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环球周刊

再次高票当选基民盟主席 迈出寻求连任总理第一步

默克尔能否扛起西方反民粹大旗

  据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官方网站消息,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以89.5%的得票率再次当选基民盟主席,将正式作为该党总理候选人参加2017年德国大选。在欧洲民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作为欧盟核心国家的德国,其政局走向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国际社会期待默克尔能够继续作为德国领导人在欧洲发挥影响力。

  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在德国西部城市埃森召开的党代会上以高票再次当选基民盟主席。默克尔从2005年11月起担任德国总理。如能在2017年大选中获胜,默克尔将开始她的第四个总理任期。这位德国政坛的“常青树”能否实现第四度连任?不仅德国人关心,其他欧洲国家也很关注。

超越国界

默克尔肩负西方期待

  就在这一当口,一张默克尔与美、英、法、意领导人今年4月份的合影照连日来在西方网络上爆红。主流媒体与网民们感慨的是,这张照片展示了西方“旧秩序的终结”,默克尔如今成为合影中“硕果仅存”的领导人。英国“脱欧”公投与意大利修宪公投送走了图片中意气风发的首相卡梅伦与总理伦齐,美国大选乱象让即将卸任的奥巴马总统灰头土脸,任期将满的奥朗德成为法国历史上首位放弃竞选连任的总统。

  默克尔能屹立不倒成为“网红”并非她运气好。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默克尔掌舵的德国近年来已成为稳定欧盟的“旗舰”。从全球金融危机到欧债危机,再到难民危机,默克尔展现了坚忍顽强的“铁娘子”风范。“欧洲一出事,就看默克尔”——这在如今的欧洲几乎已成惯例。

  正因为如此,德国大选的意义超越了德国本土,跨越莱茵河与阿尔卑斯山,具有欧洲乃至世界意义。作为西方大国领导人,默克尔能否实现再度连任已不仅仅是德国人的事情,继续担当支柱和“稳定器”角色,是欧洲乃至西方世界对默克尔的一大期盼。

  放眼大西洋两岸,经济动力不足,恐怖阴霾不散,社会乱象丛生,种族对立加深,民粹主义与反全球化浪潮汹涌。躁动的民意催生骚动的政治,一个个政治巨浪冲击欧美,多起“黑天鹅”事件震惊世界。英国《金融时报》指出,西方太多人已对现行体制失去信心。用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的话说:西方民主正处于“最危险的时刻”。

  默克尔不仅需要连任,而且需要扛起“反民粹”、弘扬理性的大旗。欧洲舆论称默克尔的任务是“抵御民粹主义在德国乃至全球的升温”,成为“动荡世界的稳定保障。”

  一体化遭遇坎坷的欧洲更需要默克尔继续扛起大旗。与新世纪之初欧洲一体化的黄金时期相比,欧洲如今缺领袖人物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近年来,曾经动力十足的法德“双引擎”渐成历史,英国与欧盟渐行渐远直到最终公投“脱欧”,默克尔领导下的德国,经济一直在欧洲保持“一枝独秀”,社会基本稳定,失业率保持低水平,成为主导欧洲事务事实上的“单引擎”,迷茫的“欧洲船队”在惊涛骇浪中没有倾覆,主要是德国在咬牙稳舵。

  当前,“疑欧”“脱欧”及各种极端思潮在欧洲泛滥,恐怖主义威胁阴魂不散,经济复苏乏力,欧洲需要一个繁荣稳定的德国,需要一个负责任的舵手为欧洲领航。无怪乎有欧洲舆论把默克尔形容为“欧洲最后一位还站着的领导人”。

  去年这个时候,默克尔因在欧债危机、难民危机中的突出表现当选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如今默克尔能否再次扛起大旗,引人关注。

右翼崛起 “选择党”将成主要对手

  从今年德国一系列地方选举的结果看,基民盟正在遭遇来自右翼的严峻挑战。

  在今年已经举行的多个联邦州地方选举中,右翼的德国选择党均表现不俗,在其中两个州的得票率甚至超过20%。在默克尔的政治大本营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举行的地方议会选举中,该党的得票率甚至超过了基民盟。

  就明年大选,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听到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预测。其一来自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促进部门的一名高级官员。他认为,按照目前舆论氛围看,明年大选很可能是基民盟险胜,保住联邦议院第一大党的地位,而德国选择党的得票率将跨过5%的门槛,从而跻身联邦议院,成为在全德国有影响力的政党之一。

  另一预测来自一名立场右倾的德国企业高管。他认为,在2017年大选中,德国选择党将会异军突起,获得超过20%的选票,而基民盟最多只会获得30%左右的选票。这有可能导致新一届政府难以组建,并引发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后果。

  这名高管表示,基民盟本身是一个立场中间偏右的政党,但近年来在默克尔领导下过度左倾,为德国社会埋下了一些隐患。“我虽然不支持德国选择党,但我很可能会投它一票,以表达对基民盟的不满。”

  这种对基民盟政策左倾的抱怨,记者此前也曾多次听到其他德国高级官员和工商界人士表达过。甚至基民盟党内也有人批评默克尔使基民盟“社会党化”。尤其是来自南部巴伐利亚州的一些官员,纷纷批评默克尔的难民政策“过于理想化”。

灵活变革 基民盟修正难民政策

  在当前许多欧洲国家民粹主义抬头、右翼势力崛起的大背景下,基民盟能否坚持一直宣扬的“中间路线”,其主张能否被选民广泛接纳,是舆论关注的话题。

  默克尔当选后在党代会上发表讲话,表示接受并很高兴见到这一结果,感谢党员代表对她的信任。

  近来,基民盟领导层正在修订其竞选纲领,其核心内容是,宣布默克尔领导下的基民盟将不仅为德国的成功而努力,还会兼顾欧洲的未来。据报道,这份纲领将更多顾及中低收入群体,可能会提出上调法定退休年龄,收紧难民政策,并考虑对拒绝融入德国社会的移民和难民采取措施。这些内容都旨在重新赢得那些对该党失望的选民的支持。

  关于2017年德国大选,默克尔表示,基民盟在此次大选中将面临极大困难,“至少是两德统一以来最困难的局面”。默克尔呼吁全党帮助她参加竞选,表示“没有人能够单打独斗扭转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局势”。

  默克尔在谈到难民危机时表示,2015年夏季大量难民涌入德国的情况不应再度出现,这“曾经是,现在也是她最明确的政治目标”。她还强调,尽管应该对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但移民和难民都应毫无例外地在德国法律基础上融入社会。

  默克尔一直以来都是欧洲一体化的支持者,坚持理性、开放、包容的原则。同时,默克尔也是一个善于审时度势的领导者。人们注意到,默克尔在党代会的讲话表明,对难民问题的处置已经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变革已成主旋律。

时移势易 执政精英面临大换血

  在西方主流媒体看来,欧盟正不断遭受新冲击。在法国,极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国民阵线现在自吹是国内第一大党。民调机构预测,该党领袖勒庞在2017年大选中的得票率将超过30%,并很可能进入第二轮投票。勒庞宣布,一旦当选总统,将在法国举行脱欧公投。如果像法国这样的成员退出欧盟,无疑将意味着欧盟的终结。

  而英国堪称“脱欧之母”。投给欧盟的反对票也是投给全球化的反对票,在反对者看来,全球化拉大了贫富差距并造成移民失控。

  在荷兰,发表反欧和反伊斯兰言论的民粹主义者海尔特·维尔德斯所领导的右翼荷兰自由党,有望在明年3月选举后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而意大利政府在宪法改革公投失败后陷入瘫痪。在新的选举中,民粹主义者可能上台——从大搞反精英宣传的五星运动党到向特朗普和勒庞的极右翼民族主义看齐的北方联盟。意大利是欧盟最重要经济体之一,也是解决欧洲危机的关键国家。

  俄罗斯《观点报》网站称,西方政坛的新旧更替成大势所趋。这一进程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右翼政党卷土重来取代左翼政党,而是意味着西方国家统治高层的实力对比正在发生最为重大的变化。

  报道称,在美法意德四国的现任领导人中,唯有德国总理默克尔可能继续执政。对默克尔而言,最好的结局也不过是在西方政治舞台上独自勉力支撑。这个舞台上的“演员”正在经历二战后史无前例的大换血。

  长期以来,左右翼政党交替上台是西方习以为常的政治协调机制。这批人唱罢,下一批登场。然而,近年来西方社会对体制内政党和执政精英的质疑急剧增长,反体制的党派开始涌现。2008年的经济危机、不断推进的欧洲一体化及全球化更为这一进程推波助澜。欧洲人、美国人都希望迎来新的掌权者,而且应是全新的,最好此前没有从政经历。

  新兴的反体制政党声望不断增长。在美国,最初体现为如火如荼的“茶党运动”;在英国,法拉奇领导的独立党风生水起;在法国,以勒庞为首的极右翼政党风头正劲;在意大利,民粹势力五星运动党已成政坛重要力量。这些疑欧派政党并非由职业政客创立,而是由普通的公民运动积极分子打造,它们的支持率一路高歌猛进。

  报道称,体制内政党和精英千方百计打压这股浪潮,不断送出“民粹主义者”“法西斯分子”“极端分子”等标签。但上述恐吓手段不再有效。

  西方在位的掌舵者已无力控制局面。各国民众的不满、反精英势力打出的咄咄逼人的组合拳越来越难招架。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地分离主义趋势加剧以及英国脱欧、特朗普胜选均表明西方政治最高层正在发生时代变迁。那些在全球化高歌猛进时代上位的平庸、空洞、忙于抛头露面的政治家,正被非体制内的、并不一味追求政治正确的人取代。西方将出现一批与前任迥异的领导人。

  (据新华社)


浙江日报 环球周刊 00017 默克尔能否扛起西方反民粹大旗 2016-12-12 浙江日报2016-12-1200007;2172395;浙江日报2016-12-1200009;浙江日报2016-12-1200008;浙江日报2016-12-1200010;2172825 2 2016年12月1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