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文化

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赠1.15亿美元促进脑科学研究引发争议——

陈天桥巨额捐款的多重解读

  一则捐赠消息,引发巨大热议。12月7日,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天桥、雒芊芊夫妇宣布,向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捐款1.15亿美元,支持脑科学研究。消息引起中国科学界热烈争议。

  一些人认为,陈天桥从祖国赚了钱,却出钱支持他国而非自己国家的科学研究,太不应该了。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饶毅教授发微博认为,这一做法是一个“典型的错误”。饶毅认为,陈天桥选择在加州理工学院支持脑研究,而不是上升期的中国,是典型的错误。饶毅之后又在另一社交平台说:“我们一批科学家在国外学习、工作后回国希望发展中国的脑研究,陈雒夫妇在中国赚钱后捐钱支持美国的脑研究,有些差别。”

  与之相对,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铭教授等一批科学家则认为,陈雒夫妇此举表明中国企业家开始积极关注更长远更有意义的工作,是好事情,而且其捐资领域和对象也是很好的选择。

  到底该不该捐给富裕的发达国家大学,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12月14日,记者在多次联系了陈天桥所在公司人员后,又专访了中国科学界的相关专家、慈善机构的相关负责人等。

  段树民——

  捐助脑研究是好事

  12月14日,我国著名神经科学专家、中科院院士、浙大神经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段树民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段树民首先盛赞陈雒夫妇捐款支持脑科学研究是一件“好事情”。“这表明中国企业家开始重视前沿科学研究,而以前这方面一向做得不够。”

  “他们没有选择捐资国内机构,其中原因恐怕是复杂的。”段树民认为,向美国科研机构捐资可能会产生更大影响,美国神经科学研究水平世界领先,国外相关慈善机制发展更加成熟完善等,这些都是影响企业家作出决定的重要因素。

  段树民介绍,脑科学研究作为“终极前沿”,长期以来是美国神经科学研究中最受重视、投入最大的领域。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不断将大量资源投入脑研究,最近的一项大型研究计划是2013年奥巴马政府投入巨资启动的“脑计划”。

  不过,中国近年来在神经科学研究特别是脑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飞速成长,同样有目共睹。段树民说,随着经济增长,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各前沿科研领域的投入,在许多领域已经超过美国,这同时吸引了海外一大批优秀青年科学家学成后归国发展。“浙大发挥其学科交叉的优势,在脑机接口等脑科学研究的若干方向,已经走在中国各高校的前列。”段树民说,2015年,浙大还发起成立了脑科学研究科技联盟。

  中国的脑科学研究有自身独特优势,某些方面并不比发达国家差。段树民说:“中国有极其丰富的临床资源,能够建立庞大的病人样本库。有的罕见病病例在美国很少见,在中国就能发现较多。”

  脑科学研究既代表了人类向大自然深邃奥秘的探索,也与每个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进入老龄社会,中国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相比心脏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如中风,带走了更多人的生命,危害极大,而寻获治疗之道同样有赖于脑科学的突破。”段树民说,“现在,中国自己的‘脑计划’很快就要公布。我们希望中国的脑科学研究能够得到更多支持。”

  陈天桥夫妇——

  脑科学是全人类的研究

  12月14日,盛大集团公关总监郑思敏女士代表陈天桥与雒芊芊夫妇向知名新媒体《知识分子》回应了捐资问题。陈雒夫妇表示,他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进行筹备和考察,2015年对全球知名的科学和工程研究机构——加州理工学院的访问,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了资助的重点研究领域和资助方式。

  43岁的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天桥生于浙江新昌,曾是中国最年轻的首富。《知识分子》援引《洛杉矶时报》的报道说,2015年6月陈雒夫妇访问加州理工学院时,看到神经科学教授安德森的团队帮助一位瘫痪病人通过自己的意识控制一个机械手臂的视频后,决定与安德森教授会面,并捐款给加州理工学院。

  陈雒夫妇表示,脑科学研究是全人类的研究,需要极其深入的跨国和跨学科的协作。希望通过促进中国科学家和国际研究者的合作,共同在这个人类面临的重大科学课题上实现突破。为了促进中国研究人员与国际上的交流,他们还在考虑设立一个资助全球华人、博士后和助理教授的项目,长期支持上百名研究人员,加强华人科学家在这方面的研究。

  争议持续——

  引发许多论者反思

  连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加入这场讨论,通过各种渠道发声,场面颇为壮观。记者梳理这些观点发现,认为陈雒夫妇将巨资捐助给前沿科学研究,在近年来的中国企业家中实属罕见,为企业界树立了卓越的榜样,是绝大多数科学家的共识。同时,比较中美两国的神经科学研究,美国起步早、基础深厚,目前总体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起步晚、发展快,近10余年来处在快速上升期,这样的格局也为多数科学家所公认。至于在这样的格局下,哪一方更应得到企业家捐助的青睐,则是争议焦点。由此延伸出两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水平、两国科研机构使用捐款的能力等话题,也引发了许多论者的反思。

  以上海科技大学教授胡霁为代表的一批科学家表示,强烈支持陈天桥夫妇的行为。据《第一财经》报道,胡霁认为富豪关注科研是好事,陈天桥有超越大多数中国富人的科研视野和追求,是纯粹的慈善,值得鼓励。

  而以饶毅为代表的另一批中国科学家则对陈雒夫妇的捐资行为感到惋惜。正如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仇子龙研究员所言,近10余年来,我国的神经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也建立和发展了一大批优秀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麦戈文脑研究所、浙江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脑研究院等研究机构都已具有世界一流脑科学研究的实力。

  慈善机构——

  慈善捐赠观念需改变

  陈天桥的捐赠行为引发了更多人的思考。一些人认为,美国良好的捐助传统、完善的捐赠体制,能为私人捐助者进入科研领域提供机会,是陈雒夫妇最终把钱用来支持美国脑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

  省慈善总会执行副会长李刚12月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大学接受慈善捐献的数量还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大学接受慈善捐赠的机制与国外相比有较大不同。国外一些高校在劝募方面已相当成熟,校长也承担着募款职责;另一方面,国内慈善捐赠观念相对滞后,很多人眼中的慈善捐赠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狭隘的慈善,也就是扶贫济困。其实现在倡导的大慈善理念中,对科教文卫体等领域的捐赠都属于慈善范畴。

  在李刚看来,今年9月1日正式施行的新慈善法,广义地界定了慈善活动,把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纳入了慈善活动范畴,倡导了“现代大慈善”的理念,是新慈善法的一大变化。“对科教文卫体等事业的捐赠,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对中国非营利事业的发展也有利。”李刚说,慈善法规定的是原则性内容,配套的法律法规等目前来说还有待完善和细化。他希望,随着相关法律和配套的进一步完善,将来会有更多的企业家愿意资助国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另一方面,段树民也表示,对于慈善捐赠的使用,国内很多大学留给人们经验不足、能力不够的印象。“这一印象其实不尽准确。以浙大为例,我们对慈善捐赠一向都使用得较好。”段树民说,浙江产生了中国最具活力的企业家群体,希望有更多浙商能够把目光投向前沿科技领域。

  “包括脑科学在内,中国在许多前沿领域的科研实力完全能够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得到捐助,就有望作出更好的成果。”段树民说,学科交叉是浙大脑科学研究的重要特色,现在科研人员分布在学校里不同的地方搞科研。“我们想最好能兴建一座建筑,让大家在一个楼里工作、讨论,这对科研工作大有助益。”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1 陈天桥巨额捐款的多重解读 2016-12-15 2190082 2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