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望乡

寻访松阳老街的老手艺

最后的棕绷匠

  松阳县的明清老街,聚集着各式小作坊,有打铁的、制秤的、画像的、配草药的、弹棉花的,这些近乎失传的老手艺,有着鲜明的田园耕读印记。在这些一字排开的老式店铺中,有一家制棕绷床的,听店主人说,为松阳县唯一一家,邻近的遂昌、武义等地已经绝迹。

  店主名叫黄维炳,今年54岁。1975年正月,未满13岁的黄维炳到宣平拜师学习制作棕绷床,4年后回到松阳县城,开了当时全县第一家棕绷床店。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生意比较红火。”黄维炳回忆说,那时候,他从早上7时开始制床,要一直忙到晚上11时多,一天能卖十几张床,与妻子两人合作都忙不过来,还要请好几个帮工。而随着席梦思、空气床、水床等新产品的出现,曾经是富人家庭象征的棕绷床渐受冷落,现在只有他一人制作就已足够。

  制作一张棕绷床一般需要21天,其中木工1天,打棕绳12天,编织8天,多选用木质优良的荷木和上等棕丝。床的外架采用荷木,因为木料比较厚实,能够更好地受力,不至于在编织时因拉力过大而导致穿孔裂开。一般一张床的四根荷木外架要打近200个眼,较早前一般多用手工,现在采用电钻,每隔3厘米钻一个孔。

  将棕片抽成棕丝,是制作棕绳的第一步,也是较为复杂的一环。抽丝时要长短搭配,接头的位置不能有丝头扎出,绳子粗细均匀,还得上劲一致,一个小车缠满了,再换一个。这时候打出来的只是单股绳子,之后还要合绳,一般一股打好的棕绳有12至16根棕线。

  棕床的床面,在木工活结束后再穿棕绳,这也是一张床质量好坏的关键工序。打好的棕绳按对角线一一穿过孔眼,并用力拉紧,再用竹片勾住棕绳一点点编织,最后用特制的铁爪压紧棕线。全部编好后,用木条将多余的棕绳塞进孔洞里,用铁刀刀柄敲打固定,防止棕线脱落。一个床架孔要穿两股棕绳,经纬交叉,操作时要求每一股绳的每一根线都细密紧实。

  “编织时需要静心加耐心,还要用力拉紧,并保证格子均匀,整张床板才够硬,且有弹性,至少睡五六十年不会坏。”黄维炳说,为保证床的质量和店铺口碑,他总是尽最大力气拉紧棕绳,时间一长便有了职业病,指关节和手掌处尽是老茧,左手中指和掌面也被磨得皮开肉绽。

  然而辛苦编成的一张床,早前每张床售价仅60元,现在最多也不超过3000元。除掉材料费和手工费,一张床也就挣个百八十块。在曾经的同行、徒弟纷纷改行后,黄维炳成了松阳唯一的棕绷匠。

  做了大半辈子手艺活,黄维炳对棕绷床充满感情,他说:“这床透气性好,有弹性,又不软,适合所有人,尤其对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者大有好处。”但是,随着年龄增大,黄维炳渐感力不从心,尤其老街店铺改造后,面临租金提高的压力。黄维炳坦言,以后也许会搬回杨柳街老屋,从此退休。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19 最后的棕绷匠 2016-12-13 2159222 2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