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饮一江水
共绘九州图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年间
据新华社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安蓓 陈炜伟 林晖) 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与探索,是对中华民族发展道路的历史思考和战略抉择。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中国发展的大棋局,再落关键一子——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一年来,长江经济带建设持续深入推进,中华民族母亲河开启发展新航程。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谋划永续发展之路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6300公里的长江,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如同千百年来一样,涵养着沿江生态,将沿线数亿百姓生活紧密相联。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
这是从中华文明的历史高度思考长江经济带发展——
千百年来,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是第一个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作为首要原则的区域发展战略,是基于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思路调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说。
这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谋划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平呈梯度分布,下游是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上游还有大别山区等多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如同广袤中国的缩影,沿江地区既存在巨大差距,又有着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空间。
这是以全球化视野审视长江经济带发展——
长江经济带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兼具沿海、沿江、内陆、沿边等全方位开放优势。
这是以长远眼光瞻望长江经济带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统一市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要用“快思维”、做加法;科学利用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统筹港口岸线资源和安排一些重大投资项目,要用“慢思维”,有时要做减法。
承东启西沟通南北
逐梦黄金经济带
2016年前三季度,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达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庆、贵州增速更是在两位数以上,位居全国前列。
一年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出台,顶层设计,擘画蓝图;长江经济带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初步建立,一系列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开局良好,为长江经济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生态优先,坚持绿色发展新理念——
一年来,沿江各省市先后启动长江干线非法码头、非法采砂、化工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推动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的保护项目,楚源集团等一批“明星”企业因环境违法被处罚。
创新驱动,引领转型发展新坐标——
新兴产业集群汇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丰富,建成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安徽、重庆等省市转型升级成效显著……顺应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沿江产业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一个世界级产业集群正在孕育。
黄金水道,打造内河经济新高地——
9月中旬,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大坝再添一景——三峡升船机正式进入试通航阶段。
一年间,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汉江雅口航运枢纽等工程进展顺利;渝万高铁、武孝城际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沪昆高铁相继开通,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不断推进,助力黄金水道打通“最后一公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初现规模。
转机制寻合作通世界
开拓协调发展新境界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展望未来,长江经济带建设将为中国探索一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
转变理念思维,构建保护发展良性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理念,要算长远账、整体账。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督促沿江省市明确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推进长江立法。
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区域协同新模式——
如同一条巨龙,长江经济带初现龙首牵引、龙腰支撑、龙尾摆动的良性格局。然而,中央和地方之间、沿线各省市之间、中央各部门之间,仍存在诸多体制机制障碍。
区域协同,是瓶颈,也是突破口。抓手是深化改革。
对接“一带一路”战略,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2016年8月,重庆农资集团与哈萨克斯坦钾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渝新欧”国际货运通道把哈萨克斯坦生产的钾肥投放西南市场,进而通过长江水道投放中部市场乃至亚洲市场。不产一粒钾肥的重庆,将打造年流通量300万吨的内陆最大钾肥集散中心。
一江带全局。黄金水道沟通“一带一路”,正成为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引擎。
千帆竞秀、百舸争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上下同心,凭借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和决心,久久为功的耐心和信心,长江经济带必将走上绿色、生态、永续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