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举行颁奖典礼
8篇佳作,拨动你的心弦
本报记者 刘慧
浪漫放达、诗意丰盈、感时忧国……12月7日,沐浴着全国文代会的春风,由浙江省作协《江南》杂志社主办、杭州市富阳区政府协办的“今夜,我们一起文学——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颁奖典礼”在富阳公望美术馆举行。阿来的《蘑菇圈》获中篇小说奖,张楚的《野象小姐》获短篇小说奖;弋舟的《所有路的尽头》、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祁媛的《我准备不发疯》获中篇小说提名奖;黄锦树的《归来》、蔡骏的《眼泪石》、田耳的《金刚四拿》获短篇小说提名奖。
省作协主席麦家在颁奖典礼上致词:“社会的每一次跃进,文明的每一次升华,都有着文学的烙印。”
文学之夜 星光璀璨
在当晚的颁奖会上,浙江作家祁媛是此次唯一获奖的年轻女作家。小说《我准备不发疯》作品叙事自由,虚实并行,层层展示内心的隐秘。这篇小说的出世,既是文学新人踏进文坛的一种姿态,也是女性写作现代范式的一种复活。
颁奖晚会上,郁达夫先生的儿子郁荀在热烈掌声中走上舞台,为短篇小说奖得主张楚颁奖。张楚说,《野象小姐》是他在2013年动笔写的,“当时,因为有好朋友生病住院了,和我讲住院的故事,讲住院而认识的一群女性,讲这个女清洁工特别乐观,特别能安慰病人。”
沉下去,融进去,写出来——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正是作家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关键所在。张楚以作家的文学情怀和责任担当,送出了温暖的信息。
阿来的名字在中国文坛如雷贯耳,今夜亦如此。颁奖词对阿来的《蘑菇圈》这样评价:这是一部运载着光阴的小说。一位善良温厚的藏族女人,在不同的年代遇到形形色色的事件,却始终守护着山上的蘑菇圈。她用60年的时光,柔化了生活的粗粝。阿来用自己的人文情怀,与历史对谈、和自然握手,显示了可贵的人性力量。在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不断受侵的现时,这部小说以特有的文学气象,向人们发出了警示的预报。
掌声四起,优扬的钢琴声中,郁达夫中学的学生们一起朗诵《今夜,我们一起文学》,将颁奖晚会推向高潮。
文学之树 枝繁叶茂
岁月在流失,文学在成长。
12月7日,是郁达夫先生的诞辰日,1896年的今天,郁达夫出生在离颁奖典礼现场不远的一幢民居中。相隔120年时光,以文学的名义,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再次让爱好文学的人相聚富阳,以富春江的江风为乐,江水为酒,化江南冬季的微寒为沉醉的文学春意,为郁达夫先生送上虔诚的敬意。
上午,郁达夫小说奖的获奖者阿来、张楚、弋舟等在郁达夫先生的故居旁种下了一棵“文学纪念树”——垂丝海棠。
刚刚参加了全国文代会,又从北京匆匆赶来的著名作家阿来漫步郁达夫故居园林,记者发现他特别喜欢“沾花惹草”,园子里所有的花都被他留在了镜头里。阿来告诉记者,他觉得自己和植物是可以交流对话的。这些年来,他一直“沾花惹草”地记录花草树木与城市的历史文化变迁。在阿来的理解中,一棵树、一朵花、一株草是生命,河流也是生命,大自然都是生命,都可以交流,都值得尊重。不久前,他把记录集成书,叫做《草木的理想国》。
阿来这次获奖的作品《蘑菇圈》以植物命名,虽然只有6万多字,却信息量丰富。他感言:“当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作家们必须用笔来发声。每个公民都应该意识到,我们对每一棵草、每一朵花、每一片云都有责任保护。只有山青了,水绿了,花开了,今天栽下的这棵‘文学树’才能枝繁叶茂。”
作为职业作家,阿来一半时间在成都写作,一半时间在外行走。“之所以特别关注生态,是因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生存现状,是我近年最为关注的写作题材。”
文学之脉 浪漫诗意
文学为时代而歌,文学为人民所思。此次获奖年轻作家张楚、弋舟、蔡骏、石一枫、田耳、祁媛的作品实践了这一创作标准。
下午,公望美术馆举行了一场文学对话,郁达夫小说奖终评委、刚刚参加了全国文代会的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告诉记者,郁达夫小说奖的评选,与全国文代会倡导的文学精神一脉相承,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人民大众,始终是作家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本届获奖作品都浪漫放达、感时忧国,是富有鲜明个性的优秀之作。
比如,张楚的《野象小姐》是一篇探微内心、传达人性的小说。一位普通的医院女工心地细腻善良,在与4个患病女人相处时,毅然选择一种热气腾腾的行动方式。这种生活态度点亮了灰暗的病房,也搭救了受困的自己。弋舟是个敢于深度行走精神区域的作家,他的《所有路的尽头》不断追踪事件背后真相,终于找到心史轨迹。这篇小说以文学之力,推动当下的人们去重望理想主义之路。
田耳的《金刚四拿》描写了一位在外打工未获成功的农村青年,石一枫的《世间已无陈金芳》则是一篇与社会难题直面相遇的小说,蔡骏的《眼泪石》带着跳跃的想象力,丰富了人们的阅读。
郁达夫小说奖评委,《收获》执行主编程永新、《上海文学》常务副主编金宇澄表示,郁奖虽以郁达夫命名,以弘扬郁达夫文学精神为主旨,鼓励浪漫诗意的性情写作,但更注重汉语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在8位获奖者的写作中,评委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文字和郁达夫先生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那份浪漫、丰盈和纯粹的文学情怀。在这个火热的伟大时代,作家们所创作的独特人物形象,将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浮云连海气,落日动湖光。偶坐吹横笛,残声入富阳。”这是近千年前,诗人王安石在富阳写下的诗句。今晚,我们在风景如画的富春江畔以文学的名义相聚,送给郁达夫先生一个遥远和跨越时空的生日祝福,也向文学致敬!
(本报富阳12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