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专版

文章导航

方寸之地 惠泽万千

建德持续实施“小农水项目县”建设为美丽乡村增色

  方寸之地 惠泽万千

  建德持续实施“小农水项目县”建设为美丽乡村增色

  陈潇奕 汪建平

  行走在山川毓秀的建德,绿色蔓延着整座山城。一泓碧波荡漾的新安江水为这座山水休闲城市更添一抹清润,建德总量不缺水,然而山地居多、水资源分布不均却制约着供水问题,持续实施的中央财政小农水项目县建设正在有效破解这些难题。

  谈及小农水,虽说是整治山塘、衬砌渠道、实施喷滴灌高效节水等小体量工程,但是这些点点滴滴却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生计,是惠及民生的基础保障。作为我省为数不多三次入选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县,建德已经摸索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小农水建设经验,通过精细化、标准化管理不断延伸、延展小农水项目的生命线,扩大其影响力,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新的发展动力。

保证饮用水安全,惠及民生福祉

  一江清水,送进千家万户。建德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中游,是杭州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和饮用水源涵养区。尽管这里拥有着极为优质的水源,但地处山区、水资源分散,牵制着全市的供水问题,尤其是农村老百姓的日常饮水。

  早在2007年,建德市就审时度势地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在大同镇,新昌自来水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来水生产、供应、服务为一体的大同镇政府直属企业,旗下两座自来水厂实现了大同镇饮用水全覆盖,对全镇34个行政村进行供水,受益人口约6万人。

  于2013年6月始建、年底建成的石郭源自来水厂高高地盘踞在一个山坡上,取水自石郭源水库,并利用重力自流的方式经管道输送到自来水厂进行净化处理。在沉淀池,可以看到紧密相隔的深水池子暗流涌动,一股股清亮的水在一道道工序中流淌、交错。

  “我们这里还特别建设了分层取水塔,选择最好的原水进入自来水厂,并且还能最大限度节约净水成本,一举多得。”在自来水厂工作了3年多的汪大姐颇为感慨,她说:“水厂边的村民们以前哪有自来水喝,都是直接饮用山沟里的水,现在石郭源自来水厂建好了,我们全镇人都能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大同镇新昌自来水有限公司是我省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农民饮水工程样板工程。

  据了解,2007~2016年,建德市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共计339处,总投资7.5亿元,受益农村人口33.6万人。

  为了实现全市饮水全覆盖的目标,建德市按照“能延则延、能并则并、能扩则扩”的原则,关注每家每户的饮水问题,构建起市水厂、乡镇水厂、村级供水三个层次的供水体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始终与城市供水同步推进,逐步解决了全市供水问题,确保了城乡居民同步喝上优质水。

  水资源保护,更需从源头开始。2007年以来,建德市创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7个,供水规模200吨/日以上的16处集中供水工程, 2016年全部划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此外,乡镇水厂均建立水质检验室,每天对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PH值、耗氧量、菌落总数、总大肠杆菌、消毒剂余量等9个指标进行日常检测。多部门协作,动态监测,共同保护水源,将水质安全放在第一位。

  与此同时,建德还坚持“五水共治、水岸同治、标本兼治”的原则,深入开展“清三河”、“污水零直排区”、重点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行动,大幅提升全市水环境质量,全市205条乡镇级以上河道全部达到三类以上水质,也为下游地区用水提供安全保障。

创新高效节水,释放水利红利

  “让‘农田’也喝上自来水!”这是建德市水利局领导和业务科长时常念叨的一句话。

  这几年,建德不断深入推进“五水共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农业生产需求为导向,以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强化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和项目整合,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面实施坡耕地雨水集蓄喷灌、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林园地经济型喷灌和水稻区管道灌溉“四个百万工程”建设,着力破解农业生产用水瓶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据当地一位镇长回忆道:“以前父辈春耕那会儿,沟渠灌溉不发达,都要老早起来,趁着别家别户还没起床,去田里放水灌溉。”而现在,随着小农水建设的大面积开展,不仅沟渠水系发达,同时还采用了新的管道灌溉,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库水通过重力自流,顺着纵横交错的管道,汩汩流进千家万户,滋养着一亩亩的农田。而掩埋在地底下的管道,不但可以大量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浪费,同时还能保障水质,防止二次污染。在统一规划下,他们接下来还将尝试智能化灌溉控制,通过传感系统及时记录、掌握田地湿度,从而达到设定数值就自动打开闸门,自动放水。

  同样选址在大同镇的“稻香小镇”,规划以万亩生态有机粮食生产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科技创新研发,以农业观光旅游为功能定位,以粮食生产全产业链发展为导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粮食精深加工、休闲观光旅游、农耕文化体验、乡村民宿等。其受益范围为徐韩、永盛等15个行政村,大规模实施水稻田管道灌溉面积1.25万亩,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预计,项目区灌溉保证率从现在的50%提高到90%,管道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5。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在建德遍地开花,如下涯镇之江村茶叶喷灌工程、“中国草莓之乡”杨村桥镇“草莓小镇”的滴灌工程等,都极大程度地降低人工灌溉成本,节约水资源,集约土地资源,大大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益。

  在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的过程中,建德也在重新审视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水利+”“农业+”“互联网+”,实现了三产联动、产城融合,带动农民实现种植和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向产业化经营发展,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小农水建设,方寸之地大有作为。纵览这几年的发展,建德市不仅通过小农水建设进一步夯实保供水需求,同时还开拓思维,将传统水利建设与打造生态河道有机结合,打造生态河道5条,在保证河道行洪安全的同时,为当地发展民宿、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将山塘综合整治与便民设施有机结合,整治后的山塘外形美观,村庄边的山塘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场所,机耕路硬化24km,农桥16座,极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将灌溉与排水有机结合,灌溉渠道与排水渠道同时设计、同步施工、同时发挥作用,灌溉用管道埋设在排水沟底部,初砌后照样排水,灌排两用,节约用地。

  可以看到,小农水建设,不仅促进了建德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还成为建德美丽乡村建设转型发展和补短板、增后劲、促发展的有效载体。

落实制度保障,

夯实标准化管理

  水利工程是民生事业,实现标准化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能实现长治久安,建管并重。

  今年1月,浙江省政府印发了《全面推行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的意见》。浙江省水利厅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制度,标准化管理涵盖管理责任、安全评估、运行管理、维修养护、监督检查、隐患治理、应急管理、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考核验收等各环节。以此为依据,建德市深耕本地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方法,进一步加强推动标准化管理,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6年实施标准化管理的36处工程均已完成标准化创建。“落实管理管护单位,是要让每一个小农水项目都能落在实处,都能有迹可循,责任到人,这样才能真正延长项目的生命线。”建德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在新的标准化管理进程中,针对水利工程管理存在责任主体不明确、主体责任不落实、管护经费不到位、管理粗放不规范、管理队伍能力跟不上等问题,建德市对症下药,真正做到把“建管并重”落到实处。

强化“三小”保廉,

确保四个安全

  不因“事小”而失廉。针对农村水利建设“项目小、工程小、资金小”的特点,建德市始终坚持“抓早抓小”的原则,从不放松水利工作的廉洁建设。

  建章立制,建起制度防腐墙。制定《水利系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意见》《建德市水利工程建设廉洁自律八项规定》《建德水利人行为规范》,明确水利工作32条廉洁纪律。

  完善措施,反腐倡廉警钟长鸣。以各类违纪违法案例为反面教材,开展经常性提醒教育;组织开展赴廉政教育基地进行现场忏悔教育,强化廉洁意识;层层签订责任状,实现廉洁责任全履盖;开展岗位廉政风险大排查,全员建立廉情信息库,实现岗位风险防控全覆盖。建德水利人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自觉抵制收受“小红包”成为常态,确保水利建设工程安全、质量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

  “平凡却很重要,我们水利人要看重每一个小农水工程,不因‘水’小而懈怠,不因‘事小’而失廉,让标准成为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让工程廉洁成为常态。”建德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浙江日报 专版 00015 方寸之地 惠泽万千 2016-11-28 浙江日报2016-11-2800006;浙江日报2016-11-2800009;浙江日报2016-11-2800015;浙江日报2016-11-2800020;浙江日报2016-11-2800007;浙江日报2016-11-2800012 2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