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美丽乡村·浦阳江之变

浦阳江畔看治水·转型之道

水乡的突围

  “水环境是一个地方产业的‘透视镜’,水清则产业层次高,水黑则产业层次低。”3年前,省委书记夏宝龙在一次调研中这样说。

  正是从那时起,浙江以治污水为突破口,协同推进“五水共治”,在以治水倒逼经济转型升级,为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江南水乡寻找发展方向。

  在最早启动治水的浦阳江流域,大量低小散作坊式企业被关停与整治,一系列以生态、环保为特征的新产业崛起,不仅让这条曾饱受污染之痛的母亲河重现美景,也为“两山”理论提供了生动的注解。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如何破解?绿水青山怎样转化为金山银山?我们沿着浦阳江且行且问。

  关了作坊,出路何在

  ——告别低小散,搭建产业集聚大平台

  不久前,浦江发布全国首个水晶产业指数,内容包括水晶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以及产业景气指数。如今,无论政府、企业还是从业者,浦江人在期待并努力,让这里成为国内甚至是国际水晶产业的风向标。

  从2013年5月,浦江打响水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到目前全县关停水晶加工户19680家,拆除违法建筑180万平方米,拆除水晶加工设备9.5万台,全县51条支流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有人曾因此断言:“浦江水晶的辉煌时代过去了。”

  经济发展是否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守护这一江清水,我们还能再做些什么?3年多实践,浦江作出了回答。

  早些年,位于浦阳江源头的浦江,水晶加工企业和家庭作坊集聚,最高峰时达到两万多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国内80%以上的水晶产品出自于此。然而,水晶抛光打磨过程中,大量废渣、废水直排河道,全县85%的河流被严重污染,浦阳江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为劣Ⅴ类。璀璨背后,是浦江付出的惨痛环境代价。

  以水晶产业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对浦江而言有着不同的含义。

  然而,厂关了,水清了,岸绿了,水晶之都的未来何在?浦江分别在中部、东部、西部、南部规划4个水晶产业集聚区,建设标准厂房,统一供电、供水、供气和集中处理污水、固废,彻底根治水晶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除88家园区外落地水晶企业,全县两万多家水晶加工户经淘汰、整合成为438家水晶企业,全部搬迁入园。

  一大批低小散作坊式企业退出了市场;同质竞争、无序发展的现象消失了;华德公司、亚华天玑宝石公司等注重研发、具有竞争力的水晶企业浴火重生。

  数据显示,2015年浦江水晶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45亿元,接近水晶整治前的高峰水平,今年有望能突破90亿元。经过“五水共治”的浦江,正在形成一条从原材料生产、配件加工、再到产品制造的完整水晶产业链。“世界水晶看中国,中国水晶看浦江。”浦江水晶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孙明光信心满满。

  从浦江出发,一路顺流而下,位于诸暨枫桥镇境内的浦阳江支流枫桥江畔,水波潋滟,白鹭蹁跹。这个被称为“中国制动阀之都”的产业转型故事,随着川流不息的江水娓娓道来。

  “早些年,枫桥屠家坞村和东三新村,是有名的汽配产地。”枫桥镇党委书记金均海说,鼎盛时,两村的汽配生产作坊约有1000家,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六成左右。

  然而,为了让汽配产品表面光滑,不易生锈,通常需要在特制的化学药水中浸泡。这些含有大量铬、镉等重金属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后,对水质带来极大的影响。

  为此,枫桥镇建起“青龙畈工业园区”,鼓励一部分汽配企业搬迁入园。“五水共治”实施以来,枫桥在加大对作坊进行整治的同时,又在绍诸高速公路北出口处规划一片占地710多亩的“创业创新智造集聚区”,进一步加大聚集力度,并由镇上的一家龙头企业,对园区内产生的污水进行统一预处理。

  “现在,我们村的汽配企业只剩下了十来家,大部分搬过来了。”40来岁的屠家坞村村民高天远,2014年在园区拍下7亩土地,如今一幢3层高楼、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已经拔地而起。他说,等到明年上半年正式投产后,不仅产值会高很多,产品质量与污水处理能力也将更上一层楼。

  江南水乡,与谁共舞

  ——“拆治归”联动,青山绿水唤得浙商归

  “希望明天就能动工建新厂房,越快越好!”不久前,刚从青岛考察市场归来的枫桥乡贤魏则天,马不停蹄地来到枫桥创业创新智造集聚区,商议新厂房建设方案。

  魏则天是枫桥镇魏廉村人,在外闯荡多年,近年来家乡发展日新月异,他决定把新项目落户于绍诸高速枫桥北出口的枫桥创业创新智造集聚区。

  今年11月,魏则天的公司顺利拍得集聚区内12.26亩用地。他的投资项目包括高温型空气能项目、民用型制氮气项目和智能空调整装及PM2.5空气检测器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从投资洽谈到项目拿地,也就35天时间,效率极高。”魏则天说,有信心在100天内建成新厂房,明年5月投产。

  另一位魏廉村人魏建金,也动起了归来的念头。

  如今,枫桥镇西部,海拔200多米的山顶,一个名叫“仙人阁民族风情园”的项目正在施工。一片古朴自然的石海已见雏形,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婚庆草坪广场正在打造,决明子、梅花、樱花、红豆杉等绿色植物在山野间自由生长,一簇簇艳丽的鸡冠花在路边绽放……27岁的项目负责人魏明敏说,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眼前的一切都是按照父亲魏建金的想法,不断完善起来的。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魏廉村人多靠开采石灰矿为生。1985年1月,年轻的魏建金怀揣借来的700元钱逃离灰尘漫天、污水横流的村庄,远赴云南打拼,后来成为当地有名的房地产开发商。然而,无论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最让他牵挂的仍是家乡的山水。

  最近几年,魏建金每次回乡探亲都感慨,家乡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而大量民宿与精品酒店在乡村的兴起,也让他在魏廉村找到了一片老有所为的新天地。“现在,我们的建筑工人及管理人员都优先从村民中选拔。今后,随着项目建成投产,还将吸引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魏明敏说。

  一江清水,由南向北逶迤而去,流入萧山河上镇时,也让65岁的紫霞村人俞瑞忠坚定了再次创业的信念。

  近年来,萧山举全区之力开展“五水共治”,水环境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特别是浦阳江流域基本实现“水清、流畅、岸绿、景美”。截至目前,劣Ⅴ类从52.4%下降到31.2%,主要污染指标明显下降,印染、化工等重污染行业整治提升取得明显成效。

  2014年起,俞瑞忠主动提出,放弃经营多年的生猪养殖,改种零污染且经济价值更高的橄榄树。

  “为了梦中的橄榄树……”行走在橄榄树种植基地里,老俞喜欢默念这句歌词。12年前,老俞是村里返乡创业的典型,当时他从钱江农场的养殖场回到河上镇,一口气承包了180亩荒地,建起生猪养殖基地。虽然腿有残疾,但十多年来老俞总是跑在市场前面,养殖场规模越来越大。

  转折出现在2013年,“五水共治”启动,生猪养殖污染对老俞触动很大。“我考虑了三天三夜,头发也白了,终于下了决心。传统养殖,污染实在太大了。”俞瑞忠主动向镇里提出请求,要求加入关停行列。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他的橄榄树基地已有3个系列、11个品种共5万多株橄榄树苗,苗木商陆续上门。看着枝头的嫩叶,老俞感慨:“当初的决定没错,我的转型配得上‘河上’这么好的名字。”

  江河之滨,寻找风口

  ——引资更引智,撬动区域经济新转型

  治水撬动的转型升级,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浦阳江两岸,它引发的是一场更大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涌现。

  萧山信息港小镇,并不是个港口。不过,这个省级特色小镇里,903家注册企业已在这个“母港”扬帆起航,2016年前9个月的税收达1.66亿元。

  这般能量,为萧山传统产业转型制造了“风口”。传统制造是萧山的优势和强项,但问题也迫在眉睫,尤其是杭州高新产业飞速成长,萧山传统制造业转型的步伐似乎不大。

  突破口在哪里?在信息港,“互联网+传统制造业”就是方向。萧山胜达集团是国内的包装龙头企业,去年与国内最大的众包服务交易平台猪八戒网联手,推出个性化包装设计平台“八戒印刷”,即使像印名片这样不起眼的产品,只要提交你的信息和设计要求,马上就有多个不同的设计方案,选定后很快就会印送到手。

  萧山湘湖,也不只是一个湖。环湖的山谷里,规划占地710亩的湘湖金融小镇,已是各路资本的竞逐之地。小镇一期才刚刚建成,鼎晖投资、红杉中国、东方富海等纷纷将新设立的产业基金落户于此,这些投资机构与萧山庞大的实体经济相结合,正在迸发巨大的生命力。

  而作为诸暨的三大古镇之一,牌头镇如今正朝着创建省级环保小镇的方向大步奔跑。

  从今年初起,牌头镇正式进入全省第三批特色小镇创建的申报名单,旨在以节能环保新项目为主导,在积极改造提升环保装备研发与生产的同时,加快由大气除尘向污水处理、废物利用、土壤治理、家用环保装备、自然旅游观光等产业拓展,打造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省级节能环保示范小镇。

  牌头人的底气,来自于自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起步的环保产业。作为省级中心镇、诸暨市工业重镇,眼下牌头已经形成了以菲达、天洁、信雅达为龙头企业,集国家环保新能源产业基地、省级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省级环保产业示范园区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集群规模效应明显。相关负责人说:“牌头的发展,就是一部生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史。”

  与之相呼应的,是坐落在诸暨北部、同样正在创建中的店口智造小镇。这片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小镇,将重点发展现代环保装备、高端节能装备、环保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以此为基础,综合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金融创投、商贸会展、创意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种种变化,始于治水,却又不囿于治水。浦江阳两岸三地,从此气象一新,换了模样。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浦阳江之变 00018 水乡的突围 2016-12-06 2150285 2 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