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光影录

乡镇电影
这三年

  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同意浙江省作为深化农村电影发行放映体制改革的试点省。我省针对电影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精准发力,经过三年的改革实践,全省镇级影院、农村室内放映点、露天流动放映三位一体的公共服务供给业态加速融合,城乡电影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框架基本成型,公共服务供给结构明显优化。

  首先,我省先后进行了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改进政府购买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2014年,浙江启动发行机制改革,基本建立发行市场的竞争择优机制。在此基础上,制定政府购买发行服务的质量标准,在实现影片订购权下放、充分保障基层放映单位对影片的选择权基础上,强化农村院线对基层的服务意识,对非公益性影片场次比例、院线上映二年内国产新片场次比例、供片效率、影片订购服务等,做出明确的质量标准要求,努力解决社会广泛批评的农村电影片源质量差、内容陈旧、品种单调等痼疾。此外,为充分满足农村群众观影需求,浙江制定地方戏曲电影创作规划,以政府定制方式,集中采购创作一批富有浙江地方传统文化特色的优秀戏曲电影,省级已累计投入1800万元,启动《大年三十》《情探》等项目创作。

  在此基础上,2015年我省启动了放映机制改革,在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实施放映机制的公开招标试点,丽水庆元县的试点工作被列为全省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示范典型。2016年,浙江全面实施这项改革,制定政府购买放映服务的实施方案和质量标准,对放映服务承接主体的资质条件、放映行为规范、设备技术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质量标准要求,破除放映环节各项壁垒,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推动建立放映市场竞争机制。

  其次,完善了服务机制,提升供需对接水平。在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一场电影”的基础上,优化放映结构,推动公益放映户外向室内、流动向固定发展。全省各县(市、区)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迁移流动规律,根据人口集聚度、群众实际观影需要等因素,并将外来务工人群集聚的工业园区等纳入服务范围,动态优化放映点布局和放映场次结构。同时,建立观影需求调查机制,采取多种形式让群众参与选片,采用菜单式预约供片以及“你点我播”“固定放映点、固定放映日”等服务形式,提升有效观影人次。

  在推动公益放映户外向室内、流动向固定发展方面,涌现了不少典型做法。比如湖州安吉县将农村影院建设作为提升农村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累计投入1300余万元,建成农村影院35家,室内放映场次达86%以上,并搭建县域电影公共服务“一卡通”,公益和市场结合,积极培育群众电影消费习惯,开发农村文化市场。此举培养了当地居民有偿观影的习惯,截至2015年年底,该地区累计放映低价格商业电影300余场次,收入近30余万元。

  又如金华民营股份制企业——义乌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积极学习城市影院经营模式。今年6月,该公司在义乌赤岸镇投资建设的首家室内放映点投入使用。该放映点面向当地周围农村群众和外来务工人群,打造家门口的“城市影院”,将公益放映和有偿放映相结合,在搞好政府购买的公益放映服务基础上,积极开展市场化经营,推出有偿放映最低票价8元,供群众自行选择。同时,该室内放映点还与义乌图书馆合作设立20余平方米的图书悦读吧。

  此外,我省还建立了第三方评价机制,对电影发行绩效、放映服务社会满意度进行调查。

  未来,浙江将朝着发展供给新业态,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目标前进。2015年起,浙江实施镇级多厅影院建设扶持政策,对省级小城市试点镇、省级中心镇首家新建的三星级以上多厅影院(3个厅以上)实行奖补。同时,扩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范围,比如在金华设立镇级影院参与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试点,开始承担公益放映任务。2016年,浙江将镇级影院纳入政府购买农村电影放映服务范围,发展公共服务供给新途径,丰富公共服务产品和种类,充分满足群众多样化的观影需求。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光影录 00018 乡镇电影
这三年
2016-12-09 2128489 2 2016年12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