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政治纵深·打造勇立潮头浙江铁军

在温州“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一线,活跃着一群勇担当敢作为的党员干部——

“攻坚狮团”拆违记

  核心提示:当前,“大拆大整”专项行动正在温州如火如荼开展,昔日的“伤疤”在城市转型的背景下迎来新生。而和谐高效征迁的背后,是活跃在拆建一线的一个个敢担当、能干事的基层党员干部,他们从严上要求、从实处着力,直面基层矛盾和问题,呼应群众诉求和期盼,以实绩赢得百姓认可,努力把自己锤炼成“狮子型”干部和“铁军”战士。

  前几天,家住温州鹿城区蒲鞋市路的邹金凤,给嫁到宁波的闺女报了个喜:“咱家的破房子拆啦,整个旧村都要改造。你回家看看,这里变化很大。”

  邹金凤的“破房子”,位于蒲鞋市街道巽山村的原“龟湖水乡”项目之内。虽地处市中心,但脏乱差的环境,以及久拖未进的改造项目,使得女儿在外地念完大学后,坚决不肯返乡。

  搁置14年后破冰重启,如今这里的拆迁工作势如破竹,让邹金凤“有底气”叫女儿常回家看看。看到很多基层干部人晒黑了、累瘦了、嗓子说哑了,她感叹:“这真是一场考验干部耐力的持久战。”

  岂止是考验耐力。

  这些城中村里,有着历史遗留下来的大量违法建筑,消防隐患突出,利益勾连巨大,就像长在城市肌体上的“毒瘤”。解开这团乱麻,更要靠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智慧、担当和意志。

  鹿城双屿“10·10”农房倒塌事件带来血的教训。次日,温州市委、市政府便作出部署,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以翻篇归零心态,开启“史上最大规模拆建行动”。截至11月10日,温州市城中村改造腾空旧房13282户、拆除8496户;拆除违建累计3413处、204.6万平方米;排查发现“四无”生产经营单位48450个,整治19230个。

  “能否最终打赢‘大拆大整’这场硬仗,检验的是我们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各级党员干部的担当,以及做群众工作的水平。”温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从目前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看,各级组织部门的职能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

  干部带头,群众才能心服

  当初说要把沿街违章占道的店面拆了,乐清市乐成街道西门村的部分群众很犹豫:“我拆了,人家不拆,我不是吃亏了?”

  这其实是大多数人的顾虑:“拆违,止新相对容易,拆旧难度就大了。一些村宅、小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违法建筑,有的已经存在10多年了,少则三五万元、多则三五十万元的年租金收入,拆了重建,难啊!”

  事实出人意料。当人人手中拿到一封政府的公开信,天天都有基层干部上门宣讲拆迁政策时,大家意识到:“大拆大整”战役真的打响了!

  而真正让大家看到这次拆违说一不二的是,党员干部带头自拆。工作组还未进驻,瑞安下沙塘村支部书记陈洪明就把自家违法建筑里的租户清退了,并开始主动拆除,还引导亲属、邻居和朋友配合。村民们看在眼里,感叹:“这回是要动真格了。”

  从怀疑、观望,到配合拆违,党员干部带头拆,让村民的转变真正形成。永嘉县要求党员干部签订承诺书,确定自改自拆到位时间,做到党员干部违建“不清零绝不罢休”。翻看党员承诺书,签字画押之下,简单明了的“四带头四不准”要求在专项行动中逐一兑现。

  如何解决村民的顾虑?文成县铜铃山镇丰龙村党支部书记李聪莲白天带领村党员干部上门做思想工作,发放倡议书,晚上召集村两委干部进行专题讨论研究方案,忙忙碌碌连续三天彻夜难眠。有村民到她家说情、谩骂,甚至有下跪的,她坚持原则当场回绝:“拆违没有例外、没有特殊。”

  将征迁过程置于阳光下,接受各方监督,让众多征迁户吃下“定心丸”。对于群众关心的征迁政策、房屋测量、利益补偿等问题,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严守工作纪律,严守政策底线,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一把尺子量到底。仅拆违一项,10月10日迄今,鹿城区已累计拆除违法建筑43.17万平方米,超过前一季度拆违的总量。“我们敢啃硬骨头的底气从哪来?”在鹿城区委组织部负责人看来,这股底气就来自基层干部素质过硬、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

  真情真心,走进群众心里

  拆建不能搞“违拆”,细致周密是温州此次“大拆大整”行动的铁律。

  这两天,鹿城区山福镇茅垟村的付阿婆吃过午饭外出散步时,总会听到来自网格员的嘘寒问暖。就在一个月前,老人还居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山福镇双潮网格员在接到“大拆大整”专项整治行动任务要求后,首先想到了这户人家,并马上将付阿婆转移到周转房。

  “阿婆啊,以后不能再住这儿了。”这是双潮网格长季礼看到阿婆后说的第一句话。环顾四周,这间旧房屋已长满青苔,而墙上的一块“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十分醒目。

  “我在这里住了一辈子,怎么能说搬就搬?”一听到要搬家,阿婆一脸不乐意。然而危房实在住不得。连续几天,山福镇双潮网格的党员干部轮番上阵劝说,阿婆终于同意搬出危房。与此同时,山福镇迅速组织力量对其进行修缮,仅用20天时间就修缮完毕,目前付阿婆已经重新入住。

  身为乐清街道西门村的人民调解员,张献通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厚厚的笔记本。打开看,上面密密麻麻记着重点联系户的动迁难题、解决办法,一天一更新。有的拆迁困难户,他要几十次上门做工作。他说:“粗萝卜细丝儿,从小处做,从细处干,不怕弄不成。”

  面对群众一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党员干部用真情和真心打开群众心扉。不少基层党员干部的体会是一样的:只要换位思考,全心全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群众自会拥护。

  而面对“一把尺子量到底”的政策,怎样实现“有情”操作?这是拆迁干部遇到的又一道考题。“我们是一个政策、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到底,决不会对任何人倾斜的。您设身处地想想,这样是不是对大家都公平呢。”日前,负责瑞安市沿江新村危旧房改造项目的党员嵇丽君的这番话,打消了重点户老孙的最后一丝犹豫。“你的为人真好,我佩服!签协议的事你说了算!”最后,老孙这样对嵇丽君感慨地说,并爽快地在协议书上签了字。

  越是难啃的“硬骨头”,党员干部越是迎难而上。在一次次的上门服务中,工作人员与征迁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真情的服务、耐心的倾听,逐渐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以情感人,钻到群众心里。”这是嵇丽君的座右铭。为了随时关注微信,她的两个手机全天候保持开机。进入她的微信好友圈,满满的政策处理情况和最新进展的文字图片,分外用心。累计长达数万的文字、一张张写实图片、数不清的语音片段,记录着她大半年来的不懈努力和辛勤付出。“拆迁户慢慢地和我们走近了,从一开始的不理不睬、冷言冷语,到进得了门、坐到一起,喝上了茶。”嵇丽君说,大家慢慢地成了朋友,开始理解支持我们,自然而然签约如期搬离。

  组团攻坚,一线历练干部

  在各地征迁工作组办公室的墙上,记者总能看到一幅幅对比明显的航拍图:起初,从高空俯瞰温州的好几个区域,大量建筑密密麻麻、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而随着“大拆大整”深入推进,活跃在拆建一线的一支支“攻坚狮团”“攻坚先锋”让乱麻之地变得有序清朗起来。

  温州把选派出来的“攻坚狮团”与属地乡镇科室部门的人员编组,由县级组织部门全程跟踪、全程考察,详实记录干部在“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中的表现情况,并纳入干事创业档案,发挥“兵团作战”的优势,实行组团攻坚。

  “3天发动宣传、3天入户调查、3天签订协议、3天腾空房屋、3天完成拆除”——平阳县鳌江镇用“五个三”,就完成了横河村城中村改造的征迁工作。他们如何做到?在鳌江镇下埕村整村拆除中,全村根据任务总数被分成5个片格,由县委组织部下派5名干事能力强的机关干部任攻坚小组长,带领全镇35个部门近百名干部形成5个攻坚小组,紧盯作战目标,“一天不拖、一户不剩、一事不留”,全员上阵,全力攻坚。

  “我们有针对性选派一批骨干力量,充实到专项行动攻坚工作组,点派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攻坚专员,使专项行动的一线岗位成为培养干部、历练干部、发现干部的主战场和主阵地。”温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温州还开展“不担当不作为”追责问责行动,对党员干部群众严重违反“大拆大整”专项行动要求的,一律不得作为“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人选,一律不得作为村组织换届人选。文成还专门设立“记分本”,“零距离”跟踪考察,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约谈干部62次,现场查看问46处、走访党员群众120多人。

  随着“大拆大整”专项行动的深入,当地老百姓直观感受到周边环境的巨大变化。在乐清市城东街道石龙村,村支书张益希正带领村民们对沿路两侧房屋、围墙进行美化整修,进行红色主题彩绘。当地村民高兴地说:“经历‘大拆大整’之后,我们这里变干净了、变美了,党风、民风、政风也越来越好!”


浙江日报 政治纵深·打造勇立潮头浙江铁军 00019 “攻坚狮团”拆违记 2016-11-24 浙江日报2016-11-2400008;2099322 2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