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开 “莲花”惊艳
陈全苗 金汉青
真是无巧不成书。她叫“白牡丹”,在今年凭一曲绍兴莲花落《子孙桶》,一举夺得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新人奖”。
当年,绍兴莲花落的前辈胡兆海老师为刚刚学艺的陈祥平取了艺名“白牡丹”,寄望于这个颇具天赋的柯桥女孩能在全国“牡丹奖”上绽放。一如老师所愿,她成功了。
绍兴莲花落,是传唱于江浙一带的传统曲艺,以其特有的江南韵味,一直深受欢迎。但与其他传统戏曲一样,学莲花落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女孩子更是稀缺。那么,“白牡丹”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阴差阳错的曲艺路
说起自己与曲艺的第一次结缘,陈祥平说,完全是一次“偶然”。从小酷爱听戏,16岁那年恰逢绍兴地方曲艺学校来校招生,因陪同学参加复试而被录取。
16岁那年,陈祥平正在漓渚镇中读初二,因为想考师范,平时常要去教师进修学校学习,以致绍兴市地方曲艺学校来校招生时,她错过了初试。
她的一位同学进了复试名单,就叫陈祥平陪她去参加复试。不料被面试老师看中,让她一同参加。“实在是太意外了,也没有任何准备,只能跟老师说我并不会唱戏,老师说唱歌也行,我就唱了《世上只有妈妈好》……”
这看似偶然,其实有着许多的必然性。绍兴是越剧、绍剧之乡,是戏曲的沃土,而生于斯、长于斯的陈祥平天生就是小戏迷,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打小喜欢听戏,每次看完戏曲剧团的演出,回家就拿两块毛巾当水袖,仿佛自己也站在台上一样比划起来!”正是这份从小培养起来的浓厚兴趣,在学校里也常参加文艺活动,助推她迈进了曲艺之门。
就这样,从1998年至2001年,她进了绍兴市地方曲艺学校学习,主攻曲艺表演和器乐演奏。因为她长相甜美,又天生一副厚糯圆润的嗓音,非常适合莲花落的演唱,被胡兆海老师相中,重点培养。
说起胡兆海,在绍兴几乎无人不知,早年他曾以一曲《三根扁担》挽救了绍兴莲花落这个曲种,又以《翠姐姐回娘家》奠定了他在业界的声望。正是这位名师大家,说陈祥平“你就是为莲花落而生的”,还给她取了“白牡丹”这个艺名。
其实,胡兆海老师当时“封”了两朵“牡丹”。陈祥平说,大概是因为自己肤色较白,才给自己取名“白牡丹”,另一位女同学就只能叫“黑牡丹”了。很显然,老师的眼光早就盯在了全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其意不言而喻。
师恩不能忘。在陈祥平看来,自己之所以不断获奖,不断进步,是因为自己能不断得到名师的指点,如翁仁康、马来法、倪齐全、周子清、周如珍、陈飞等,所以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幸运儿”。
传承,责无旁贷
如果说,陈祥平当初走进曲艺学校,是因为一种机遇、一种兴趣,甚至还因为一个少女的懵懂,那么,随着舞台经历的增多、舞台经验的丰富,她在一步步褪去青涩的同时,也隐隐感受到了一份责任。
2001年毕业后,陈祥平进了浙江传化艺术团。在“传化”的4年,她几乎天天都要上台,唱莲花落、唱越剧、跳舞、拉二胡,很辛苦,也很有成就感。
也是在此时,她第一次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在2003年,她利用闲暇时间,主动参加了浙江艺校的音乐学进修,一学又是4年。
她于2005年离开传化艺术团,去了柯桥区文化发展中心莲花落艺术团,并兼任莲花落艺术团党支部书记。2014年,调到绍兴市文化馆担任曲艺干部。
单位可以换,但舞台永远是她放飞梦想的一方天地。事实上,如今活跃在绍兴莲花落舞台的女性专业演员中,几乎就只有她“白牡丹”和同门师妹“黑牡丹”,一次次上演着传统曲艺的别样精彩。
那么多年来,陈祥平亲眼见证了身边的前辈老师们对莲花落的执着与钟情,感受了百姓对莲花落的挚爱与追捧,也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业余演员上台展艺,享受莲花落的独特魅力。这是传统曲艺的福音,更是绍兴莲花落的未来。
浙江是曲艺大省,但传统曲艺要真正永葆生命力,需要更多的人关注它、喜欢它,尤其需要更年轻的一代去传承它、发扬它。作为一名曲艺干部,陈祥平的工作中自此又多了一份“业务”——免费培养一批莲花落的“未来之星”。
“以前是老师带着我上了舞台,现在我也开始带学生走上舞台了,这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几年前,她就在绍兴市文化馆(非遗中心)开设了一个绍兴莲花落传习班,免费指导学生学习莲花落,一个班30余名学生里,有60多岁的退休老人,但大多还是年轻的80后90后。此外,还开设了儿童班,柯桥区富盛小学的莲花落基地,就是由她专门负责指导教学。
付出就有回报。这些学员中,有的已获得了少儿牡丹奖、省级金奖等大奖。
让陈祥平欣慰的,是家人的支持。老公在开办公司的同时,还时不时拿出作为浙大毕业生的看家本领,为她写剧本,她自己谱曲、演唱。好一对让人羡慕的“琴瑟夫妻”!
一朝花开,“牡丹”吐艳
从艺10多年,陈祥平在舞台上非常活跃,无论是传统曲目《翠姐姐回娘家》,还是新编曲目《三女闹新房》《中国人》等,都成了她的“必演节目”。
她表演的《三女闹新房》,因在2002年“浙江省绍兴莲花落新作大赛”中获表演一等奖,“白牡丹”这一名字开始进入许多人的视野。
之后,她在2005年的首届浙江省绍兴莲花落“金莲花奖”演唱大赛中,夺取金奖;2009年、2010年,分别获浙江省曲艺杂技节表演银奖;2011年、2014年,又分别获第七届、第八届中国曲艺节展演一等奖……
一个演员,最终还是要以成绩来说话的。一次次的摘金夺银,奠定了陈祥平在绍兴莲花落表演艺术界的“一姐”地位。
名声在外的她,社会活动也明显多了起来,绍兴市的许多重大活动,如绍兴市首届“国际友好城市大会”、在绍兴举行的第七、八届中国曲艺节、绍兴电视台连续4年的贺岁片,甚至于诸暨同山烧的代言人,她始终都是一朵常开常新的“白牡丹”。
但很快,她又有了更高目标——全国“牡丹奖”。
根据全国“牡丹奖”比赛规则,参赛作品必须是新作品,且必须获得区、省一级新作大赛的“入围奖”和“提名奖”,才有资格冲击“牡丹奖”。
由袁伟文创作、陈祥平表演的新作品《子孙桶》,首先通过了柯桥赛区的初审,拿到了“入围奖”,又在2015年6月的浙江省新作大赛上获金奖,拿到了参加全国“牡丹奖”的“提名奖”。接下来,就是冲奖了。
据了解,2016年的全国曲艺牡丹奖赛事是历届难度最高的一次,共有332个项目参赛,涵盖80个曲种,分3个赛区。与往届不同的是,本届牡丹奖是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之后曲艺界的首次评奖,奖项、奖额都大幅缩减,仅保留了节目奖、文学奖、表演奖(35岁以上)和新人奖(35岁以下)4个奖项,共20个获奖名额,比往届减少了近一半。
因此,本届牡丹奖的淘汰率极高,均超过了95%,单是冲击“新人奖”的,全国就有137人,陈祥平等5人能最终摘冠,其含金量之高,可想而知。
成功的背后,都是无尽的付出。陈祥平说,报名之后,她几乎利用一切时间排练,每一个字、每一个调、每一个角色都细细揣摩:“我每天都不断照镜子练表情,看表情是否恰当到位。有一次陪女儿去水公园玩,大家都穿着泳装,我在岸上一边等女儿,一边想台词,情不自禁就比划了起来。路过的游客看到我穿着泳装边唱边比划,都惊讶得对我指指点点,搞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功成名就”的陈祥平眼光更远了。她发现,众多业余演员的热情参与,才有了绍兴莲花落今天的繁荣,但从长远计,绍兴莲花落必须走“剧本化”“精品化”之路,自己将为此而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