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4版:温州银行业转型升级

温州农信“普惠金融”支持地方发展

  温州农信“普惠金融”支持地方发展

  胡加恩 江维海

  ■ 温州农信篇

  自温州2011年发生局部金融风波以来,社会信用环境破坏严重,银行业迎来了经营“寒冬”。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温州农信在省农信联社的正确领导下,以普惠金融工程为重点,在支持实体经济、温商回归、网络经济、改善民生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全力突围,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农信特色的发展道路。

  温州农信现下辖8家农商银行、3家农信联社,共有营业网点521个,员工6550人,是温州营业网点覆盖最广、服务客户数量最多、存款贷款规模最大、金融支农支小领先的金融机构。截至2016年11月末,各项存款2065.16亿元,比年初增加305.03亿元;各项贷款1443.15亿元,比年初增加134.23亿元。贷款户达53.48万户。五级不良贷款率1.71%,远低于全市银行业平均水平。

  温州农信按照浙江省政府以及省农信联社的部署,2013年启动了温州农信普惠金融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做小做散、错位经营,为“三农”以及弱势人群提供均等化服务。率先推出的“情暖万家、创业致富”低收入扶贫创业低息贷款,向13249户低收入农户发放贷款6.8亿元。这种扎根“三农”、小微,服务实体经济的做法,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截至11月底,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470.42亿元,贷款户数8.84万户。在温州存贷余额率先超3000亿元,存贷规模位居温州银行业首位。同时,温州农信持续推进传统金融服务渠道转型升级,累计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3366个,购买并投用11辆“流动银行”服务车,定时驻点服务获得广泛称赞,实现农村地区、边远海岛山区金融服务全覆盖,打通了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使得产品更具有契合客户需求,根据温州各地实际,相继推出具有温州特色的青年创业贷款、巾帼创业贷款、电商贷、民宿贷、创客贷等数十项金融产品,推出十余项财务管理服务,开拓了百姓便捷理财的通道。随着浙江农信以农副产品为特色的“丰收购”电商平台和“丰收家”社区O2O平台的上线,探索建设“丰收驿站”,将金融服务、便民服务、信息服务等融为一体,构建起了具有农信特色的互联网“生活圈”。

  目前,我省已提出浙江农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温州农信将积极响应省农信联社工作号召,深耕农村、实体和数字金融三个领域,突出智慧、绿色、精准、共享四个目标,积极推广“三有三无”微贷技术,更加突出“农”字特色、精准聚焦三农和小微企业,全面提高农村普惠金融质量,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鹿城农商银行:创新服务,让利客户

  鹿城农商银行以普惠金融为载体,持续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参与信保基金运作,不断整合完善薪用贷、邻里贷等优势产品,研发税源贷、青年创业贷等特色产品,进一步加强对30万元以下小微贷款客户的信贷支持,帮助用户解决资金难题。

  在全市推进“大拆大整”的背景下,该行拆迁安置贷产品为不少拆迁安置户送上好消息。拆迁安置贷以安置补偿权益为质押,向拆迁安置户发放贷款,满足了他们的信贷需求。

  在物理网点布局方面,该行大力优化,加快手机银行、网银、微信中间业务和E贷通等在线渠道发展,为小微客户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便捷服务。截至11月底,该行电子业务替代率达90.96%,居全省农信系统首位。

  此外,鹿城农商银行加大民生类代理业务优惠力度。该行在全省首创推出水电燃气代扣打折的综合服务,推进ETC设备免费赠送安装服务。经统计,该行近年来通过各种让利渠道和方式,每年向客户让利7000余万元。 (叶家佳)

龙湾农商银行:“支小支实”,服务小微

  面对近年来严峻的金融形势,龙湾农商银行遵循一直以来的“小额、流动、分散、本土化”的经营原则,切实发挥 “支小支实”主力军的作用,通过辖区内的41个物理网点对小微企业开展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龙湾农商银行与温州市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运行中心开展间接担保业务合作,解决企业担保难问题,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其中,为温州市定制家居商会综合授信5亿元,信保基金承保金额位于温州市银行业首位。

  龙湾农商银行按照“小额贷款便捷化、大额贷款规范化”的原则,对小微企业200万元以下的授信、审批权限下放支行,开展信贷服务“审批不过日,授信不过周”,充分发挥小法人银行信贷决策链短、审批环节少的优势,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贷款实现3天内放款,提高放贷速度。

  同时,针对当前企业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需求,推行“一行一品”下放网点信贷自主创新权限,利用“自助选单”打造个性化精准服务。在贷款利率上,允许支行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定价,有效解决创业者个性化信贷服务需求。截至目前,该项共发放贷款119862万元。 (黄紫君)

瓯海农商银行:代管融资,盘活农资

  “想要创业致富,但没有启动资金,自家的集体产权农房能够获得银行的贷款吗?”近年来,这成为瓯海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村入户过程中最常被农户问及的问题之一。

  当前农村土地、住宅、经济林木、集体经济股权、农业装备、农业产品等动产、不动产,因产权制度、登记流转制度不健全,无法直接转化成抵(质)押品,存在贷款难、融资贵、担保难的现象,并成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与农村创业创新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作为扎根地方、服务“三农”及实体经济发展的小法人银行,瓯海农商银行针对这一问题大胆创新,率先推出了“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新模式。农户凭自有的动产、不动产,不用抵押登记、不用保证保险,只需一纸承诺就可向该行申请贷款,有效对接农户融资需求,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据不完全统计,仅瓯海就可盘活10万农户的近300亿元资产。截至目前,已向该区127个村发放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3918户,金额10.49亿元。

  为进一步深化普惠服务,该行在此基础上还推出了全民家庭“创业母贷款”自动授信大联动,通过实行“负面清单制”,对全区所有诚实守信的家庭给予最高30万元授信额度,真正把贷款的权利还给老百姓。 (陈丹)

乐清农商银行:“三个必须”,稳健发展

  乐清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的“三个必须”(必须做小、必须做广、必须做快),以互联网思维抢占“用户流量”。目前免费代理各类涉农惠民业务超100万户,发行市民卡77.7万张,占乐清全市银行业总发卡量的70%。

  该行通过增户扩面和整村授信,提高小额客户和消费客户占比,30万元以下贷款客户户数占比已达81.2%。首推养老宝大额分期业务,累计发放各类消费性贷款8亿元。通过“数据+互联网、渠道+互联网、贷款+互联网”方式,提升业务线上应用,加速业务分流,推广线上放贷。

  此外,该行通过成立异地营销部、建立商会联动机制、创新贷款产品等措施,向外延伸,有效拓展在外乐商群体。通过新居民管理局联系并对接在外乐清人商会,搭建三方合作平台,拓展新乐清人业务。同时将网点、人员、服务、资源回归农村,向下延伸并首推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农村基础金融覆盖率达100%。

  截至11月末,各项存款余额304.92亿元,新增40.5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45.16亿元,新增33.64亿元;五级不良率0.89%,比乐清银行业平均水平低2.03个百分点。 (郑娜)

瑞安农商银行:优化渠道,金融惠民

  2014年以来,瑞安农商银行启动整村授信工作,以村、社区为单位,授信到户,百姓有贷款需求时,就可到银行快速办理贷款。截至2016年11月末,共对283个村(社区)3.95万户村民(居民)进行授信,授信总额达到58.6亿元,马屿镇、曹村镇的整村授信工作更是被当地政府评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

  该行不断优化线下渠道,加大丰收驿站、农商银行服务点等微网点建设,实现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加快线上渠道建设,目前已发展网银和手机银行客户37.9万户,居瑞安各银行业之首。ETC签约客户总量位居温州农信和瑞安市场第一;强化金融跨界升级,积极建设丰收购瑞安馆、丰收E支付、丰收家等平台,其中丰收购瑞安馆成交额居全省农信第一。

  为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切实缓解企业转贷难、转贷贵的问题,该行积极探索企业抱团联合互助还贷,并成功入选2015年度温州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十件实事”。截至11月底,该行企业互助增信还贷为9组109户企业,转贷347笔,涉及金额3.04亿元。

  为唤醒农村沉睡资本,瑞安农商银行以国务院“两权”试点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房抵押,加强对“三农”的创业支持,实施让利优惠政策。截至2016年11月末,新增农房抵押贷款4.1亿元,农房抵押贷款总额25.77亿元。 (王克力)

永嘉农商银行:布局旅游,建丰收联盟

  “楠溪江丰收联盟”平台是永嘉农商银行布局旅游产业、巩固农村阵地的一项重要举措。该行围绕旅游产业链,整合楠溪江各种旅游资源,以永嘉县各大旅游景点、农家乐、民宿为主要对象,签约成“楠溪江丰收联盟”成员,通过提供专享的贷款服务、POS机手续费减免、制作特色物件、活动推广、微信宣传等一系列专享金融服务,做好平台的建设,增强持卡人、成员与该行的粘合度,强力打造集“金融服务、吃、住、游”为一体的“丰收联盟”商业网,并成功建设一个“丰收联盟”村。

  借助永嘉的楠溪江古村落资源,民宿行业发展迅猛,不少农民放下锄头吃上了旅游饭。该行针对民宿发展需要,补充、完善“旅游民宿贷款”,助推旅游民宿全面升级。

  另外,近年来永嘉县电商发展势头良好,全县辖区内电商数量与日俱增,当地村民在永嘉农商银行的扶持帮助与电商领军企业的引领带动下纷纷开起网店,通过“企带村”模式,壮大农村电商发展。作为温州首个“淘宝村”的西岙村,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规模。该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电商创业贷”,以其资金、流量等为授信标准,有效满足了电商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郑志彬)

平阳农商银行:借力互联网,创新信贷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平阳农商银行借助“互联网+”的思维,创新信贷产品,强化风控模式,优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普惠金融之路注入了新能量。

  该行携手平阳县扶贫部门首创“众爱帮扶”网上平台,以丰收爱心卡为载体,实现“互联网+精准帮扶”。以优质扶贫龙头企业为依托,为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办理“丰收爱心卡”,一次授信3年,实行基准利率,随用随借随还。低收入农户通过帮扶平台找到意向企业和项目,实现精准帮扶。

  该行自主研发房产评估系统,通过“互联网+免费评估”推进风控模型化。在线上评估系统输入房产相关信息,提交后自动生成评估结果。今年系统上线以来,该行已累计评估房产8682笔,为客户节省评估费用170余万元。同时,该线上评估模式也防止了抵押物高估风险,有效实现了贷款风险控制前移。

  为提高服务效率,该行开发上线了营销管理系统和客户营销系统,大堂经理和柜面人员可第一时间快速识别客户相关信息和需求,开展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进一步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互联网+精准营销”带来的服务便捷化,大大缩短客户和银行的距离,极大地方便了客户,今年累计自助放贷7940笔、金额6.82亿元。 (周吴金)

文成农信联社:“量质并举”,深挖市场

  近年来,文成农信联社抢抓市民卡成为“人手一卡”的有利时机,通过全面铺量、重在激活、执着创新的工作节奏,全面部署市民卡数量拓展与质量提升工作。

  该联社依托点多面广的优势,以全员营销为主抓手,通过主动上门、设摊受理、专柜办理等方式,对村、社区、学校等单位实行网格化、精准化营销,批量制卡发卡,快速抢占市场。同时,优化新制卡、补换卡业务操作流程,集中由总部提供零星制卡服务,满足客户频且急的服务需求。

  该联社以不断丰富市民卡功能为工作思路,旨在提升市民卡的有效使用率,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在价值。该联社现有“活卡”所绑定的关联业务共67万项,卡均共绑定关联业务4.16项。同时,积极争取县财政公共服务平台代理权,以市民卡为载体代发20余项涉农惠农资金业务。

  该联社积极推广市民卡非接支付应用,率先全省实现非接支付“T+0”结算功能。重点推进“智慧生活”品牌建设,不断丰富市民卡应用场景建设,现已实现市民卡在农贸市场、公交、医院、图书馆、健身馆、电影院等八个行业的推广应用。 (林王玲)

苍南农商银行:

“四箭齐发”,助农致富

  苍南农商银行首创“光伏贷”,助推经济欠发达村居加快致富步伐:通过与藻溪镇政府深入调研,创新金融精准帮扶模式,合作开展“光伏贷”项目,为藻溪镇11个行政村的低收入农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光伏电站建设,做到了同县银行同业不愿做、不敢做、不想做的事。目前,“光伏贷”已成功发放218笔,金额共计1300万元。

  该行同时开展的金融帮扶工作,还有“整村帮扶”项目。以“整村授信+实地调查”方式进村入户,做好农户建档工作,筛选家庭经济比较薄弱的农户,助推全面小康。截至目前,完成相关农户建档1.3万户,发放帮扶贷款4560笔、金额2.74亿元。

  在助学方面,该行对县域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学子发放助学贷款,金额1万~2万元,期限最长达6年,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帮助近1万名大学生圆大学梦。该项目自2005年开办至今,已经累计发放助学贷款约1.1万笔、金额约1.23亿元。

  该行与苍南县扶贫办、县财政局、昌盛蔬果公司合作,推出“统购统销”项目,统筹200万元资金为40位低收入农户提供信贷支持。综合贴息与企业让利,低收入农户每年可获得不低于2000元的收益,切实发挥金融帮扶“活血”功能。 (欧阳艳艳)

泰顺农信联社:

做小做散,以“小”谋“大”

  泰顺农信联社立足本土,坚持做小做散,通过强基础、优服务、调结构、控风险等实现了信贷业务逆势增长。截至11月末,该联社各项贷款余额44.3亿元,市场份额43.46%,比年初增加4.67亿元,占全县增量的65.16%。

  以普惠金融为抓手,以“用户”思维为导向,优化产品服务,提升客户体验。通过“走千访万”、金融服务进校园、市民卡增值服务、ETC客户拓展等措施挖潜拓新。另外,通过实施“智慧校园”“创业普惠”“安居乐业”等工程,持续开展银校合作,推广助学贷款、创业贷款、装修等消费贷款及易居贷、养老贷等产品,将农信产品融入到客户求学、创业、成家、养老等生命周期之中,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客户金融需求。

  截至11月末,贷款客户已授信6万户,已用信4.66万户,个私贷款户均仅为8.67万元,信贷覆盖面达42%。采集普惠快车客户信息14.1万户,小额信用贷款户数达3.5万户,占全部贷款户数74.41%。

  此外,该联社以堵新收旧为重点,增强风险管控,实现稳健经营。严控新增贷款风险,参照“三有三无”,修订客户评级标准,严格准入门槛。在城关等竞争激烈的网点试行操作与营销相分离,在强化业务拓展的基础上,严把办贷关。11月末,五级不良余额9492.67万元,五级不良率2.14%,实际不良率2.19%,全口径逾期贷款率2.57%。 (胡赛芬)

洞头农信联社:

金融“造血”,精准帮扶

  针对当地部分低收入农户想创业致富,却苦于没有贷款渠道的问题,洞头农信联社携手区扶贫办陆续在各个街道(乡镇)为4699位低收入创业者发放丰收爱心卡,对接低收入农户和扶贫资金互助会成员推出“扶贫小额贷”,鼓励他们积极创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发家致富。截至2016年5月末,联社共发放了41笔小额帮扶贷款,总金额为147.5万元,支持扶贫资金互助会会员111户,贷款金额402万元。

  为了落实精准帮扶与普惠金融,该联社开展政银合作,与区扶贫办联合出台了开展帮扶小额信贷的实施意见,共同举办“丰收爱心暖百岛”活动暨丰收爱心卡发放仪式,依次在鹿西、北岙等街道乡镇进行发卡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爱心卡帮扶优惠政策。

  联社以丰收爱心卡为信贷发放载体,为低收入渔农户提供无抵押的小额信用贷款,帮助低收入渔农户发展生产、自主创业、增加收入,并采用“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便捷方式,享受按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执行的利率优惠,缓解农户创业资金压力,解决低收入农户贷款难问题,把扶贫工作从输血救助向造血扶持转变。截至目前,共发放爱心卡4699张,爱心卡身影覆盖全区各个街道乡镇村居,面向低收入农户提供更便利的金融服务和更完善的综合帮扶。 (唐疆疆)


浙江日报 温州银行业转型升级 00024 温州农信“普惠金融”支持地方发展 2016-12-21 浙江日报2016-12-2100006;浙江日报2016-12-2100007;浙江日报2016-12-2100009;浙江日报2016-12-2100008;浙江日报2016-12-2100010;浙江日报2016-12-2100019;浙江日报2016-12-2100021;浙江日报2016-12-2100027;浙江日报2016-12-2100011;浙江日报2016-12-2100016;浙江日报2016-12-2100018;浙江日报2016-12-2100026;浙江日报2016-12-2100005;浙江日报2016-12-2100015;浙江日报2016-12-2100024 2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