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管齐下强实体
潘毅刚
编者按: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牵动全球目光。贯彻会议精神,要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到各个方面,切实做到稳定大局、不断进取、奋发有为。本栏目特约一组有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专家解读,今日刊发首篇。
四管齐下强实体
潘毅刚
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大亮点是振兴实体经济被单独列出。当前形势下,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既有日积月累形成的结构性问题,也有局部的总量性问题,更有深层次的制度性障碍。因此,振兴实体经济要形成清晰思路,多管齐下,抓住重点和关键予以突破。笔者认为,振兴实体经济在战术层面需把握好四个维度:
一是企业维:处理好质和效的关系,鼓励企业苦练基本功。实体经济的关键是什么?能适应消费需求快速变化的好产品、好服务和好企业。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三个关键词值得重视。一是核心竞争力,二是工匠精神,三是百年老店。这三个关键词,都是一个好企业必备的条件。一个讲的是高度,反映企业发展所处的竞争层次;一个讲的是深度,反映企业服务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以及质量的好坏;一个讲的是长度,只有那些经过市场长期考验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好企业。这表明,未来实体经济的政策着力点更加清晰,一是鼓励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苦练内功,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二是加强质量管理,尤其是制造业要不断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三是支持企业立足长远,加强品牌建设,培育更多“百年老店”。浙江近年来推出的“三名工程”和“三强一制造”等战略举措,与此异曲同工。
二是产业维:处理好新和旧的关系,熟练产业更替加减法。产业更替的核心是八个字“加新改旧、减劣补短”。所谓加新改旧,就是既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要注重用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瞄准“中国制造2025”、瞄准制造环节国产化、瞄准国内外重大市场需求,引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关联度高、效益好的重大制造和高技术项目,不断引进消化和吸收,增量带动浙江制造转型换代,推动实体经济尤其是高技术和制造业水平的跃升。所谓“减劣补短”,就是既要对那些明显不符合发展导向、不符合实际情况、不符合准入门槛的制造产业和行业用法律的手段加强管理,加快淘汰,也要针对产业链的协同发展,缺链补链,补齐短板,形成链式竞争优势。
三是开放维:处理好内和外的关系,找好市场竞争平衡点。只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才是实体经济升级最好的外部推动力,而开放就是最好的充分竞争途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这其中有两层深刻涵义:一方面,表明中国的外资政策一贯未变,依然一如既往地鼓励开放,支持外资企业来中国发展实体经济;二是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将成为大势所趋,未来实体经济领域发展环境的公平性将进一步提高,加强产权保护,打破行业垄断、区域垄断,形成国内统一的市场将进一步加速。
四是生态维:处理好大和小的关系,构筑公平发展生态圈。生态圈的主要特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物种的多样性。实体经济发展很像一个生态圈,既有食物链顶端的威猛大物种——大企业,也有看似微不足道的微生物——小微企业。实践中,实体经济中百分之八九十的企业都是中小微企业。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未来各地政府在通过政策支持构建实体经济发展时,要有生态圈发展思维,既要抓大,又要育小;既要关注效率,更要关注公平;既要关注大企业带来的税收等直接效益,更要关注中小企业带来的就业和富民等间接效益。实践告诉我们,大是从小中来。持续繁荣的实体经济,一定是一个大中小企业共同形成的共生共荣生态圈。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