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家论坛——
发展进入深水区 更要努力探索
本报记者 裘一佼
在11月18日举行的互联网企业家论坛上,聚集了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巴西等国的互联网弄潮儿,在现场,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对互联网的初心未改和痴心不变。
在160分钟的时间里,共有20位企业家发表演讲、参与对话。企业家们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自己创业的初心,原来,正是这些最质朴的想法让他们内心坚定——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18年前,自己的生存之道就是“让用户顺畅地通过互联网沟通”;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百年企业之所以依然活力焕发,靠的是“与用户零距离”;滴滴出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程维说,滴滴目前是全球前三的“独角兽公司”,因为他们坚信“科技让出行更美好”……
感知用户、运营用户,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意识”促成了他们的成功。就在论坛开始前,宽带资本董事长、亚信集团董事长田溯宁和张瑞敏小聊了一会。他们说,过去生产电冰箱不知道谁用,也不知道用了之后怎么样,更不知道客户的下一次购买行为是什么,但是今天每个冰箱都有一个芯片,这就是一个带制冷功能的智能设备,每一位用户都可以进行个性化操作。
“我们如今已处在一个产业互联网的时代,正在完成一个非常重要的跨越,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和用户建立紧密联系。”田溯宁这样总结。
在互联网世界,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眼前的互联网创业者依然理想丰满。
有人在台下做了一个统计,参加这个论坛的互联网企业家,公司市值加起来近7000亿美元。当互联网企业以几何级的速度扩张之时,巨大的能量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说了一个名词——生态链,通俗点说就是大企业带着更多的小企业“一起玩”。3年多的时间里,小米孵化了55家生态链企业,而且每家公司只专注做一个产品。
“大家要记住了,小米不只是一家公司,是由几十家公司一起构成的,我们是一个舰队。”雷军说,这样的联合,让小米在很多领域做到了世界领先,比如移动电源。
这一概念和做法,中芯国际董事长周子学非常赞同:“互联网企业一旦成功了就很大,有人说大树底下不长草,但现在互联网企业要想方设法带动制造业,再带动上游的设备业、材料业共同成长,然后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一个项目让互联网的红利被更多人共享,这也是各路风投关注的焦点。在过去的11年里,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在中国投资了300多家企业,多家企业已经上了百亿美元级。这位资深的投资人,却对一家低调而且赚钱不是最多的企业感到最为骄傲,这家公司叫中和农信。
“它是一家小额贷款企业,与众不同的是,它提供农村最后一百米的普惠金融服务,服务的对象95%以上都是农村家庭。”
“可以说中国互联网已经发展到了深水区,已经没有太多的参照物,要从更高更严的角度要求自己不断努力探索。”马化腾说。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努力探索的方向之一就是创新。“这是一个停止创新就意味着走向消亡的时代。”印孚瑟斯全球副总裁、印孚瑟斯中国首席执行官朗格在演讲中如是说。
Facebook全球副总裁沃恩·史密斯认为,创新不光是自力更生,也要向外借脑,比如Facebook曾经用190亿美元收购一个只有50个人的whatsapp公司,“我们用这种收购的方式获得最优秀的工程师,获得最好的技术,或者是在整个行业当中发挥领军作用。”
上世纪90年代,加州的硅谷是无数互联网创业人的梦想之地,Rod Beckstrom Group总裁、ICANN的总裁罗德·贝克斯特亲历过那一波互联网的浪潮。不过,此时他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世界创新中心的新气息,“那时中国处于追赶的位置,现在中国在有些方面和美国的水平很接近。”
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此次演讲中也提到,“中国在全球创新的舞台上也能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他看来,过去中国公司只能吸引优秀的华人到中国发展,而现在中国拥有最大、最高速的互联网市场。他也借此向全球的优秀人才发出邀约:“希望大家都到中国来,我们一起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