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9版:经济

新一轮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化程度加大

“淘金”不良资产
民资良机何在

  本报温州11月23日电 (记者 李知政)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升级与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不良资产处置又成为了一个迫切命题。但和以往的“谈虎色变”不同,如今却有大量的民间资本正涌向不良资产处置行业。11月23日,金融从业者、企业、律师等相关人士齐聚2016长三角(温州)不良资产处置创新峰会,共话不良资产处置的创新突破。

  光大金瓯资产管理公司筹备组负责人朱军介绍说,“新的一轮不良资产处置始于2014年,但和前两次不同,除了不良资产总量上升外,本次不良资产投资人群体发生了变化,更多的民资加入其中,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大。”

  不良资产的终端处置主要是三类:和解、转让、重组。由于其属于非正常履约状态下资产的特殊性,处置方所遵循的法律依据多为监管部门制定的特殊政策。但新的一轮不良资产质量、获取资产包的难度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使得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给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发展机遇。

  “在新一轮不良资产的处置中,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将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零一资产总经理肖博认为,相比于银行这类传统处置机构,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有着自身特有的优势。不良资产的终端处置包括“募、投、管、退”四个环节。肖博说,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在资产的管理和退出上,比如尽职调查、发现债务人财产、向债务人施压、资产盘活等等,各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其中包括传统金融机构缺乏的专业优势和信息资源。

  “不良资产也可能是被‘错杀’的优质资产,而且不同资产包通过组合会产生额外的价值。”浙江省金融科技协会不良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全海峰介绍。“不良资产处置行业最缺的就是专业团队。”浙商资产首席战略官李传全指出,术业有专攻,很多民营资产管理公司拥有对项目处置有经验丰富的律师和会计师团队,可以帮助银行、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等提供服务,通过服务实现收益,形成和谐稳定的不良资产处置生态圈。

  此外,面对“互联网+”的时代,民营资产管理公司还能够借助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甚至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进行低成本、高效率地化解一些更加高精尖、高难度的项目。据悉,截至目前,民资公司搭建的互联网不良资产处理平台已经超过75家。即便如此,不良资产的处置率并不高,浙江省投资融资协会会长章建新说,其中不少民营资产管理公司不懂金融工具应用,多以低进高出这样简单粗放的处置手段,让这些资产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建议共建一个平台,可提供全面信息服务、咨询、培训等服务,尽可能地提高处置水平和延伸不良处置产业链,在处置手段进行创新尝试,有效协调机制及整合资源,真正化解不良资产。”


浙江日报 经济 00009 “淘金”不良资产
民资良机何在
2016-11-24 2103430 2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