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党校主体班次展开大讨论——
今天,如何继承弘扬浙江精神
本报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朱文艺 胡弋弋 严达乐
核心提示: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指出,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省考察时,赋予我们“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今年,总书记在G20峰会期间,对我们又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总书记对浙江提出的新使命、新要求、新方位,期望比以往更高、任务比以往更明确,充分体现了对浙江的深厚情感和充分信任,实际上也赋予了浙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方案、中国道路、中国智慧之鲜活样本的崇高使命。
在这当中体现出来的浙江精神是什么?如何能将浙江精神更好地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省委党校各个主题班深入开展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学员中引起强烈反响的同时,浙江精神的内涵与意义也在讨论中愈加生动明晰。
省委党校主体班次展开大讨论——
今天,如何继承弘扬浙江精神
本报记者 何苏鸣 通讯员 朱文艺 胡弋弋 严达乐
这两个月,省委党校何显明教授的案头,总是放着一叠打印出来的A4纸,上面圈圈点点的笔记密密麻麻。
这叠名为《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的文章,是2006年1月,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的署名文章,也正是过去两个多月里何显明的研究主题。
“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浙江精神,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能动的经济创造力;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成为巨大的社会凝聚力;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大省建设,成为核心的文化竞争力。如今,浙江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省份,就必须根据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根据浙江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使命和新挑战,站在坚定文化自信的高度,进一步赋予浙江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使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成为推动浙江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何显明说。
浙江为什么“有钱又有文化”?
浙江人从来兼容并蓄与时俱进
说起浙江,富裕、文明,是绕不过的字眼。千百年来,浙江特有的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历史上的多次人口迁徙和文化交融,造就了浙江人民兼有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的文化特质,锤炼了浙江人民兼容并蓄、励志图强的生活气度,砥砺了浙江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的精神品格。
浙江为什么“有钱又有文化”?当年参与过浙江精神研究和提炼的何显明认为,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务实。
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指出,回顾这些年我省发展的历程,我们之所以能走到今天这一步,处在这样的方位上,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坚持“八八战略”为总纲,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特别是念好“拆、治、归”三字经,打出了干净整洁的好环境,打出了转型升级的加速度,打出了经济发展的大空间,打出了制胜未来的新优势,打出了人民群众的好口碑,推动浙江大地发生了全面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的变化、鼓舞人心的变化。
“浙江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尤其是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建设‘两富’‘两美’浙江,大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上发挥了重要的能动作用。”何显明拿耳熟能详的专业市场举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的专业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蔚为壮观,涌现了一批如义乌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等享誉全国的专业市场。俯瞰专业市场起步、建设、发展的历程,正是浙江人民发扬苦干实干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干出来的结果。正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四千精神’,多做少说、只做不说的‘实干精神’,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领跑意识’推动浙江经济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与何显明一样,进修二班学员、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董悦也一直在思考,对自己而言,“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这9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董悦说,这些年让他感触最深刻的浙江精神,是创新。
“创新是浙江能在市场经济中率先确立体制优势并始终走在全国前列的原因所在。”他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一段工作经历,“近两年杭州国际动漫节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运用了许多新的互联网技术。这些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仅有助于举办者实现精细化的数据管理,还能为观众提供精细化的个性服务,把观众的兴奋点和兴趣挖掘出来。此外还给观众带来更多丰富立体的便民体验,比如通过扫码来体验,通过新型技术来体验。”
中青一班学员、省委政策研究室综合处处长陈国强认为,创新的关键是鼓足改革的勇气。浙江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唯有改革,才能形成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大力发扬改革精神,坚决破除一切制约发展的制度障碍,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更好发挥改革探路者的作用。
为什么要再提“浙江精神”?
让历史底蕴焕发新的生机
在浙江,奇迹,从来不是一个陌生的词。
虽然在不同时期,浙江精神呈现出来的具体形态和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是,由上述观念、理性、胸襟、情怀、品行、气节和志向所凝聚的内涵,正如涌动的活水,跳跃、翻腾在整个浙江的历史过程中,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她们不仅与浙江人民的历史生命相伴,而且更与浙江人民的现实生活与未来创造相随。
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指出,清醒认识和把握浙江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只有把浙江所处的历史方位认识清了、把握准了,我们才能明白身上肩负的使命和担当,才能找准行动的坐标,锚定前进的方向,更好地为全国大局作出浙江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丰富“浙江精神”的内涵,是历史的选择,更是时代的呼唤。省委党校的课堂里,一个个属于浙江和浙江人的词汇,在学员们的探讨中再次迸发出独属于自己的光芒——
女干班学员、金华市招商局副局长徐晓凌说,担当,就要不畏艰险。担当是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品质,是浙江精神的本色,在新时代新形势被赋予新的内涵。不仅要坚守政治担当,做政治坚定的人,而且要牢固树立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精神。
进修一班学员、嘉兴市委港区开发建设工作委员会书记戴锋认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就是要大力提倡干部群众敢讲真话、实话,对成绩不夸大,对问题不回避,善于从不同声音中吸取智慧进行决策。领导干部要善抓具体,从老百姓关注的一件件小事抓起,形成既着眼大处又抓细落小的体制。要结合实际,务求实效,真抓实干,做到干一件成一件划句号,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诺言必须兑现。
进修二班学员、浙江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必彧和大家分享,开放,就是海纳百川,包容大气。今日之浙江,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前所未有,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G20峰会后,杭州被一些媒体捧为一线城市和国际城市,但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无论是在硬件、人才,还是理念、制度、氛围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这促使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国际化的意识主动融入世界,融入全球,从中不断提升自信大气和谐的底气。”
浙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红船的始发点。陈国强认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不能忘记一艘小船走出一个大党的艰难历程,更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沉醉在已有的辉煌之中,必须发扬创业精神,戒骄戒躁,敢于担当,以翻篇归零的心态再出发,推进各项事业发展。
如何更好地践行“浙江精神”?
一点一滴做起,方能勇立潮头
岗位不同,身份各异,大家对“浙江精神”的理解与感悟,自然也会有差异。但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浙江精神,丰富浙江精神内涵,提升浙江精神品格,在于每个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厚植肥沃的社会土壤,浙江精神才能大放异彩、绚丽绽放。
“什么样的历史方位决定着什么样的历史使命,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就需要什么样的干部。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浙江的新使命、新要求,关键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这是此次省委全会的新要求。
董悦表示,领导干部要起表率作用。在后峰会时代,浙江精神被赋予新的内涵。“G20峰会给我们带来了一个与世界更加深度互动,更加深度交融的时代,面对国际化浪潮,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高度的站位去谋划浙江经济的发展,积极参与全球化合作与竞争,争做开放发展的先行和示范的排头兵。”
怎样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为培育与弘扬浙江精神提供重要保障?
进修一班学员、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荣贵说,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一些领导干部心理状态、工作态度发生变化,担当精神消退,“要通过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来破解少数干部存在‘为官不为’问题。”他说,去年省委出台了《关于激励干部干事创业治理为官不为的若干意见》,旗帜鲜明地支持担当者,保护担当者,激励广大干部改革创新、干事创业,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我们更要努力营造鼓励担当、崇尚担当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氛围。
如何营造社会氛围,把浙江精神内化于每个浙江人心中,并转化为为浙江美好未来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
周必彧认为,可以充分发挥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让浙江精神在全省党员干部心中落地生根,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智慧和豪情。要充分发挥各级学校,尤其是高校社会服务、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功能,为浙江精神的丰富、传递和培育发挥积极作用。
务实,创新,担当,实干,开放,进取。在新形势下寻找新目标,在新常态下寻找新动力,在新问题里寻找新办法。每一个开放进取的浙江人,必将继续演绎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让浙江继续为全国乃至世界提供浙江的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