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温州银行业转型升级

温州银行业:
加速转型企盼春天

  力求差异化经营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同质化竞争非常明显,各家银行业务大体类似。要想打破这种态势,必须打造差异化经营模式。

  长三角、海西经济区、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为温州银行跨区域经营带来了契机,也为温州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温州银行在跨区域发展中,选择了与其他城商行明显不同的路径——紧跟温商步伐,服务温州经济。数据显示,在温州银行的业务中,授信客户温商占比95%以上,授信额温商占全行总授信额85%以上,分行信贷投放温商客户占比接近50%。

  温州民商银行从诞生之日起,“扶小助微”的差异化经营思路就已确立。在温州银监分局的指导下,该行充分发挥民营股东的企业优势,跳出单个企业的局限,站在产业集群、商业圈和供应链的全局和高度,向群、圈、链内所有小微企业进行批量化融资安排。截至2016年11月末,该行“三带”特色服务发展模式已与28个群圈链建立合作关系,累计发放贷款1778笔,金额共计19.18亿元。2015年该行成为全国首家盈利的民营银行,2016年前11个月继续实现利润4631.88万元。

  深耕农村市场,变革小额信贷发放模式,创新发展“支农支小”的战略,让不少与“农”为友的银行尝到了甜头。

  以“信用”代替“资产”的“三有三无”微贷技术,是温州农信自己摸索总结并实践多年的创新。所谓“三有三无”,即有固定住所、有确定职业、有稳定收入;无不良记录、无过度融资、无负面评价。“三有”是解决贷款给多少,“三无”是用来排除给不给贷款,依靠标准化操作来改变过去传统模式的弊病。

  省农信联社温州办事处负责人介绍,依靠这套信贷“土办法”,截至10月末温州农信贷款户数达52.86万户,累计放贷金额共1021.36亿元。各项贷款比年初新增106.05亿元,增量占全市贷款总增量的32.34%。更为重要的是,不良贷款率仅为1.8%,远低于全市银行业平均水平,在温州民间借贷风波中“一枝独秀”。

  植入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两个最重要的思维,一是用户思维,一是大数据思维。传统的商业银行要想在这轮大变革中做大做强,就必须将互联网思维嵌入银行业的转型之中。

  通过服务升级,打造更符合用户需求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民泰随意行”是民泰银行温州分行推出的全国首款金融IC卡手机信贷系统。客户只要在移动通讯信号覆盖范围内,就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实现授信额度内的自助借款和还款。在一些没有银行网点的海岛、山地,该产品成了办理信贷业务的利器。

  无独有偶,泰隆银行温州分行上线信贷工厂服务模式,在前期批量授信的基础上,客户经理只要手持自助设备,就能在田间地头实现1分钟为客户发放贷款,将金融服务延伸到“最后一米”。

  更多的银行正致力于根据精准定位,重新对机构的网点进行特色化升级、拆并改造,以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今年以来,在全市共撤销效率低下网点14家,新开业网点24家,其中有10家网点位于县域地区。

  农业银行温州分行将全市网点细分为“城市商圈型、乡镇型、市场型、园区型、社区型”五大类,对不同类型网点采取不同经营策略,通过差异化考核,引导网点转型升级。如园区型网点采取地图作业法、“一月一户一点”及综合营销,重点服务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工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的小微企业。

  民泰银行温州分行的网点设置,专挑金融服务相对滞后、竞争不太充分的城郊、乡镇扎根。如今,桥头小微支行、娄桥小微支行、文成支行等都已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成为企业信贷重要选择。

  基于大数据思维模式,银行经营渠道还积极地从物理网点向网络平台迈进。温州各银行从以往的“拼人员”“拼网点”向拼“信息系统”、拼“大数据深度应用”转变。

  鹿城农商行发力互联网直销银行业务,探索推出了自己的互联网金融品牌“富民融通”投融资平台,成为首个本土银行系互联网金融平台。

  对于大数据,浦发银行温州分行也是 “青睐有加”。围绕小企业实际需求,该行多渠道支持专注本业、成长良好的小微型企业,建渠道、搭平台解决“担保难、 融资难”问题。该行与温州金投集团合作解决企业担保难,根据“大数据”筛选 4000多家成长性良好的客户名单,让客户经理主动接洽客户,解决其融资难。

  在考核导向上,温州银监分局积极引导辖内银行从存贷款规模的考核转向盈利考核,并引入机器替代率的概念。兴业银行温州分行将存取款自助机升级为“金融自助通”,传统的开户、存款和缴费等业务已经基本被替代,银行网点逐步向无人值守的离行式自助银行转变。目前,该行已经完成所有网点的机具升级,离行式自助银行的网点数量达到6家,机器替代率达到90%。

  向资产管理立行迈进

  银行业转型的核心目标是要再造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促进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多元化。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如今温州各家银行不约而同地从单纯的贷款业务模式逐步向资金运营、投资、同业等多元业务模式转变。

  参与PPP项目、设立产业基金、与融资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和证券公司合作……温州的各家银行正通过多种业务模式积极参与温州本地的产业升级。如兴业银行温州分行发放温州首单PPP项目融资,授予温州瓯江绕城高速二期道路工程PPP项目授信金额12亿元,期限12年。浦发银行今年以来不断加大政府重点项目,牵头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5.88亿元。加大对中长期项目贷款的投入,仅今年11月以来即对温州区域重点项目投放20.5亿元贷款,对一个区PPP项目投放1.5亿元的股权融资,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

  同业业务、投贷联动,从“存贷比例管理”向“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转型的“质变”悄然进行。

  早在2012年11月,温州鹿城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就已设立金融同业部,开展同业存款、票据、债券、理财等业务。2013年改制为农商银行后,同业存放的加权风险资产系数由原来的100%降为25%,为该行发展同业负债、同业资产业务创造了有利条件。资金同业的发展,有效推动了该行业务结构多元化,拓宽了盈利空间,改善了对传统存贷款业务的依赖,只有20多名员工的金融同业部创造了该行近半利润。截至2016年10月末,该行已与全国200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同业合作关系,同业资产余额达到195.5亿元,同业资产占比达44.6%。

  温州银行于2016年8月15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金鹿2016年第一期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这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改制后省内金融机构发行的首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温州银行打造多元化收入结构迈出了重要一步。目前,温州银行由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初见成效,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由2010年的3.11%提升至2016年9月末的21.54%,近3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均保持20%以上。

  “银行业在‘十三五’期间加速转型,是大势所趋。”温州银监分局负责人介绍,按照温州市金融业发展的“十三五”规划,至2020年末,全市银行业本外币存款和本外币贷款将分别达到13067亿元和10381亿元以上,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将维持在省平均水平以下。

  大幅裁员、利润增速迅速下滑、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从2015年开始,银行业入冬的声音不绝于耳。而2016年中资银行上市公司公布的半年报数据,也似乎印证了这一点:大中型银行净利润个位数增长成常态,5家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净利润增速除中行超过2%以外,其他4家均在1%左右。股份制银行也都没有超过10%。

  然而,对于温州银行业来说,自2011年下半年那场爆发在本地的局部金融风波开始,冬天其实就已经到来。然而,通过5年持之不懈的转型,行业已在加速处置不良和增强盈利之间逐渐找到了平衡点。从“存款立行”向“资产管理立行”转变,从单纯的贷款业务模式逐步向资金运营、投资、同业等多元业务模式转变……以加速转型“御寒”这个冬天,早已成为温州银行业的共识。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温州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239.43亿元,较今年年初减少52.02亿元,不良贷款率2.99%,创4年内新低。与此同时,前11个月,全市银行机构累计实现净利润96.97亿元,同比增加42.07亿元,增长了78.68%。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温州银行业转型升级

  17~24版

  版式:沈瀑

  温州银行业:

  加速转型企盼春天

  胡 丹 钟丽萍


浙江日报 温州银行业转型升级 00017 温州银行业:
加速转型企盼春天
2016-12-21 浙江日报2016-12-2100012;浙江日报2016-12-2100011;浙江日报2016-12-2100013;浙江日报2016-12-2100005;浙江日报2016-12-2100006;浙江日报2016-12-2100002;浙江日报2016-12-2100004;浙江日报2016-12-2100003;浙江日报2016-12-2100001;浙江日报2016-12-2100007;浙江日报2016-12-2100008;浙江日报2016-12-2100009;浙江日报2016-12-2100010 2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