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昨发布
我国信息化排名居全球前列
记者 祝梅
本报乌镇11月18日电 (记者 祝梅) 11月18日下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2016)》。评价结果显示,中国信息化全球排名大幅度提升,产业规模、信息化应用效益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位居全球领先。根据该中心编制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指数,中国的排名从2012年的第36位迅速攀升至2016年的第25位。
据介绍,基于开展国际对比的需要及数据采集的可行性,报告选择88个国家进行评价,同时纳入中国31个省级单位。在对2011年至2015年原始数据开展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分法计算得出各国家和国内省(区、市)的信息化发展指数。根据信息化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报告也对网络基础设施就绪度、产业与技术创新、信息化应用效益、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可持续发展等5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的表现情况进行分析,其中既包括网络基础设施、产业规模这样的“硬性指标”,又包括信息化法律政策、信息化人才培养等“软性指标”。
报告显示,二十国集团成员的信息化发展在全球居于前列,俄罗斯与中国首次超过二十国集团成员的平均水平。中国在网络基础设施就绪度、可持续发展环境方面表现较好,在二十国集团成员中排名第10位。从全球范围来看,以美国、英国、日本、中国、俄罗斯为代表的大型经济体,具有强大的信息产业基础和庞大的用户市场规模,信息化发展优势明显。中国也充分发挥在产业与技术创新、信息化应用效益方面的优势,与“一带一路”国家实现协同互补发展。
近年来,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部署,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信息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对我国各省(区、市)的评价结果显示,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存在较高相关性,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和天津等东部省市始终居于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领先位置。同时,我国也探索出创新引领型、成熟应用型、变革驱动型和基础潜力型四个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模式,其中,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山东、重庆等省市具有创新引领型阶段特征。
报告显示,中国信息化发展呈现出宽带下载速率和性价比均大幅提高、宽带普及和终端普及取得显著进步、网信企业新增数量和市值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网信领域创新驱动中国科技创新实现快速进步等十大特征。报告提议,“十三五”时期是中国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应继续补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终端普及率、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创新、信息化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的短板,促进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实现网络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