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优惠政策释“红利”
助小微企业茁壮成长
迎接大时代
通讯员 李异凡 本报记者 傅静之
当前,小微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和社会就业主渠道。随着减税降费、“银税互动”等一系列“成长计划”推出,我省小微企业持续沐浴“税惠”春雨,茁壮成长。近年来,全省地税部门主动、积极地融入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和创业创新的大潮中,并在政策落实、支持融资、税收宣传、电子办税上苦下功夫,切实减轻企业办税负担,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全方位助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及时雨
确保优惠政策100%到位
经济新常态下,一系列的结构性减税政策旨在激活每一个经济细胞。小微企业是重要的市场经济主体,对经济和税收贡献巨大。去年10月1日起,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第五次扩大范围,将减半征税标准由年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以下扩大到30万元以下,即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的小微企业都能享受所得税优惠。
丽水新时代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小型微利企业,2015年总营业额为179万元,应纳税所得额达到26万元,按照老政策,该企业2015年度应缴纳企业所得税为6.5万元。但自2015年第四季度开始国家加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力度,尤其是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优惠上限提高到30万元后,该公司2015年度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为4.5万元,税收减负近2万元。“这让我们小微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企业法人严福美赞叹道。
对于主营汽车附件加工的上虞洪盛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来说,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扩围如同一场及时雨。该企业在经营规模逐年扩大的同时,应纳税所得额也逼近了优惠政策的临界线。“如果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万元,就无法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优惠政策。”该公司负责人梁总表示,在决定是否要扩大生产的关键时刻,是优惠政策扩围为企业免去了后顾之忧。公司财务章会计更是深有感触:“现在小微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也便利了很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自行申报享受减半征税政策,通过填写年度纳税申报表中资产总额、从业人数、所属行业、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等栏次就可以履行备案手续了,便民春风办税有实效、接地气!”
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全省地税部门通过广泛宣传、做好重点服务等多种措施,打好落实税收优惠“组合拳”。在龙游,为帮助小微企业应享尽享税费优惠政策,当地地税部门通过扫描小微企业享受政策情况,主动查找应享受优惠政策而未享受的企业,主动帮助后者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温岭的地税部门立足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走访石塘特色小镇,送政策、送服务,进农村、入民宿,开展“一站到底”答题竞赛活动,借助微信号等新媒体手段向市民进行了54万人次的政策推送等。
来自浙江省地税部门的统计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全省(不含宁波)共有4.4万户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政策享受面达到100%。
雪中炭
银税互动缓解资金压力
小微企业一直以来是市场经济中的活跃主体,它们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税收、就业等经济和社会层面问题,它的成长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然而,当前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等问题,一方面由于小微企业发展刚起步或实力欠缺,银行对小微企业社会信用、信贷资质常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小微企业发展中需要持续的资金流,如何来调和这对矛盾呢?在浙江各地,地税、国税部门联手与银行联合开展“银税互动”,用纳税信用评价来为企业实现“税易贷”。
去年2月以来,衢州当地税务机关在与建设银行、浙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合作的基础上,与市银监局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开展“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活动。除共享纳税信用评价结果信息外,逐步增加了征信互认的内容,银税双方在各自的信用评价体系中引入对方的信用评价结果,并实行联动管理。据统计,一年多来该市已有60户纳税信用A级的小微企业享受了“银税互动”带来的实惠,金融机构共发放贷款1.5亿元,扶助小微企业安置就业者768人。
“虽然通过这种方式拿到的贷款金额不大,多则200万,少则几十万,但是无需提供担保、抵押,贷款十分便利快捷,对于成长阶段的我们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帮助解决了燃眉之急,提振了发展信心。”一位小微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在银行看来,他们虽持有信贷资源的优势,但也离不开社会信用度高、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税务部门出具纳税信用等级,可以让金融机构掌握小微企业的纳税情况和经营状况;只有当小微企业获得了一定的信贷支持,及时获得了成长的“雨露”才可以带来税收,所以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三方共赢。据了解,省级层面目前已与1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共为7955户小微企业提供138亿元“银税互动”信用贷款。
开展“银税互动”,加强“征信互认”,可以引导小微企业经营者守法守信经营,大力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经营、守信激励的纳税信用价值导向。
锦上花
“互联网+”思维生根发芽
为了从源头上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各地地税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整合多种平台资源,为纳税人提供“一条龙”服务。绍兴市地税部门于上半年上线运营“纳税人远程服务中心”,有效整合12366热线、对外公开电话、自助办税系统、微信平台“码上办税”和纳税人学校等5个平台,改变以往单一服务的局面,提升纳税服务层次。自“营改增”全面试点推行以来,通过远程服务中心就可快速收集热点问题,及时做好解答回复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相关政策培训;纳税人也可以通过服务中心远程提交涉税业务,减少跑部门次数,实现宣传、培训和办税“一条龙”服务。金华市地税局则联合房管部门成立面向房产中介人员的微信群,“营改增”等热点业务全面推进期间,该微信群作为金华市地税局重要宣传阵地,向房地产企业及中介人员推送相关政策及解读60余条,解答政策问题200余个。
全省各级地税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工具,加快互联网与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的整合。微博、微信、大数据平台等新媒体的全方位应用,加强了税务部门与众多企业、公众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作为政府部门在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上的响应速度。今年,浙江省地税部门抓住“金税三期”优化版正式上线的契机,及时推出了国地税联合电子税务局这一“互联网+办税”平台,10月上线首月,共计116万企业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地税平台报送各类地税申报表530万张,申报税费280亿元,征期高峰日登录74万次、填报申报表69万张、同时在线5.1万人。在服务便捷性上,电子税务局实现了纳税人国地税事项办理“一个入口登录、两个平台跳转、后台数据共享”的便捷模式,同时平台采用全新轻量化开发框架,吞吐量大、扩展性强、运行更稳定高效。在功能多样性上,电子税务局推出了数字输入放大镜、填报信息自动保存和恢复、功能导航介绍、登录速度比较等贴心的人性化设计,切实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网速状况的纳税人需求。在应用互动性上,电子税务局创新推出螺旋式监测反馈体系,动态选择覆盖省内所有市县、各个类型的400家企业,每月进行网上监测反馈,地税部门根据意见建议不断完善电子税务局功能,并定期做好回访。
据悉,浙江地税还将进一步丰富“互联网+税务”的应用形式,如建设“互联网+智能咨询”,通过浙江财税12366热线人工智能座席“小西”7×24小时自动回复涉税咨询;探索“互联网+税费支付”,通过支付宝缴税(费)功能嵌入“金税三期”,实现方便迅速缴纳税费;推进“互联网+纳税证明”,纳税人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及其手机APP生成带有纳税证明专用章,可在网上校验真伪的个人纳税信息证明电子文本,并在网上直接打印,真正做到不用出门、不用求人,轻松办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