出台了两批降成本举措,其中很多都是财税的“真金白银”。
“通过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打通政策落实链条上的各个环节,确保减负惠企政策落到实处,减轻企业负担。”财税专家说。
2016年5月1日,全面推开营改增,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进一步完善抵扣链条,避免重复征税,全年为企业减税320亿元。继续落实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简化办理手续,由审批改为备案;全省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金额337.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金额107亿元,促进创业创新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完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并常态化公开,34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予以取消、停征、整合或降低标准,全年减轻企业负担11亿元以上。自2016年11月1日起,暂停向企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征收地方水利建设基金,每年可至少减轻企业负担130亿元。
打好减税降费这套组合拳,实现降成本之外,还要向淘汰落后产能发力。浙江通过发挥好财税政策的正向激励和逆向倒逼功能,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为先进生产力腾出了新空间。
据悉,当前浙江正在研究制定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财税政策,今后3年,省财政将通过“增量调存量”,整合工业与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和新增财力,积极支持振兴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