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专版

科技城 特色镇 产业园 物流港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
聚力赶超发展

“十三五”扬帆破浪再出发

  科技城 特色镇 产业园 物流港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

  聚力赶超发展

  “十三五”扬帆破浪再出发

  陈 爽 林锋燕

  作为长三角经济圈的地理中心、重要节点城市,湖州是长三角产业转移的重要纽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在它的经济发展版图上,一块蓬勃向上的土地——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正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开启了一座城市“十三五”发展图景。

  这里是走在前列的改革试验田和先行区,用踏实的实践诠释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价值。

  当省委、省政府提出产业集聚区整合提升加快发展,顺应大势,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与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合署办公,并顺利进入实体化运作轨道,改革创新为集聚区转型升级、跨越发展注入一股强劲的体制机制动力。

  这里是创新发展的沃土,不断滋养出引领生产力变革的“排头兵”。

  以新能源运输装备、信息技术、健康产业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科技城、特色镇、专业园、物流港,不同特色的载体和平台齐头并进,一批批优质项目接踵而至,一个个前沿技术在这里诞生,审批、税务等部门“店小二”式服务,正推动这里成为更多创客创业的热土、成为激发行业变革的活力因子。

  它是勇立涛头的时代弄潮儿,自我超越、持续赶超是它不变的发展节奏。

  全省15个省级产业集聚区2015年度综合考核结果显示,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由2014年的第8位,提升到了全省前三,进入省级产业集聚区优秀行列,为“十二五”画上完美的句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景下,当“十三五”的号角响起,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以弄潮儿的姿态,向“占比提高、贡献变大、主要指标1.5倍”的新目标全力迈进,在新的竞争洪流中,为开局之年的2016写下了新的精彩。

科技城——创新驱动筑实力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特色产业集聚区、省级高新技术园区等高端平台的承载与发展,湖州科技城区块以“一核两翼、二轴九园”科学统筹空间和产业布局,区域内的大量高新技术企业以创新为驱动,凭借技术引领性和辐射力走在了国内外相关产业的前沿位置。

  不久前,在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全国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上,湖州森诺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凭借院士专家工作站研发的“PTFE高效膜蒸馏技术组合工程化应用”项目获得金奖。该项目通过生物耦合技术将酸洗物重金属浸出,既解决了酸洗污泥作为废物外运处理的问题,同时又回收了污泥残留贵重金属镍等,森诺环境成为湖州市唯一获得金奖的企业,也是全省两家获奖企业之一。

  事实上,在科技城,像森诺环境一样以创新发展赢得市场尊重的企业还有很多。其中,微宏动力研发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以国际领先的技术,一举打入英国电动巴士供应市场;卢笙博士团队凭借自主研发的USB3.0嵌入式系统,成为全球第5家、中国第一家通过该项国际认证测试的IP企业;吴幼玲博士创办的特瑞思制药,建立了世界一流、国内唯一的符合cGMP标准的生物制药生产基地;由原中科院副院长施尔畏领衔开发的碳化硅项目,建成全国唯一的一条4英寸碳化硅生产线和6英寸碳化硅开发线,直接填补国内空白……

  一大批拥有高新技术科技型企业的持续涌入,充实着科技城的创新能量。这种蓬勃发展态势,正稳步筑牢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雄厚家底和实力。

特色镇——产城融合新跨越

  当特色小镇成为引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时代载体,牢牢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南太湖产业集聚区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和市场导向等因素,以新理念新机制新载体推进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以建设特色小镇推动产城融合迈向新阶段。

  核心区智能电动汽车小镇。以创建省级特色小镇为切入点,湖州开发区加快培育以微宏动力锂电池为核心的智能电动汽车未来新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扩大智能汽车产业吸引力、辐射力和带动力,打造支撑湖州未来发展的主导性产业。经过多年培育和发展,这里已集聚新兴汽车部件、安达汽配、士商精密机械、哈特贝尔精密锻造等75家重点汽配企业,去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61亿元,指标总体高于全区平均增幅27个百分点。未来,智能电动汽车小镇将逐步形成涵盖汽车设计、新技术研发、模具制造、特种材料生产、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等于一体的完整汽车产业链。

  南浔分区智能电梯小镇。总体构建生产、服务配套和休闲居住旅游三大功能区块,打造集“智能化、功能化、节能化”为一体的特色小镇,而电梯全产业链是特色小镇的核心。作为远近闻名的电梯产业经济区块,以龙头企业为代表,南浔电梯企业抓住特色小镇建设的契机,积极开展生产工艺提升和转型,激发新的生产活力。目前,小镇已引入了包括“怡达快速”“恒达富士”等行业领军企业在内的20多家本土电梯企业,预计今年生产电梯达6.5万台套,占全省电梯产量的35%,全国产量的近10%,这股力量正推动南浔电梯从产业集聚迈向品牌集聚,进而带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

  度假区分区蜜月小镇。太湖健康·蜜月小镇围绕“健康、影视、婚庆”三大主题,将打造集旅游、文化创意、社区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旅游示范区、生活样板区和文化体验区,今年已投入近15亿元。婚庆产业,以维纳斯、苏州喜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主,打造集内景拍摄、婚品服务、婚宴仪式堂于一体的一站式蜜月婚庆基地;上海唯一视觉打造的全球旅拍平台已把蜜月小镇作为国内六大旅拍基地之一;影视文化产业,湖州影视城一期已入驻影视文化公司100多家。沿小梅港、连接月亮广场的蜜月长廊形象初显,观光火车也将于年底前开通;健康养生产业,鑫远太湖国际健康城作为健康养生百亿产业的龙头标杆项目已全面铺开建设,鑫达医院确保2018年底主体竣工,而护理学院也将于2018年实现首批招生。

专业园——

主导产业添活力

  立足本地优势产业积淀,南太湖产业集聚区以打造专业园为抓手,促进主导产业茁壮成长的同时,释放主导产业的辐射力。

  智能电动汽车。借助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东风,集聚区集聚了微宏动力、创亚动力、恩驰汽车等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材料和零部件等领域的重点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正迅速凸显。今年10月,集聚区成功举办第九届国际电动车新型锂电池会议,签约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4个,其中,意大利阿斯克新能源汽车项目投资1.5亿欧元,瑞玛克汽车零部件项目投资1.2亿欧元,总投资23.1亿元的恩驰汽车二期项目等一批产业化项目已落地建设。

  电子信息。依托芯启源、高新现代智能等公司,建设应用信息平台、实验室、配套产业园等项目。研发芯片高端接口模块、高性价比核心IP,梦网系统运营管理结算等。由硅谷回国的卢笙研发团队在集聚区核心区创立的芯启源公司,其嵌入式主机USB3.0核心模块知识产权(USB Embedded Host IP)成功通过USB国际标准组织官方认证测试,为世界第5张、中国第1张认证证书,代表中国芯片设计水平迈上了国际新台阶。目前,公司正积极开发USB3.1核心模块,将有望在未来半年内拿到全球第一张USB3.1认证。

  生物医药。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作为湖州市首个规范的专业产业园区,按照“国际标准,国内一流,浙江领先”的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定位,依托南太湖科创中心平台,着力引进基因治疗、诊断试剂、现代中药品提取等重大项目。截至目前,园区已签约项目12个,预计今年年底协议总投资额30亿元以上。已开工的6个项目中,特瑞思、北源昊邦、邦健医疗器械将于年底竣工。与此同时,园区特聘了睿智化学、诺华等15家国内外一流生物医药企业专家作为智库成员,成立核心区首个生物医药高端智库,为攻坚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外脑”,促进园区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金融产业园。按照“大型金融企业引进来,高端金融设施建起来,新金融业态活起来”的总体目标,南太湖金融产业园正向“两大高地”方向发展:即金融产品创新高地和金融人才集聚高地,并以三种模式为发展路径:即金融+新能源汽车融合发展模式、金融+信息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和金融+生物医药融合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园区内已拥有中植、即富金融、赛伯乐、乐驰金服、湖商产权交易中心和赢家等多家知名金融服务公司,累计入驻金融新业态企业170家,注册资本达203.8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达366.5亿元,完成税收超过3亿元。

  节能新材料。作为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猛,已形成先进环保、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三大产业领域,膜法水处理行业产值更是占国内膜行业产值总量的10%,形成了国内知名的“湖州板块”。拥有浙工大膜分离与水处理协同创新中心、欧美化学、迅鼎半导体材料科技、优必选机器人项目、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国内首个碳化硅4英寸晶片产业化项目和6英寸晶片研发项目等,园区承载能力稳步提升。

物流港——

“一带一路”促联动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湖州作为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如何承接沪、杭、宁等城市高端要素的溢出和转移,发挥联动效应,进一步提升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能力?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以壮大物流产业寻求破题之道。

  今年7月22日,一场盛大的开工仪式在湖州开发区杨家埠工业园区西苕溪畔火热举行,总投资近百亿元、占地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它的第一个足迹。

  作为湖州市物流园区中的龙头,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将建成区域物流联动、城乡共同配送、供应物流链三大基地和大宗商品交易交割、商品展示分销、智慧物流信息三大平台,打通水运、铁路、公路等不同形式的交通运输方式,实现无缝衔接,形成金融港、信息港、铁路港、公路港、水路港“五港合一”融合发展的态势,连通周边物流区块,并为园区企业提供物流仓储、报关、金融结算等一站式服务。

  预计“十三五”末,园区将达到年物流量2000万吨,集聚500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远期至2025年,将达到年物流量3000万吨,集聚1000家企业,成为“立足浙北、服务长三角、贯通东中西、对接‘一带一路’”的智慧物流园区。

  风正劲,弄潮儿破浪正当时。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朝着自己清晰的定位和方向迈进,交上了一份漂亮的开局成绩单,也奠定了健康向上的“十三五”发展基调,并以不断完善自我、赶超跨越的姿态回馈着这座城市。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4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
聚力赶超发展
2016-12-21 浙江日报2016-12-2100004;浙江日报2016-12-2100007;浙江日报2016-12-2100012;浙江日报2016-12-2100015;浙江日报2016-12-2100005;浙江日报2016-12-2100010 2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