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2版:前程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软硬技能并重

打造“上手快、后劲足”工程师

  “2014、2015、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高达96.84%、97.05%和96.64%,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进一步的跟踪调查则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在团队精神、人际关系、心理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良好评价,总体满意度超过了90%。”这就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交出的毕业生就业成绩单。

  “作为一所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学院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打造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上,用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工程问题的一线工程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副校长徐金寿说,“毕业生要更好地适应这种岗位,‘上手快’、‘后劲足’是至关重要的品质。‘上手快’能让学生在就业时展现出优势,更受用人单位青睐,而‘后劲足’则是指毕业生具有适应岗位变换的迁移能力,从业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

  为了达成这一育人目标,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创新提出了“软硬技能并重培养”的教学理论,使得培养的学生软硬技能兼备,既学会做事,又懂得做人。今年,学院的这一教学理论获得了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围绕“四项能力”

  提升就业竞争力

  沈凯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他将电气工程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参与企业应聘时,沈凯手中较之其他求职者多了一个筹码,那就是一本由学院教务处出具的集各项能力测评为一体的“能力证书”。这本既有诸如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软能力”测评项目,又有进网作业高压试验能力等“硬能力”测评项目的证书,让沈凯被多家企业另眼相看。

  给毕业生颁发“能力证书”只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践行“软硬技能并重培养”教学理念的一种标志性成果。在教学中,水利水电学院将软、硬技能分解为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具体能力。“所谓‘四项能力’指的是职业核心能力、工程基础能力、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学院分管教学的徐金寿副校长介绍说。

  如何培养学生的“四大能力”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采用了构建知识、技能、素质培养“三大体系”的课程改革措施,分别是构建以能力为取向的知识教育体系,以实践为导向的全程能力培养与认证体系和以素质为取向的软技能养成教育体系。学院制定课程大纲明确了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硬技能”和“软技能”的双重培养要求。专业课主推“项目制”教学、案例教学法,基础课则在传授知识外,提出侧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全程能力培养和认证方面,学院进行了“能力·项目·标准”一体化体系设计,依据各级能力指标,设计典型的能力训练项目,选用或自定认证标准,给认证合格的学生颁发《能力证书》。而在“软技能”养成上,水利水电学院则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相衔接,通过拓展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学科技能竞赛,设置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学分等办法着力提升毕业生的“软技能”。

  注重创新实践

  授予“无限潜力”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在育人目标上有何差异?对于这一问题,徐金寿副校长认为:“关键在于毕业生的潜力,高职高专的毕业生也可以‘上手快’,但我们的学生必须后劲更足。”如何授予学生“无限潜力”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除了在课程改革中注重提升学生“软技能”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另一项重要举措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以机械学院机电专业为例,“产品设计与制作月”活动已在这里开展了5年,活动中,学生们组队独立完成项目的全程制作,从不懂到自学,从学过到会用。这个过程对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用项目带动教学,以科技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申报来检验成果的模式,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水利水电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还有着一系列的举措。例如设立“创新实践班”,为主修专业学有余力、在某方面有特长和爱好的优秀学生,开设创新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系列课程,强化创新实践育人,培养学科专业基础扎实、科研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拔尖创新人才。在创新实践班里,学生可以通过实境模拟提升综合创业能力,并亲身参与到创业体验、创业沙龙、项目路演等实践活动当中。以能力为导向的创新创业教育赋予了学生今后职业生涯中“无限的潜力”。同时也赢得了用人单位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


浙江日报 前程 00012 打造“上手快、后劲足”工程师 2016-12-05 2144884 2 2016年12月0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