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7版:经济周刊

入世15年,深度融入全球的浙江经济给世界信心——

开放之“钥”解增长之“锁”

  12月11日,中国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周年,这15年正是浙江经济飞速发展并加速融入全球的15年。今天的浙江离世界如此之近!浙江经济与世界经济水乳交融,天下浙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浙江开放发展已然站上一个新起点。当前,“逆全球化”甚嚣尘上,但审视浙江过去的发展道路,我们更加确信,开放共享、贸易自由而非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才是世界经济走出低谷的对症药方。

入世15年,深度融入全球的浙江经济给世界信心——

开放之“钥”解增长之“锁”

本报记者 刘乐平

  1985年6月24日,西湖畔的大华饭店二楼会议厅内,唇枪舌剑、刀光剑影。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正在讨论浙江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初稿。外向型经济——这在当时是一个新概念。彼时,浙江外贸出口仅9.4亿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一战略遭到了多数发言者的质疑。

  1986年9月,浙江省印发的《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浙江省情特点表明,仅仅依靠本省的资源条件和资金积累,难以实现持续的扩大再生产”“浙江省长期发展的路子应当是:依靠港口海运和区位优势,逐步把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和资金积累源泉由省内扩大到国内外”。此后,浙江在实际工作中,终于逐步形成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格局。

  2001年12月11日,经过长达15年的艰苦谈判,中国被WTO接纳。中国经济用“入世”这个关键词,诠释了“走出去”和“引进来”齐头并进的发展理想。对浙江而言,这亦是一个重大的机遇和转折点——凭借先发优势,浙江得以在全球市场上释放巨大产能。

  国际化

  浙商全球弄潮

  资源小省浙江,出口值却占全国总量的12%左右,占全球1%左右。“浙江制造”大版图的形成,与入世不无关系。数据显示,2001年全省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28.0亿美元,出口总额229.8亿美元。截至2015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3474亿美元,出口2767亿美元。15年间,出口额增长了12倍还多。

  自2011年起,浙江出口规模超过上海,居广东、江苏之后,列全国第三位。今年以来,在外需持续低迷、要素成本抬升、内外夹攻之下,我省外贸、外资、外经三大板块依然站稳增长的脚跟。

  回顾过去30多年浙江经济发展史,浙江大学经济学院金雪军教授分析,在中国加入WTO之后,浙江经济发展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巨大的生产力开始在世界舞台得到释放,优质、价廉的“浙江制造”开启了向世界市场输出的新阶段。 这一阶段,许多浙企得以实现“原始积累”,为日后转型奠定了基础。

  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全新的大命题,经济全球化不只是产品贸易的全球化,除劳动力外的要素流动或配置的全球化,也是生产过程和产业组织的全球化,更是资本运转的全球化。发达国家企业通过技术和资金等优势资源向中国扩张,中国的民营企业也在利用自己的相对比较优势参与全球范围内的竞争。

  已经在国际舞台拼搏多年的浙商深谙此道。这些年来,由浙商发起的跨国并购风生水起,买“龙头”、买技术、买资源、买市场。吉利收购沃尔沃、龙盛买下德司达、万丰兼并迈瑞丁,瞄准欧洲一流规模企业;美都能源、浙富股份收购美加油田,中瑞思创收购智利GL、先锋新材收购澳洲KRS,则是看中了资源与市场。2015年,全省经审批和核准的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共计760家,对外直接投资额908亿元。

  市场化

  倒逼体制革命

  入世15周年之际,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能否获得外界承认,备受瞩目——虽然全球80多个国家已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如瑞士、新西兰、澳大利亚。但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和发达经济国家却一直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一旦外界全面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能大幅降低中国商品在全球被征收的反倾销税。

  目前,欧盟就2016年12月以后中国是否能依据中国入世议定书第15条规定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还未达成统一意见。另据报道,美国商务部长普利兹克于11月23日在第27届JCCT记者会上表示,“向中国赋予市场经济地位的时机仍不成熟”。

  事实上,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一直致力于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并努力争取获得“市场经济地位”。扩大开放带来的外部压力倒逼改革,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与WTO规则相衔接,对国内各种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

  在浙江,这一进程尤其迅猛。管好政府的手:从2013年底开始,我省对政府权力进行全面梳理,历经清权、减权、制权3个环节,最终保留4236项列入权力清单,精简幅度超过六成;让市场决定要素去哪儿:浙江率先开始探索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按照“亩产论英雄”的理念,推行要素差别化定价和企业分类指导制度,促进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

  “‘入世’真正想获得的,就是机制体制优势,为的是让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更有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15年,就是和市场经济接轨的15年。”对此,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评价道。

  的确,入世已成为过去15年来中国市场化改革最重要的推进器。根据今年4月国民经济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市场化指数报告”披露,我国的市场化进展在2008年至2011年期间出现了放缓、停滞或下降,大致自2012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按各省份的市场化程度排名,2014年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浙江、上海、江苏。

  报告还显示,2012年以来,中国市场化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要素市场的发育,以及法制环境的改善,都对市场化的推进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一两年,随着财政货币双宽松的刺激政策逐渐退出和大力度反腐,政府与市场关系正在改善。

  全球化

  重新界定规则

  很长时间以来,全球化犹如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不可避免地、无情地推动这个世界扁平化。现在,这股力量似乎正在退却。世界贸易组织(WTO)警告称,在世界各地反贸易论调高涨的同时,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在出台更多保护主义措施。

  今年6月,WTO发布的一份报告表示,从去年10月中旬到今年5月中旬,20国集团(G20)经济体出台保护主义贸易措施的速度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快的,相当于每周出台5项举措。

  一些经济学家相信,现在保护主义的程度虽然还远远没有上世纪30年代那么严重,但也是导致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低迷之中的因素。

  会诊全球经济“亚健康”。今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办的G20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在B20峰会和G20峰会上致开幕辞。面对全球政界领袖和商界精英,他的两场演讲内容虽各有侧重,但都有给世界经济“开药方”的内容——“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便是其中第二剂药方。

  这是G20峰会上的主流声音: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为此,“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被定为此次G20峰会核心议题之一。G20杭州峰会发布了G20历史上首份贸易部长声明,就加强多边贸易体制以及综合施策、帮助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达成重要共识。

  世界的贸易体系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当下,需要新规则。在最近一次公开演讲中,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统计学家埃斯卡斯认为,中国入世,大大提升了全球贸易的产品和服务数量,但中国要如何深度融合到全球价值链当中,还需要参与制定更长效的贸易规则。

  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的有关建立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的倡议,被写入了B20政策建议报告。在马云的设想中,eWTP是一个由企业主导、广泛参与、公私对话的平台,可以包括孵化跨境电子商务新的行业标准和规则,完善基础设施,分享跨境电商试验区等最佳经验,希望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本质上这就是一套适合中小企业发展跨境贸易的国际贸易新规则和管理制度。”马云表示。


浙江日报 经济周刊 00017 开放之“钥”解增长之“锁” 2016-12-07 浙江日报2016-12-0700012;浙江日报2016-12-0700006 2 2016年12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