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论坛——
“可信的互联网”成共同话题
记者 马悦 通讯员 张潘丽
“一个月以前,我写了一篇稿子《让休假成为惯例》,其中有一句是,一个好的干部,不仅自己要休假,然后还要鼓励员工休假。稿子见报后传播率很高,据说当时干部们在食堂吃饭都谈这个话题。但是有的网站转载之后,却把标题改成了《人民日报:不让职工休假的干部就不是好干部》,这意思马上就反了,我很紧张,但幸好没有什么问题……”
在11月17日下午举行的新媒体发展论坛上,人民网总编辑余清楚的一则分享,引来了台下与会者的一阵哄笑。笑过之后,与会嘉宾的脸上不免有些沉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不断地催生新事物,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传播的信息是否可靠,传播的环境是否健康……
在这场由北京大学主办、探讨可信互联网建设的论坛中,媒体行业的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分享各自的经验做法,大家的观点都很一致——主流媒体应当在可信网络空间的建设中承担责任、发挥作用。精彩的观点不时引来现场阵阵掌声,也让正处在媒体融合中的我们回味无穷。
净化网络家园
论坛一开始,一则数据十分醒目:2015年仅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就受理举报100万次左右,全国各地各网站受理2800多万次,其中许多都是对不实信息的举报;2016年上半年,我国电信诈骗案达28.7万起,造成损失80余亿元,甚至有刚刚被录取的花季女大学生因电信诈骗离世……
“无信网络怎么能够成为人们生活的新空间?”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任贤良的一句反问刺痛了在场的所有人。在他看来,可信才是互联网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和前提,可信是网络共享机制运作的保障。
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与会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未来的媒体都是以互联网为主渠道的新媒体,主流媒体、专业新闻机构在这个时代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在建造可信网络空间中,主流媒体要承担责任、发挥作用,有着不可推卸的使命和担当。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谢新洲说,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会有很多信息传播的问题,比如网络犯罪、虚假信息等,这个问题关乎互联网能不能健康持续发展,从这个角度说,构建更加可信的网络体系非常有必要。
随着各类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的发展壮大,大量虚假信息、伪科学信息大肆传播。论坛现场,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杰姆斯·卡茨带来了自己的研究经验:他以谷歌搜索引擎网站举例,谷歌有一支强大的专业团队,专门通过人工和技术手段对要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他们比对不同的信息源,消除那些具有误导性或不切实际的推广信息。
守住真实关
在圆桌会环节,光明网总裁杨谷抛出一个问题:“有一阵子,比尔·盖茨每年都要在互联网上‘死’一次。但我们发现传统媒体几乎没有刊登这条假新闻的,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
“做新闻,要有辨识虚假新闻的能力。”杨谷说,如果老编辑到新媒体上发挥身经百战的业务能力,会对整个互联网生态有一个质的变化,“这是一支很可靠的把关人队伍。”在他看来,媒体融合会给网络媒体带来变化,也给了抗击虚假新闻一件有力的武器。
当下,媒体人应该如何在新闻的快速传播中做到自律?听见台上嘉宾们的讨论,台下的听众们也开始纷纷讨论:“做媒体一定要讲诚信”“网络空间需要风清气正”……
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的感受则是,传播环境加速演变,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容易众声喧哗、莫衷一是,就越要求媒体人保持定力,坚持主流媒体长期积淀形成的新闻专业理念,“渠道可以变、平台可以变、形式可以变,但主流媒体的价值取向不能改变。”
作为目前中国视频行业的领军企业,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深有感触:“办网站不要一味追求点击率。追求用户点击率的时代我认为已经过去了,用很暴力的方式吸引用户是不可持续的,更不能带来长期的价值。”
防范传播失真
互联网传播方式和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经让网络空间的传播生态发生了深刻变革。在讨论如何打造真实可信的网络传播时,不少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同一个话题:全新的互联网技术,是让网络传播更加可信,还是将之带入了相反的境地?
最新的算法技术,让从事网络传播的新媒体尝到了不小的甜头。“以凤凰的APP‘一点资讯’为例,我们可以根据用户所在的地点、场景,以及用户在APP上的浏览、停留时长、转发、评论等行为,为用户精准推送信息。”凤凰新媒体首席执行官、执行董事、凤凰卫视有限公司运营总裁刘爽说。
但这一模式也让他产生了深深的忧虑。“‘标题抓眼球’这一算法点击推荐模式,会带来阅读的浅薄化甚至低俗化。”刘爽说,很多读者因为非常耸动的标题被吸引去阅读,但看了以后立刻走人,虽然体验很不愉快,但已经产生了点击行为,又被算法捕捉到,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阅读的体验。
不仅如此,点击量驱动、“千人千面”的算法,还可能造成个体的信息孤岛化,从而造成用户视野和视角的狭隘。“比如,我对二战东线战场很感兴趣,久而久之,我的屏幕基本会充斥二战东线战场的信息,这就出现了我说的信息孤岛化。”他说,在网络舆论场里,如果仅仅依赖点击量来推荐,往往看不到关于焦点问题各方立场的全貌,也看不到一些比较冷静理性、有见地,但点击量不大的高质量文章,这是非常大的遗憾。
如何避免新技术导致传播的失真,而真正发挥其服务传播、保驾护航的功能?任贤良在发言中表态说,主管部门将会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的技术审查,减少新技术、新应用本身可能给网上信任带来损害的风险,让它们“装好刹车再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