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之变】
“朋友圈”里的民意
【本报记者何苏鸣】
【本报记者何苏鸣】
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和我一样好奇:县委书记用微信朋友圈吗?他们的朋友圈里都有谁?他们在朋友圈里发布什么?他们点赞吗?他们会和其他人互动吗?
正是带着这份好奇,我试着向几位县委书记发出好友邀请,并且都获得了“入圈资格”。令我惊喜的是,朋友圈,向我展示了这些平日里严肃的领导干部的另一面。在这里,他们转发,也评论;他们戏谑,也思考;他们讨论工作,更展示生活:通过一条条简短却生动的朋友圈信息,他们为残疾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向兄弟县市区传经送宝,他们甚至在这里建立了网上工作平台,“互联网+政务”风生水起。
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当网络舆论场成为至关重要的民意集散地,各级领导干部当然不能“脱线”。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一位接受采访的县委书记告诉我,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这段重要讲话,他常常温习,也常常问自己:做得够吗?怎么才能做得更好?
当县委书记们作为“一线总指挥”,审时度势、转变思维,通过朋友圈提升行政效率,更好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把“键对键”作为“面对面”的有益补充,值得肯定与点赞。不过,无论网上网下,创新的只是手段,只有心中始终装着老百姓,才能真正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