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文化

上虞金近小学将越剧引进语文教学

戏曲进课堂 培养小粉丝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金汉青) “上虞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位祝英台,秀丽聪明……”日前,在辽宁沈阳飞翔文化中心大礼堂,来自绍兴市上虞区金近小学的何夏寿老师用圆润的唱腔,为台下六年级学生演唱了一段婉转悠扬的越剧。这是一节语文课,唱的是他改编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经典选段《草桥结拜》。何夏寿的演唱让学生们心生好奇,激起了学生们对于戏曲剧本阅读的浓厚兴趣。这是何夏寿老师今年第34次应邀为全国的语文老师献上他自己开发的戏曲剧本阅读课。

  “何老师,作揖是什么意思?”“何老师,‘二八’是几岁?”“我会写唱词,真好玩。”听完这节语文课,台下的学生显得特别兴奋,纷纷围着何夏寿问这问那,还让老师给他们签名。何老师一一解答。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蕴含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培育和塑造着我们的民族精神。何夏寿老师从教38年,有着丰富的语文课程开发和实践教学经验。“激发学生对民间戏曲以及乡土文化的热爱,培育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应尽的职责。”何夏寿说。近年来,他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开发了戏曲课程,用现代表现传统,用课程传承艺术,让古老的戏曲在小学语文课堂落地生根。

  如何才能让学生们喜爱这一古老的艺术,何夏寿说:“中国戏曲建立在成熟的文本基础上,从语文教育的角度说,戏曲和小说、诗歌、散文一样,文学本是一家人,是优质的语言学习资源。在戏曲文本的教学中,如果能适度加点演唱,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80岁高龄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周一贯先生这样评价:“何夏寿是全国小学语文戏曲教学的首倡者,自觉地将戏曲剧本改写成小学语文教材并实践于小学语文课堂,其探索和实践为广大一线老师如何因地制宜开发课程树立了榜样。”

  现在,民间戏曲课程已成为了金近小学继童话教育之后的第二张特色教育名片。在金近小学,为高年级的学生开设了民间戏曲课,低年级学生则通过用戏曲曲调吟诵古诗来培养兴趣。从去年10月推出《草桥结拜》的戏曲课以来,何夏寿的课得到了国内小学语文教育同行的认可。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在全国50多个城市“唱响”了《草桥结拜》。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4 戏曲进课堂 培养小粉丝 2016-11-25 2103337 2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