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永无止境
看“国际滨”的新舞步
本报记者 夏丹 区委报道组 余小平 宋桔丽
编者按: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日前召开。全省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打好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奋力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今起本报开设专栏,报道我省各地、各部门的典型做法。
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永无止境
看“国际滨”的新舞步
本报记者 夏 丹 区委报道组 余小平 宋桔丽
G20杭州峰会后,杭州高新区(滨江)多了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国际滨”。在全国排名前十位的高新区中,仅73平方公里的“国际滨”块头最小,但它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却以第六名跻身第一方阵,其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两项一级指标更是高居全国第二。
今年,预计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5亿元,全区信息经济规模18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0亿元。如今,创新能力强、人才队伍多、政府服务好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当之无愧成为杭州乃至浙江省经济转型的驱动引擎。
把技术创新搞得棒棒的
在滨江,有两条不长的街——
一条是举世闻名的“网商街”,街两边分别是阿里巴巴和网易(杭州)。
距网商街不远,还有一条“物联网街”,以其为坐标,四周分布着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聚光科技、安恒信息等一大批响当当的企业。此外,不少细分领域内的隐形冠军正在这里栖息、滋养、壮大。
细看这些企业,会发现它们背后有一条清晰的产业脉络。这条产业脉络,正是寸土寸金的高新区(滨江)瞄准的产业定位——“不占地还高产”的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产业。
目标既明,杭州高新区(滨江)一门心思做起园丁,在自家园子里专心“整枝疏果”,去掉不符合主导产业方向的“弱果”,将所有资源集中到主导产业“好果”上。20年的悉心浇灌,这里长出了阿里巴巴、新华三集团、海康威视等在各自领域享誉全球的企业,一条千亿级的信息产业链条也在这里形成。
坚持创新,成为高新区(滨江)政府与企业间的共识。在这里,每年研究与试验经费(R&D)投入占GDP比重平均达到13%至15%,为全国所有高新区最高。这里的优秀企业均保持着较高比例的研发投入,且持续增长。
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创新综合水平的通用指标——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方面,最新数据显示该区已经突破了200件,居我省各县(市、区)第一、全国领先。今年1月到9月该区专利申请量达10467件,已超越去年全年专利申请总量,创历史新高。
“这些年来,高新区(滨江)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增长,接下来更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我们要紧扣技术创新不动摇,把我们的技术创新搞得棒棒的。”这句话几乎成为区委书记詹敏的口头禅。
把创新人才搞得多多的
就在12月22日,杭州安恒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范渊当选为省科协新一届委员会副主席。从2007年归国创业至今,范渊带领下的安恒信息已成长为中国网络安全领域第一、全球网络安全500强企业。“初到滨江,觉得它跟硅谷很像,只一眼我就决定从这里开始。”范渊说。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同为“海归”的王健和姚纳新领衔的聚光科技,是中国最大的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华桂潮创办的英飞特电子(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是LED驱动电源全球领航者。如今,这里吸引了4800余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扎根。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要想在激烈的产业竞争中保持长久活力,杭州高新区(滨江)需要在更大范围内选拔人才。今年初,该区对已实施五年的“5050计划”进行重大变革,将此项之前仅针对海外留学生的引才“红利”,扩展到更广范围,即便没有出国留学背景,也有机会得到“5050计划”帮助。而对海外人才,学历也放宽到本科以上。
若在从前,因无海外留学背景,毕业于中科院遗传所的“国产”博士王军一将被“5050计划”拒之门外。如今,不再唯学历,更注重个人创新实力的新“5050计划”,为王军一打开了一扇门。凭借其掌握的国内领先的基因检测技术,王军一于今年拿到了该区580万元的创业奖励。
降低政策门槛,更多人才纷至沓来。截至今年,该区已累计引进人才2.3万人,其中今年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人,累计67人,新增省“千人计划”专家18人,累计123人。
与此同时,今年1月到10月,已有228名海内外人才入选“5050计划”,其中有125个项目已完成工商注册正式落地,注册资金约3.5亿元,落地项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0%。
把政府服务搞得妥妥的
在滨江,盛行着一个“三到服务”理念,就是政府服务企业,要做到“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
“智慧型企业的一个特点就是知识分子扎堆,他们往往擅长研发创新,但不一定擅长与政府部门打交道,所以政府部门平时尽量不去打扰他们,让他们更加专注于创新。而一旦需要我们出面协调解决各种问题时,无论企业规模大小,我们都会第一时间上门。”该区科技局局长周皓说。
很多如今已成长为大树的企业,正是在这种服务理念的帮助下走出困境,走向成熟。
2009年,是安恒信息艰难的一年。当时,公司账户只有不到100万元,仅够维持一两个月的运转。范渊为此卖掉自己在杭州唯一的住房,也只能维持公司10个月的开销。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获悉安恒窘境的高新区(滨江)党委人才办主动找上门来,牵线搭桥帮安恒签下了一个创投项目。这笔创投资金让安恒渡过难关。
对待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当地倾心支持。“我一直说,选择杭州,太对了。3年前我只身来到这里,现在3轮融资超过2亿元,这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给我初创资金,需要服务时立刻出现。另外,这个地方人才流失很少,给了我们很大发展空间。”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宗孺说。
对企业知冷知热的同时,杭州高新区(滨江)不遗余力营造企业发展的舒适氛围。在这里,拿一本营业执照,只需两天时间;办理股权变更等业务也不用在多地、多部门间反复奔波,全部可在一个地方完成。作为浙江最早完成商事登记改革的地区,该区行政服务中心囊括了市场监管、国地税等30多个职能部门,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深受企业好评。
无怪乎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杭州德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华邵炳在不同场合由衷感叹:“要创业的,来滨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