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让低收入农户生活
更有尊严,更有希望
傅颖杰 赵宁
金华:让低收入农户生活
更有尊严,更有希望
傅颖杰 赵 宁
2015年底,金华全市全面消除了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这个成绩的取得,固然不易,但消除后该如何做好巩固工作,也显得尤为迫切。2016年,金华出台了《关于切实做好4600元以下贫困现象消除后巩固提升工作的通知》,提出了要注重资金扶持与政策引导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切实保障农村困难家庭的居住环境、基本医疗和子女教育,家庭持续增收,让他们感受到更多尊严与希望。
生活有保障,活得有尊严
今年以来,金华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出了城乡低保标准增幅10%以上,农村平均低保标准不低于城市的80%的目标,确保第四季度全面完成全市低保占比至1.5%,实现应保尽保。
针对农村存在一些无子女或子女无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困难家庭老人,家里乱糟糟,自身保洁也做不了,在保障其每月生活开支外,如何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金华以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专人为此类家庭做保洁,并形成长效。
同时,根据低收入农户劳动力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个人意愿等,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就业创业培训班;鼓励地方开发公益性岗位,并提升补贴力度,吸纳农村困难人员就业。目前,全市共有4074个行政村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安置农村就业困难人员4000多名,扶持农村电商创业1211人,带动就业8300人。
住房得安稳,生活有希望
41岁的范开军已经在金华市区的移民小康社区,住了两年了。从距离市区两个小时车程的婺城区塔石乡鱼潭村,搬到市区,凭借着下山脱贫的好政策,他每平方米只花了2000多元,就买到金华市区二环内的房子。
在城里拥有了自己的房子,是范开军从前不敢想的,也是现在感觉脸上有光的,“活得有尊严,对未来充满希望。”现在,孩子也接到城里上学了,他借钱买了辆车,找了专职网约车司机,生活在一天天变好。
近5年来,金华全市搬迁山区群众2万人以上,尤其自中央扩大农村危房改造工作以来,全市共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6300多户,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农村困难家庭的住房安全问题。
今年,要求各地财政对危房改造经费加大保障,如在市本级,危房改造补助资金在扣除中央补助资金后,由市、区两级财政按1∶1予以全额补助。
下山搬迁的农民,基本做到了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像婺城区,已搬迁下山的4000多人收入水平比下山前增长了3倍以上。
医疗水平足,看病不再难
今年10月17日是第3个全国扶贫日,当天,省城的医学专家组团来到磐安,为当地低收入农户开展免费爱心义诊。听到这个消息,磐安县双峰乡皿二村72岁的低收入农户羊西妹很是高兴,老人身体局部中风10多年,生活多有不便,这次能在家门口看省里最好的专家,这种机会难得。“我们最怕生病了。不过现在好多了,政府的救助政策多,还时不时有这样的大医生到县城,有些直接到我们家门口,实在是好。”羊西妹说。
对低收入农户群体来说,最担心的事情还是生病,特别是大病、慢性病和罕见病。对此,金华正探索落实罕见病转向救助政策,对该类对象实行自负费用全额救助,不设救助封顶线,切实减轻其医疗负担。
医疗救助制度改革方面,将特困供养、低保、低保边缘、因病致贫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同时深化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制度改革,建立健康扶贫机制和支出型贫困救助机制,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创新救助方式,扩大报销范围。目前,全市共发放医疗救助资金8715万元,救助6.2万人次。
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市本级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改扩建、设备配置和人才培养。今年起,又安排2.8亿元专项资金,要求两年内完成市区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建(改扩建)。
目前在推的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就是希望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同时让患病的困难人群尽量能够得到早确诊、早治疗。
教育受重视,学生有补助
多年来,金华全面构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涵盖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到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各个学段,努力实现“应助尽助”。
每一年都有新的进步,针对困难幼儿,学前教育保育费有减免,助学金标准也从每生每学期750元提高到每生每学期1000元;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餐标准,则从每生每学期375元提高到每生每学期500元。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政府还设有生活费补助,基本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生每生每年1250元。
2016年春季学期,金华市共计资助中小学学生9.6137万人次,资助金额达9780.731万元,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得到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金华市委、市政府还相继实施了“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推动了山区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2015年底,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达到8449元,比2012年增长了6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