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健康浙江

此生唯此愿 人人作“寿仙”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推出,表明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启动。而在我省,早在2012年的浙江省“两会”,就第一次提出要实施“健康浙江”发展战略,发展健康产业,全面提高人群健康素质。在健康中国、健康浙江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全国著名的“健康”企业、“健康”人物、“健康”园区、“健康”小镇、“健康”互联网项目,为健康浙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健康浙江建设的主要力量,更是健康中国建设的“浙江力量”。从本期开始,本版将推出“健康中国的浙江力量”系列典型宣传,以进一步推动健康浙江建设。 ——编者的话

  20年前,他被誉为“菌界袁隆平”;10年前,他被称为“中国有机国药第一人”;一年前,他主导了“中华九大仙草”中灵芝、铁皮石斛ISO国际标准的制定。他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者,他突破性实现灵芝孢子粉“去壁”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灵芝孢子粉的纯度,从根本上解决了常规孢子粉药效低的问题。他就是浙江中药材协会会长、中华百年老字号寿仙谷药业董事长李明焱。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连续三届浙江省人大代表……他说:

  此生唯此愿 人人作“寿仙”

  周 象 朱旭东

  一个中药炮制技艺的传承人,能在中药业、大健康的路上走多远?李明焱,外表厚道,语音低沉而带乡音,举手投足如在田头。而事实上,虚怀若谷,就是他最好的写照;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是他一流技术专家最有力的证明;毫无保留地向无数农民倾囊传授他呕心沥血发明的高温香菇栽培技术,无条件向外界公开铁皮石斛核心种植技术,是他“重德觅上药、诚善济世人”最生动的体现。

  一个颁奖词这样描述:因为他,我国跃居世界“香菇王国”;因为他,中国的无数农民因种植食药用菌而致富;因为他,无数城乡居民变得更加健康。作为中药育种领域成就斐然的科学家,李明焱备受业内尊崇。在“灵芝孢子粉现代研究与应用研讨会”上,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多次动情地提到“李明焱研究员是我发自内心尊重的科学家”。中国中药协会会长这样评价李明焱:他是我们中医药界的光荣,尤其是在铁皮石斛、灵芝产业方面引领了世界中医药发展的潮流。

  他的无数故事里,写着两个字:传奇。

一柄香菇的“10℃”传奇

  李明焱平时低调寡言,但一说起研究,一说起技术,他的思路就特别清晰。作为百年老字号“寿仙谷”的传人,李明焱一进入社会,就走上了与药草打交道的砥砺之路。而食药用菌则是他这条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在国内率先发明了香菇野外代料栽培技术并被列为国家星火计划推广项目。当时专家的评价是:为半山区、低海拔平原地区种植香菇,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因此也被业内专家誉为“中国香菇现代栽培奠基人”。这时他才26岁。

  让李明焱真正成名的,是他的“武香1号”高温香菇品种。1990年,国家组织了全国30个种植业的青年才俊,赴日本研修学习。当时的“香菇王国”是日本,种养技术世界第一。短短一年的经历,李明焱很是震撼。直到26年后的今天,他还是记忆犹新:“科技高度发达,各种技术在香菇种植上的结合,几乎丝丝入扣。”但当年的香菇,即便发达如日本,也只能栽种5个月,因为“高温不长菇”,在4月到10月是没有鲜香菇可以吃的。回国后,满腔激情、真心想着“国家要富强,科技一定要强”的李明焱,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高温香菇的研究。

  不久奇迹便发生了,时任武义县食用菌研究所所长的李明焱,以“武香1号”高温香菇,改写了世界香菇栽培、生产历史。国内外专家权威以“世界业界震惊”来形容,国家农业部开始在全国推广“南菇北移”。将香菇栽培最高耐受温度从25摄氏度,提高到了35摄氏度的“10℃”传奇,让李明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即使是截止到2013年,李明焱研发的高温香菇栽培技术、周年栽培技术仍累计创产值494.5亿元,推动农民增收281.85亿元。香菇从此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创汇大宗产品,产量占全世界70%以上。中国也因此一举取代日本,成为世界“香菇王国”。

  “中国香菇现代栽培奠基人”“菌界袁隆平”“高温香菇之父”“农民致富引路人”,实至名归。

一株“仙草”的另类生长

  铁皮石斛,因为其神奇功效,而在中华医药史上被称为“救命仙草”,十分珍贵。2006年,因为铁皮石斛市场假冒风波,这株“仙草”几乎陷入生死之境。人们在媒体上看到不法分子用假冒原料生产铁皮石斛产品的镜头,也看到了寿仙谷“仙草”“严寒矗立”带来的一抹春色。为春色背书的,是国家和省级权威机构、专家在寿仙谷铁皮石斛栽培基地严苛检查的结果。

  从武义县城区出发,一路向西,群山绵延,即便是眼下的凛冬,依然远黛近翠,林木森森。在十余公里外的武义水源地白姆水库坝下的美丽谷地,卧着一群齐整列队着的白色温室大棚。这就是广达4000亩的寿仙谷“有机国药”种植基地,多半以上种的是铁皮石斛。这种197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的世界二类保护植物,在寿仙谷的标准化栽培基地内有100多个品种。其中,李明焱在2006年前后选育出性状与野生铁皮石斛几乎重叠的“仙斛1号”,其多糖含量(评价铁皮石斛质量的主要指标)为47.1%,远高于《中国药典》25%的标准;2008年再度培育、性状更强的“仙斛2号”,多糖含量达到58.7%。两个“仙斛”并列为目前国内极少的达到国家药典标准的铁皮石斛品种,大大助推了浙江省铁皮石斛产业的新发展。

  寿仙谷“有机国药”种植基地,除了铁皮石斛,还有赤灵芝、藏红花等名贵中药材,伫立其上;杭白菊、三叶青、红豆杉等,欣欣向荣。10年前,参与铁皮石斛大检查的权威专家为这般景象所震撼,纷纷给出高分。2012年,还是这些专家,公布中国“铁皮石斛国家地理保护标志”落户武义。他们说,“武义铁皮石斛”能与“吉林人参”“云南白药”这些最著名、最老牌的“国家地理保护标志”并驾齐驱,李明焱和寿仙谷,功不可没。

  野生“仙草”生长在岩石缝隙里,由于生态破坏和过度开采,我国野生铁皮石斛早已濒临灭绝。但人工栽培的铁皮石斛,存在品种混杂、种植水平低、产量不高、成品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严重制约铁皮石斛产业的发展。但是,要大面积人工栽种,由于生长条件要求苛刻,面临很大的瓶颈。国内一度流行的栽培方式是“石栽”,“石栽”石斛不但产量低、功效差,也容易造成农残超标。

  能不能“土栽”呢?李明焱一次又一次地尝试“土栽”,铁皮石斛种苗先是变黄,然后再变黑,“不明不白地死了”。

  李明焱自问:为什么“仙草”能长在岩石缝里而不死呢?当年30多岁的李明焱,无数次攀爬在深山老林悬崖峭壁之上,行走于实验室之间,端坐在显微镜下,最终得出结论:“铁皮石斛的养分,就是聚集在岩石缝隙里的由花草、树木枝叶腐烂后形成的腐殖质中,而这样的环境下,与根茎争营养、造成铁皮石斛死亡的放线菌,几无生存的可能。”

  这是一个突破性认识。2000年,李明焱发明了腐殖质含量高、保湿性强、透气性好的栽培基质,运用到铁皮石斛仿野生有机栽培技术中。

  而这个“基质”的发明,同样是一个“李明焱特色”的精彩故事:

  寿仙谷每年种植香菇、灵芝,会留下大量烂木头和木屑等废料。李明焱想变废为宝,“这些废料营养成分高,可以制成有机肥”。于是,他投入200万元,与某高校合作设计了一台制作有机肥的机器。没想到,有机肥非但没有生产出来,机器也报废了,200万元打了水漂。

  在差不多20年前,200万元对李明焱来说,是一笔巨资。他可以咬牙认了这笔赔本买卖,但他的执拗让他不可能放弃思考与研究。他苦思冥想:“腐殖质是树皮、树叶、花草腐烂后形成的,那么……”如同金庸笔下的人物突然打通了任督二脉,电光火石间,李明焱豁然开朗:灵芝、香菇的废料是烂木头、木屑、麸皮,成分接近!为何不在发酵、改良后,用来代替腐殖质,作为铁皮石斛的营养基质呢?

  铁皮石斛仿野生有机栽培技术的发明,使人工栽培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开创了铁皮石斛人工栽培的新纪元。

  此后的20多年,寿仙谷李明焱终成业内领军人物:他领衔和参与制定国家铁皮石斛药材及产品质量标准,制定浙江省地方标准《无公害铁皮石斛》《铁皮石斛生产技术规程》,制定浙江省鲜铁皮石斛中药饮片炮制规范,标准覆盖了从种子、种苗,到栽培技术,再到原药材,最后到饮片和产品全过程。

  2017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全体会议在意大利罗马召开。寿仙谷因为在铁皮石斛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化方面作出的贡献,正式成为了《中医药-铁皮石斛》ISO国际标准制定的承担单位。

  换句话说,中国主导了这项国际标准的制订。

一朵“祥云”的美丽盛放

  在罗马会议上,寿仙谷获得标准制订权的不仅仅是铁皮石斛,还有同属于“中华九大仙草”之列的灵芝及灵芝孢子粉。

  有专业人士介绍,同时获得两种名贵珍稀中药材国际标准制订权,在国内尚无先例。

  罗马标准制定立项不到半月,寿仙谷李明焱研究员、李振皓博士受邀参加在波兰举行的世界中西医肿瘤治疗研讨会,并向海外医药学专家介绍了寿仙谷在灵芝、铁皮石斛等中药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在灵芝及孢子粉行业里,寿仙谷就是站在技术塔尖上的守望者。

  形状如祥云的灵芝,是李明焱最早研究的名贵珍稀药材之一。从《神农本草经》开始,加之日本非常推崇灵芝的保健价值,灵芝制品消费量很大。国际灵芝研究会主席、北大医学部林志彬教授研究表明:灵芝中三萜、多糖类等活性成分,可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和开发灵芝的国家,但千百年来一直靠采药人野外寻觅获得,身价堪比黄金。上世纪八十年代,灵芝的人工栽培才研究成功,但灵芝栽培品种多引自日本和韩国。以致业内只见“日芝”“韩芝”而无“中芝”或“华芝”。

  李明焱的问题很简单:为什么不研发中国自己的灵芝品种?于是,李明焱决定研究出有效成分超高的品种,造福更多国人。

  “实验了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多年后,当李明焱取得巨大成功,面对媒体提问时,他总是这样说:“屡战屡败,但从来没想过放弃”。成功背后往往伴随着艰难的历程:

  从1993年起,李明焱带领寿仙谷团队,奔波于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等地,先后采集到50余个野生灵芝种子,建立了灵芝种子资源库。同时,运用现代高科技进行组织分离、孢子分离,2001年前后,最终成功选育出菌丝生长旺盛、耐高温、抗菌能力强、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的“仙芝1号”。研究员李明焱,又一次填补了我国灵芝自主育种空白。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鉴定报告说,“仙芝1号”中灵芝多糖和灵芝三萜比日本红芝分别高31.03%和39.04%,比韩国韩芝分别高21.20%和20.48%。“仙芝1号”标本也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收藏。“中芝”“华芝”就此问世,李明焱就此再创灵芝“中国世纪”。

  几年后,由“仙芝1号”航天诱变、综合选育而成的“仙芝2号”问世,其多糖和三萜含量比“仙芝1号”分别提高19.67%和21.26%,孢子产量更是在国内主流灵芝品种中领先,跻身国际优良的灵芝新品种之列,被誉为灵芝中的“超级稻”。

  种出了“超级稻”,谷子还得去壳才能吃。灵芝孢子的壳,叫做“灵芝孢子壁”,由双层坚硬的细胞壁组成,吃有壳的灵芝孢子粉,就像吃有壳的谷子,吸收不了,只有把灵芝孢子的双层壁壳破碎,人体才能从中吸收有效成分。于是,灵芝孢子粉破壁技术应运而生。但国内普遍采用的破壁方法叫做超微粉碎振动磨破壁,容易导致铬、镍等重金属污染,安全性差;破壁时机体发热还会引起孢子粉氧化变质。同时,掺杂了大量壁壳的孢子粉,有效成份肯定不高。

  从原子对撞原理得到启发,李明焱最终成功研发了“去杂、去瘪”原料前处理技术以及“四低一高”的超音速破壁技术,将灵芝孢子的破壁率提高到98%以上,打破了国际学术界认为超音速气流粉碎机无法达到灵芝孢子高破壁率的定论,“寿仙谷牌灵芝破壁孢子粉”获全国科技创新成果奖。

  就在2016年,李明焱再次“发飚”,把灵芝孢子“玩”出了新高度,先破壁后去壁,提高10倍有效成分含量,第三代去壁灵芝孢子粉产品横空出世。

  这被誉为“灵芝孢子粉产品开发一次重大革命”,意味着灵芝这一传统药材已经摇身变成了高科技的现代中药产品。

一份责任的“寿仙”标志

  采访寿仙谷前后,公司内外,多人提到一个小细节:寿仙谷的产品,有点“高冷”,“高”是品质高;“冷”是口感不是那么好。为什么?李明焱本人对此给出的解释是:寿仙谷坚持保持药材的原汁原味,不加任何辅料。李明焱说:“关键是要保证产品的安全、高效,哪怕消费者误解或不喜欢,我都要坚持。”

  事实上,像这样的细节,或大节,在寿仙谷或李明焱身上,有许多许多。他常说的“是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是老百姓帮了我,我才有今天。我有责任为国家、为大家作点贡献”,是发自内心的。

  为了“做良心企业,创有机国药”。李明焱花了无数心血,坚持走创新之路,建立起“中医中药基础科学研究—药用种子资源普查—优良品种选育—仿野生有机栽培—古代养生秘方—现代中药炮制与有效成分提取—深加工产品研发—全程质控—中医药临床应用”完整的中药全产业链体系和完善的全程质量可追溯制度,只为保证中药材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为了打造有机国药品牌,保证中药材质量,我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李明焱花巨资,选择最优种植环境。美丽谷地堪比世外桃源。李明焱回忆,当初他带领团队踏遍武义和周边县市的山山水水;以提高30%承租费用的条件,整租土地,接管种植生产;又撂荒3年改善土壤,给种植药材提供一块天然无污染的土地;坚持推行严格的有机管理和认证,在种植基地大棚内“复制”了中药材野生环境,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等,灌溉用水直接取上游水库中的“天然饮用水”。今天的寿仙谷,是国内唯一通过认证的灵芝、铁皮石斛优质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为了选出优良的中药材品种,李明焱甚至不惜重金参与航天育种。当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5号发射上天,寿仙谷的灵芝和铁皮石斛种子,成为了中国太空育种的第一批中药材种子。迄今为止,寿仙谷五度开展太空育种,培育出“仙芝2号”“仙斛3号”等优质新品种。

  为了绿色环保,李明焱打造了“共生互养生态链”模式:将香菇和灵芝废料作为栽培铁皮石斛的营养基质;铁皮石斛老化后的废弃基质作为杭白菊、藏红花和有机水稻的肥料;加工药材剩下的药渣作为饲料养鸡养鸭;同时,基地内采用藏红花与水稻、杭白菊与水稻,以及灵芝与水稻轮作的耕种方法……

  我们无法得知,李明焱,寿仙谷,在铁皮石斛、灵芝种植、制造,和目前正在全力发展中的西红花产业、其他中药材产品的市场贡献率,只能用天、地、人三字来注释寿仙谷的精髓。


浙江日报 健康浙江 00007 此生唯此愿 人人作“寿仙” 2017-01-13 浙江日报2017-01-1300005;浙江日报2017-01-1300006;浙江日报2017-01-1300007;浙江日报2017-01-1300008;浙江日报2017-01-1300009;浙江日报2017-01-1300014;浙江日报2017-01-1300015;浙江日报2017-01-1300004;浙江日报2017-01-1300012 2 2017年01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