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1版:智造

怀抱匠心 勇立潮头

“浙江制造”店口启示录

  在制造业普遍感受到寒意的季节里,浙江一个面积仅仅106平方公里的小镇——店口,却依然在上演着自己的传奇:近5年来,店口工业总产值和新产品产值一直保持了稳步增长,今年三季度,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达15.77%。从没有资源的闭塞小镇,到迅速崛起的“金属王国”,直至拥有海亮、盾安、万安、露笑等8家境内外上市企业的“中国资本第一镇”……

  市场其实从来没有奇迹,在店口的走访中,分明感受到的是店口人紧紧握住了创造“浙江制造”奇迹的钥匙——

  “现在,万安上市了,我仍然会遵循老父亲一直坚持的思路——稳中取胜,通过对产品的升级,品质的提升,通过进行技术创新来争取市场。”走进中国汽配业领军企业浙江万安集团,第二代掌门人陈锋在侃侃而谈公司的产品和战略时表现了和他父亲陈利祥一脉相承的坚持。回顾脚上沾着泥水起步的父辈们艰苦的创业史,他感慨地说:“那时候,他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坚韧、坚持的精神。”

  回首1970年9月的那一天,在诸暨店口新一农机修理厂,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简陋平房里,由于种种机缘巧合,一群敢闯敢拼的农民生产出了店口历史上第一批铜螺丝。店口人与现代制造业的结缘就此展开。

  谁也没有料到的是,此后几十年,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大幕在神州的开启,没有金属铜资源的店口,以铜为原料,在这块土地上,奇迹般地矗立起了海亮、盾安、万安、露笑等一批扛起“浙江制造”旗号的五金产业集群,让世人为之震撼。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这群店口人,他们从乡村起步,当初,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投身制造业,初心只是单纯地为了摆脱贫困,然而,要想在制造业江湖上立足,撑起一片天空,仅凭初心是不够的。

  正如陈锋所言,他们身上有一份最执着的坚韧和坚持,这份坚韧和坚持是怎样推动店口人不断前行?这份坚韧和坚持是怎样化作勇立潮头的倔强和创新求精的匠心,才使得店口的“浙江制造”成为传奇?

  海亮——

  持之以恒做精品

  1989年,一个炎热夏天的平常日子,一位中等身材的青年男子走进工商部门,领取了“诸暨市铜材厂”的营业执照,这个人就是冯海良。

  近三十年过去了,当初的小工厂,已摇身一变,成了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产业辐射有色金属、地产建设、生态农业、基础教育、环境保护、产业金融等多重领域。

  正如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把“戒欺”牌子立于“胡庆余堂”大堂上而宣之于世人一样,在业界,也有一个类似的海亮“失信赔偿”告示牌的故事在流传。

  2002年5月1日,海亮集团在公司的大门口竖起了这么一块牌子:尊敬的顾客,凡与本公司的各种经济往来,我们严格按公司约定或者口头承诺的时间支付款项,否则,我们将按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的10倍给予赔偿。

  “刚开始,这个规矩是针对供应商的,现在包括我们内部的员工,还有客户都是要遵守这种诚信。”海亮集团董事长曹建国坦言,制度实行至今,公司确实主动向客户赔偿过三次。“当时,客户也很感动,都感叹‘还真有这么一回事啊!’”

  “‘诚信’与‘浙江制造’是紧密相连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真功实料,踏实做,一方面,还要对客户坦诚,哪怕有些可能是我们现在做得不够好的。”曹建国说,海亮就这样扛起了“浙江制造”的大旗,“海亮的‘海水淡化装置用铜合金无缝管’就是按‘浙江制造’的标准制作的。”研发这款产品,海亮耗时3年,最终,它被列入了“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的名单。曹建国认为:“‘浙江制造’的技术和产品,能代表浙江的水平,甚至也能代表世界的水平。”

  盾安——

  每个环节都值得创新

  在盾安集团,以“创业、创造、创新”为主题的创新发展大会绝对是日复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员工们最为期待,且为之振奋的盛典。80后的齐林喜,就在2012年盾安的创新大会上获得过500万元的创新大奖。

  特立独行、才思敏捷的齐林喜是集团的后起之秀。2012年,他自主研发并已投产的D还原与D氢化专利技术问世了,可使得多晶硅生产成本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每吨降低成本5万元。那一年,集团给予齐林喜500万元奖金的创新大奖,对其技术成就高度的肯定与衷心的感谢。

  六年前,盾安集团第一次集结了各个子公司召开了首届创新发展大会,设立了创新发展功勋奖,表彰那些在自身岗位上踏实钻研、创新求索、精益求精的员工与团队,打造属于盾安的“企业英雄”。目前,第五届创新发展大会正在积极筹备中,将有14个团队和个人获得重奖。

  “我们的创新大会,不光是对产品、技术创新予以嘉奖,还包括对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奖励。我们对每个环节都要求积极创新,今年的集团创新大会规模空前,就是要做个集团创新的总动员。”盾安集团这些年来坚守实业,董事局主席姚新义认为,做实业就要有情怀,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无论哪个环节都要发扬匠心专注、精益求精的精神。

  世界首创的核级满液式冷水机组、直接蒸发式制冷机组、单级高速离心式鼓风机、首台可抗九级地震的核级风冷机组、国内首台套AP1000核电堆顶风机、超超临界阀门、2兆瓦风力直驱电机……每一项国内外领先产品与技术都经历了盾安人刻苦的钻研与精益求精的打磨。

  “如果问什么是工匠精神,那还真得到我们的检测、试验的部门去看看。”姚新义说,“这帮人就是爱琢磨、会探索,一丝一毫都不放过,他们是盾安重要的竞争力。”

  万安——

  唯独不缺坚韧的匠心

  陈锋是名副其实的“创二代”,父亲是店口第一批踏上五金探索之路的技术员,也是店口镇人口中的“利祥师傅”——陈利祥。在陈锋记忆中,童年是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小五金的工厂,还有父亲埋头钻研技术的身影。

  从1973年的诸暨县店口公社五金塑料厂,到1987年“万安”商标正式注册。陈利祥坚持用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的方式,驾驭他的“诺亚方舟”在汽车配件市场不断开疆拓土。“在父亲那个年代,资金、人才、软硬件……他们什么都缺,唯一不缺的就是坚韧、坚持的创业精神。”陈锋说,“直到现在,我在万安工作了15年,才真正体会到父亲当时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的状态,我们都想做好‘万安’。”

  万安一直走在技术追求的道路上,每件产品要求世界标准,每个技术要争世界领先。万安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利祥也一直坚持在技术和质量的第一线奔忙,比如亲自到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极端地理和气候下做道路测试,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陈利祥讲起这段体验是满满的自豪。

  今年1月,厚冰封冻的中俄边陲小城黑河,迎来了为期35天的万安ABS、EBS性能匹配实验。

  十多年前,万安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启动了联合研发,从那时候开始,万安便成了国内最早进入黑河进行高寒路试的零部件企业,每年从不间断。

  “对我感触很大的是,零下四十度的寒冷天气,我们七十岁高龄的清华大学夏群生教授,还要自己亲自开车,连续十多年,跟随万安团队,到黑河进行现场指导。”陈利祥感慨道,“黑河是汽车人的励志之地。在黑河的试验基地,不论国际品牌还是中国自主品牌、不管是整车还是零部件都是自己与自己在较劲,只有不断地战胜自己,才能战胜对手。”

  黑河较量不仅是产品性能,是研发团队知识、智慧、毅力的较量,更是企业创新能力、综合实力的较量。

  露笑——

  决不允许放弃

  “可以宽容你们失败,也会鼓励你们成功,但决不允许你们放弃。”露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小均还能记起当年自己说这番话时坚韧、不可动摇的语气。反反复复地研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八年时间过去了,五六千万的资金投入还是没有看到丝毫的成效……在那一刻,露笑团队研发人员再也坚持不住了。“当时我就这样告诉我们的技术团队,大家的士气终于重新受到鼓舞了,最后我们也成功完成了研发。”

  鲁小均对于技术的创新既有自己的坚持,也有自己的胆识。虽然他没上过正规的大学,但在店口人眼中,鲁小均是一个“技术天才”,更是践行了“大家来创新,黄铜变黄金”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使得公司一跃成为国内主要铜芯和铝芯电磁线产品与技术服务提供商之一。

  “就算是现在,我也会一起参与研发团队的会议,而且我也喜欢和专家们探讨技术。”已经年过60的鲁小均在谈起技术时还是眼睛发亮。

  在露笑的展厅里,我们见到了一根根细到比头发还细的铜线——超微漆包线,其直径最细能做到0.01毫米,在200摄氏度的环境下不熔断,被广泛应用到手机、MP4、汽车电子点火器等领域。鲁小均说,以前这根线都是日本、德国人做的,现在中国人也做出来了,打破了国际垄断。

  “我们做产品,就要做到行业最好的。”鲁小均这样说,也一直带领着露笑集团这样走。经过多年来公司团队的努力与研发,目前,露笑的漆包线、蓝宝石、电机产品都已迈入世界前列。他说露笑就是要做凤凰一样美丽的产品。

  店口传奇背后——

  引导和服务之手

  1970年之前,店口与“中国南方五金城”没有任何渊源关系,这是个四面环山的封闭小乡镇。从一个叫陈茂炯的店口籍人士带回来了一条含金量极高的信息——“办小五金本少利大能挣钱”开始,当时的店口公社党委书记来兴余为了带领村里人摆脱贫困,进行了一场工业试验,彻底点亮了店口人的“五金梦”。

  当五金加工普及到了店口每个村庄后,1977年春节,这位来书记以公社的名义,设宴招待回乡的店口籍人士。这场“春节茶话会”来了160多个人,招待酒会场面蔚为壮观。这场宴会如愿以偿地点燃了他们报答家乡的热情,从此,店口通向全国各地的人脉渠道被打开了。

  从来书记开始,从家庭作坊到集体经济,从民办企业到股份制改造,到企业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店口镇政府一直坚持了鼓励、引导、搭建平台的工作方式,支持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也帮助店口制造业抓住了每一个中国改革发展的机遇。

  现任店口镇党委书记方维炯认为,“制造”的背后就是“智造”,是智慧。“海亮、盾安、万安、露笑等老牌企业之所以能坚持下来,靠的就是打磨产品质量与进行技术创新,每个集团都有相当强大的研发能力,这是他们成功的基础,也是核心竞争力。”

  为了给企业提供茁壮成长的土壤,店口镇把握住“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龙头引领、集群发展”的思路,通过阶段性的引导,如出台新能源、节能环保产品支持政策,出台技术人才引进奖励政策等,来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引。

  “企业自身的发展我们从来不会去干预,政府要做的是营造一个更好的基础环境。比如提供良好的社保制度,优良的医疗、教育设施,便利的交通环境,为企业发展和引进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方维炯说。

  四十多年过去了,店口镇举起了“浙江制造”的先锋大旗,盾安的空调直动式电子膨胀阀、万安的汽车电动真空泵等都打上了首批“浙江制造”标签,以海亮、盾安、万安、露笑等企业为龙头,以传统制造业为起点,不断创新升级,并积极向环保、节能、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拓展,加强新兴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店口传奇正在继续。


浙江日报 智造 00021 怀抱匠心 勇立潮头 2016-11-25 浙江日报2016-11-2500005;2105714 2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