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评

王浩:创新技术路线 引领行业变革

  触控技术是人与智能设备自然的连接方法,也是人机交互领域的一次变革。义乌籍留美博士王浩是这方面的专家,在材料工程、纳米材料与科技、软物质、可打印与柔性电子等领域有丰富的研究经验与成果。

  3年前,他和团队来到义乌,成立了一家专注于触摸传感器产品研发的科技公司,不仅填补了义乌该领域的空白,创新研发的产品将引来触摸屏应用领域的另一场变革。

  留美博士组团

  来义乌创业

  王浩祖籍义乌市佛堂镇田心山村,从小在舟山生活。1988年,他以舟山高考“理科状元”的好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在大学里,由于在各方面表现优异,王浩曾经获得“光华奖学金”“优秀学生奖”等。

  大四时,王浩在秦国刚教授负责的半导体教研组里作金属半导体接触的界面研究。毕业后,他留校任助理研究员,参与应用光学的新产品开发。赴美留学深造后,一直在半导体专业发展的他开始往超导材料方面研究。取得硕士学位后,他又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攻读博士。从此,他的专业兴趣转移到软物质上,主要在高分子、纳米材料科技、可打印与柔性电子设备等领域进行研究。

  王浩的科研活动是从制备半导体器件开始的,没想到经过硕士、博士、博士后、教授的学业与职业历练,他又重新回到了电子行业。这当然不是简单重复,他用新工艺把新材料应用在新兴的电子产品生产上。在他看来,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事情,把自己的科技梦付诸实践,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

  之所以敢从“科学家”转型“企业家”,将学术研究付诸于实践,还因为王浩有着一拨共事交往20多年的“老乡”专家,大家都有强烈的创业愿望。在他们看来,触控技术在智慧城市、智能生活方面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市场前景非常好。后来,触摸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盛行,更是坚定了王浩的创业信心。

  2010年,王浩和基础材料应用专家胡川博士、化学工艺专家云浩博士等“老乡”成为了“合伙人”,组建了汉思高研发团队。该研发团队中有专家曾就职于美国的英特尔、杜邦、飞利浦等世界500强企业,并任企业部门主管。

  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感情更强烈,有着故乡情结的王浩一直期待着来义乌创业的机会。“义乌是我的故乡,在这里创业感觉特别亲切。”2014年,王浩创立了汉思高电子科技(义乌)有限公司,启动了年产1000万件触摸传感器产品建设项目,科技梦一“触”即发。

  把技术和人才留在义乌

  走进位于义乌市北苑街道科技创业园的汉思高公司,必须穿上无尘服、戴上鞋套,清一色的洁净车间,必须一尘不染。这就是王浩回乡创业的“主战场”。“车间每一个角落都在监控范围内,在美国的团队也能看到,并实现远程管控。”

  王浩团队落户义乌并非偶然,除了给人才优待政策外,义乌还从项目落地到产品上市等方面,给予“一条龙”服务,既把人才引进来,又把人才留下来。回乡创业后,王浩团队也获得多项荣誉,其中王浩和胡川两位博士先后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从公司名称核准、注册、到审批,都有部门工作人员全程陪同,政府还给予我们3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和1000平方米厂房。”王浩说,义乌市政府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很大,对他们这样的初创企业帮助也很大。汉思高公司试生产后,义乌有关部门还将产品拿到义乌国际商贸城核心地段的高层次人才成果展贸平台进行免费展示。

  政府无微不至的服务,也激发了王浩团队的创业创新活力。“同样是5.5寸的触摸屏,我们通过集成技术实现了必须通过其他硬件和软件实现的一些功能,省下了空间和成本。”对于高科技产品而言,省空间与稳定性、良品率等一样,都是一种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材料把控,汉思高公司能够制造出低成本、高品质产品,可以与大企业的同类产品分庭抗礼。

  这几年,汉思高研发团队申请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触摸屏产品新设计、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多项专利。独特的黄光技术、ITO蚀刻技术、大片柔性基底的处理技术等一系列的改进和创新,以及在材料上实现的突破,使得产品灵敏度好、精细度高、透光性强,不仅大大降低了电容式触摸屏传感器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大幅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

  目前,汉思高公司的触摸功能片生产技术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公司正在订制样品进行测试,并且继续投入新技术开发。持续研发能力及保持技术的优势,将使触摸屏产品集成到环境传感、智能生活、医疗监测等新兴领域和柔性电子领域。“义乌创业氛围很好,我们愿意把技术和人才放在这里。”王浩说。


浙江日报 时评 00004 王浩:创新技术路线 引领行业变革 2016-12-09 浙江日报2016-12-0900019;浙江日报2016-12-0900020 2 2016年12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