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新区:
宜居宜业,让城市更富有活力
朱凤娟
南湖新区:
宜居宜业,让城市更富有活力
朱凤娟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马家浜文化发祥地,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和革命圣地的美誉”,南湖的确是一个有着历史与生机的城市。
作为嘉兴“中心活力区”的南湖新区,代表着南湖的未来,它正在全方位演绎“以年轻人、高端人群为主的有文化有活力”的独特精彩。
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
“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城市的未来将决定人类的未来!”芝加哥大学博士、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学畅销著作《城市的胜利》中的表述,如今正在中国城市发展中得以印证。
如何把水泥城市转向绿色生态健康城市,作为生态宜居的倡导者,南湖新区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探索城市生态健康模式,致力于为一个健康的未来建设城市。
这高要求的背后,是有底气的,这底气来自于规划设计先行的理性和智慧。从绿色生态出发,进一步提升江南韵味特色,在城市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目前,新区绿化总面积已达3200亩,绿地覆盖率接近37%。凌公塘生态景观区是贯穿南湖新区的生态城市景观带,西至中环东路、东至三环东路,呈带状分布,由多个不同属性的公园通过凌公塘生长脊椎溶聚成一个集自然、生命、人文、体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都市公园群落。其中,活跃程度最高的市民公园、拥有11个片场的网球公园、以水和绿为特色的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作为环保节能创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公园将全长7公里的凌公塘生态景观带串联而起,与周边嘉兴南湖风景区、3300亩中央公园、平湖塘生态公园遥相呼应,形成了城市生态廊道。2013年,南湖新区荣膺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一幅更加具有江南诗画般的城市特色形象已然彰显。
“未来新区将突出区域生态特色,打造景观节点,通过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提升吸引优质要素,创造更加优质的人居生活品质。”南湖新区相关负责人一语道出了他们的初心。环境是为人服务的,美丽是要用心感受的。不断完善城市功能,真正让大家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比现在更加便利;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让城市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使城市生活环境更符合未来健康发展的需要。
高约40米,全身立面采用红、蓝、黄相结合的彩釉玻璃幕墙,这个别具一格的建筑就是南德IDO商业街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3.7万平方米南德IDO商业街区,以亲子体验、家庭餐饮、休闲娱乐、生活配套、家居装修为五大主力业态,在南湖新区板块开启别出新意的社区商业时代。而这只是南湖新区现代商贸的一个缩影。放眼看,新区商业配套完善:以东南新城商业中心——占地420亩的南湖CBD为核心,与周边70万平方米体量的万达广场等强大商务引擎呼应,以欧尚商圈、汇金广场、富润路特色街为补充,为居民构建起一个布局科学、设施完善、业态先进的现代商贸体系。
新区高档楼盘林立。南湖新区是嘉兴楼市的风向标、城市品质楼盘荟萃区域,罗马都市、格兰英郡等一大批高品位住宅区已经交付使用,铂金府邸、宝石公馆等楼盘目前开盘在售,金都南德大院、信达翰林兰庭等新住宅项目也纷纷交付使用。
从关注建设转变为建设与管理并重,今天的新区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正在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洁、“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使城市的面貌得到改善,从而推进“美丽新区”建设。
现代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以人为本、注重生活质量的新阶段。一座好的城市,或许就是宜居宜游兼具的。宜居,居民认可;宜游,游客认可。同时获得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认可的城市,一定是内在追求健康可持续,外在追求绿色原生态的具有竞争力的城市。朝着这样的目标,南湖新区,正在从形似迈向神似。
发现宜居城市的生活品质
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拉采尔曾指出“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纵观古今中外城市发展的历史,无数实例都证明了交通对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很多的“大城市病”却也将矛头指向了拥堵的交通。考虑借助交通运输对城市的作用力,南湖新区积极引导城市健康发展。
新区充分利用交通枢纽对商务以及人流的聚集效应,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公交候车厅84个,小型公交枢纽2个,公共自行车租车点18个;优化综合交通环境,建立了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
一座城市就像一棵花、一株草或一个动物,它应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保持统一、和谐、完整。而公共基础设施让人与城市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为一体。在南湖新区,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机构近在咫尺,停车场、农贸市场等公共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南湖新区非常注重社区感的营造。为什么要考虑“社区”?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更是城市的细胞。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充满活力社区的城市叫现代化城市。如果说一个城市的硬件设计承载了城市的颜值或形象,那么,这些社区所透出来的应该是这个城市的内在气质。
行走在南湖新区,我们发现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站)、社区康复室、社区“三优”教育点、社区治安监控设施安装及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实现全覆盖。各社区深入开展“一社区一特色”创建工作,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和义工队伍建设,云阳社区红色影院、党员会客厅,新南社区“三位一体”服务体系等独具特色的社区特色品牌相继形成。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城市管理比建设更能考验我们的能力、耐力和韧劲。”南湖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城市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发展经济也是为了让人过得更舒服、更幸福,所以生活品质应该是一座城市所应基本具备的一种品质。新区不断建立完善的综合服务管理体系,继续推进智慧新区建设,坚持“大城管、数字化”管理理念,全力构建优质、高效、便捷、安全的智慧环境,推动各项事业“升级上档”。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以培育社会组织为载体,提升社区发展活力,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参与管理城市的积极性。
南湖新区以“学在新区”的城市经营,构筑优质教育共享体系。他们将教育和文化元素引入城市社区建设,为新区企业家、居民提供“名校+名盘”发展模式,形成了一张声誉鹊起的教育产业城市新名片。
目前,辖区内共有幼儿园7所,小学3所,中学2所。“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南湖学校”,为小学到高中12年一贯制学校,该学校的启用,进一步加快了新区开发建设速度,有效提升了南湖区教育水平。南溪中学与浙江教育科学研究院实现合作办学,东栅小学改扩建完成新增12个教学班,2016年新增总投资2.2亿元浙江省一类建设标准中港路小学(暂定名)。新区汇集了嘉兴地区最优质的第一幼儿园、华侨国际幼儿园、北师大南湖附属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紧邻百年名校嘉兴一中,同时还有教学设施先进、专业齐全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等国内高等学府,形成了一条从幼儿园、中小学直至大学的优质教育培养链。
文化传承助推城市创新
南湖新区始终坚持富裕美好文明自信的发展导向。“富裕是第一导向,我们要思考如何让新区人的钱包鼓起来,同时要思考如何更加丰富新区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新区人的精气神,使南湖新区成为安居、乐业、创业的好地方。”南湖新区主要领导说。
文化,既是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印记,更是一个城市的精髓和灵魂。独具特色的文化,承载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展示着一个城市的风貌,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品格,凝聚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新兴的、后起的城市可以“跨越”经济增长阶段,但无法“跨越”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塑造。对此,南湖新区深以为然。
新区结合南湖星期音乐汇、中国掼牛、“我家在新区”等区域文化品牌,依托凌公塘文化主题公园、国际网球中心等,持续推进音乐文化、运动文化、教育文化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休闲功能,提升新区文化休闲之城的知名度,不断丰富城市内涵。
以文化培养城市个性,让个性烙印在城市名片之上,一次次传播南湖新区的独有魅力。
在每年举行的“南湖之春”经贸活动期间,举办各类文化经贸活动,如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国际男子网球巡回赛,全国FLASH公益动画创作大赛、钢雕艺术节、第二届中国网页游戏高峰论坛等,先后举办“全国青少年网球对抗赛”、“青少年轮滑邀请赛”、全国诗歌朗诵会、新西兰曼纽考风笛乐团交流演出、2009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民俗歌会暨南湖区城乡文体十大联赛歌王挑战赛等一系列运动赛事、品牌节庆活动。2008年经“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组委会权威评选,南湖新区荣膺“2008中国十大文化休闲基地”称号,成为全国建设文化休闲基地的实践范例和最佳模式之一。新区成立嘉兴市首个街道文体协会后,群众文化休闲活动走向规范、推向高潮。通过不断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大大提升了南湖新区文化休闲之城的知名度,新区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人们的眼球。
任何一个城市的美好前景都是干出来的,拼出来的。当下经济新常态,经济的转型,要从原来主要关注增长转向更加关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的核心竞争能力。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灵魂,而文化传承又进一步助推城市创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南湖新区形成了商务商贸、电商文创和金融创新三大产业平台。其中商务商贸平台以高档楼宇集群的南湖CBD为核心,以三大特色街区、五大专业市场为载体,构筑起“一站式消费”的商业模式。电商文创平台以专业产业园区为依托,以培育产业生态链为内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首批重点园区、浙江省服务业集聚示范区、浙江省十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目前,已集聚麦包包、佐斯登、开心索等知名品牌电商及电商服务企业近700家。金融创新平台“基金小镇”作为首批省级金融示范区,充分借鉴美国沙丘路和格林威治基金小镇的发展规划,打造低密度、亲近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为每个基金人带来全新商务与办公理念。2015年6月,“南湖基金小镇”被正式列入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之一。
围绕“文化休闲之城、创新活力之区、宜居宜业之地”的发展主题,近年来,南湖做强产业支撑,完善基建配套,以多元化的产业体系、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环境增强区域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南湖区城市副中心。随着其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其独特的优势、良好的环境成为人们投资、居住的焦点,实现了新常态下“两美”建设的新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