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理论

批评不能失“锋芒”

  《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实践证明,用好批评这个武器,关键是批评不能失去“锋芒”。

  将批评落到实处,让批评发挥威力,除了要教育广大党员自觉强化党性修养,建设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外,对待批评更要做到“坚持实事求是,讲党性不讲私情、讲真理不讲面子”。简言之,就是批评不能失去思想“锋芒”。事实上,批评之于被批评者,只有“挑刺”才能让人感到“真痛”,只有“直言”才能让人听到“真言”,只有“公心”才能让人体味“真诚”。而“三真”恰恰就是我们开展批评所要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批评,就是用“针”挑刺。批评者用“针”往被批评者的“皮里挑”“肉中刺”,被批评者岂能不痛而无动于衷?开展批评唯有“锋芒毕露”“针锋相对”,触到人们思想的暗角、党性的缺口、精神堤坝的松软之处、为官做人的软肋短板,让被批评者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真痛”,才能让其“红红脸、出出汗”而真正认清缺点和错误存在的原因,并痛下决心、痛改前非而“排排毒、治治病”。假若批评只是隔靴搔痒、轻描淡写,甚至来个“对上级放礼炮,对同级放哑炮,对自己放空炮”,这般不能触及思想、触动灵魂的所谓批评,是不可能收到任何效果的。

  既是批评,对批评者就毋庸遮遮掩掩、躲躲闪闪,而须直言面陈。批评固然要讲艺术,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讲艺术并非意味着可以丧失原则。要知道,避重就轻的批评,“绕弯子”的批评,并不是真话,被批评者若听不到真话,又怎能有的放矢而改正缺点和错误?这不仅不是爱护干部,而是对有缺点干部的不负责任,反而会害了他们。“文革”时在造反派面前,陈毅直截了当,敢于批评,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有人劝他说话注意点,他却说:“我不说谁说?不说就不是共产党员!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这样的共产党员不值一文钱。”陈毅敢于直言之举,生动地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政治情怀、人生追求和道德情操。

  批评,决不能搞“公报私仇”那一套。真正的批评,必须坚持出于公心,不主观武断,不发泄私愤。坚决反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庸俗哲学和好人主义,坚决克服文过饰非、知错不改等错误倾向;必须在了解核实真实情况的基础上,从教育人、挽救人、提高人的目的出发,客观公正地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从程度到危害、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后果,条分缕析地一一道来,并开出“治病救人”的药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的批评,才能让被批评者深切体会到批评者的一番真诚,并在心服口服、心悦诚服下展示闻过则喜的胸怀、接受批评的气量,从而从党和人民利益出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见贤思齐、砥砺奋进。

  我们开展批评,只有真正体现“挑刺”“直言”“公心”的原则,才会令被批评者既感觉到一阵难忍的“真痛”,又听到一番难得的“真话”,更感受到一片可贵的“真诚”。这般批评所产生的效果,才是我们党内生活中开展批评的初衷。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说,批评不能失“锋芒”,就是为了追求有触及灵魂的反思、有直抵心灵的叩问。对领导干部而言,则必须带头从谏如流,以勇于挑刺、敢于直言、出于公心的示范行动,引导党员、干部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等思想顾虑,从而使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成为我们党强身健体的强大思想武器。


浙江日报 理论 00015 批评不能失“锋芒” 2016-12-05 2152127 2 2016年12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