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文化

美国战争片《血战钢锯岭》的启示——

展现战争真实,是对和平的尊重

  说实话,作为一个爱好和平、不喜欢战争片的人来说,我的内心一开始对于《血战钢锯岭》是有点抗拒的。可是看完电影之后,我是哭着走出影院的。有人说这是《拯救大兵瑞恩》后最好的战争片,我觉得并非言过其实。

  《血战钢锯岭》是以真人真事为背景的。“钢锯岭”战役是二战后期在冲绳岛上发生的战役,美军和日军进行了艰难拉锯,异常惨烈,双方伤亡惨重,日军伤亡10万人,美军伤亡7万人,可以说,这是二战中最“丧心病狂”的一场战役,用“人间炼狱”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而传奇的战争总有传奇的人物出现。戴斯蒙德·道斯,他曾因为不愿持枪上战场,被美国军事法庭宣判为战时违抗军令罪,最终却凭借无人匹敌的意志力,坚持留在军队成为了一名没有武器的医务兵。在“钢锯岭”战役中,道斯赤手空拳,在狂轰滥炸中独自救回75个战友的生命,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杀过一个敌人而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勋章的军人。

  导演梅尔·吉布森在影片中拒绝修饰一切暴力。相反,对暴力不遗余力的展示是他的标签。影片中特效镜头不多,大部分轰炸镜头都是实拍的。梅尔·吉布森曾在采访中表示,虽然他并不排斥后期特效,但他更希望呈现最真实的视觉效果。

  为求达到二战时期士兵的真实形象,影片连演员服装的细节都精益求精,连一颗很小的纽扣都做到与二战时期的军服一模一样。而道斯的饰演者安德鲁·加菲尔德在说话时还学习了道斯的口音,获得了道斯家人的肯定。为什么要真实?因为,展现真实的战争残酷,是对和平的尊重。

  和平,是二等兵道斯一直以来的信仰。正如拒绝拿起武器的他在电影里说过最打动人的一句话:“战争正在把这个世界撕碎,我想把这个世界重新拼凑起来,有什么错?”正是靠着这种信仰,道斯在钢锯岭战役结束后,冒着日军的炮火一个人留在岭上,救回了70多名美军伤员,最惊险的一次,他在距离日军的战线仅十余米的地方救回了战友。

  道斯这个人物,是影片最打动人的存在。他让我们看到,真正的勇敢并非骁勇善战,而是无论何时都不忘初心。是的,《血战钢锯岭》很“主旋律”,它的战争场面中规中矩,它所表现的主题似乎也是老生常谈了。但是,《血战钢锯岭》就是有这种直击人心的力量,让看完电影的人热泪盈眶,久久沉默。

  近年来,国内也涌现了一些不错的战争题材作品,比如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通过外国人的视角,描绘了一群胸怀大义的风尘女子;冯小刚的《集结号》,塑造了谷子地的耿直与血性。只是,在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容量面前,这一类型电影占据的份额十分有限。此外,在我国的影视市场上,一些战争题材的作品已朝娱乐化发展,诸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等,已经成为网友的调侃对象。

  而在笔者看来,优秀战争片的要义,在于不美化战场,不粉饰死亡,不矮化敌人,也不无视常识,更不会宣扬战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血战钢锯岭》也为后来者提供了一份重要的教科书。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1 展现战争真实,是对和平的尊重 2016-12-19 2204057 2 2016年12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