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要闻

杭州市西湖区外桐坞村——

文化礼堂添彩艺术小镇

  本报讯 (记者 李月红) “朝涉外桐坞,暂与世人疏,村庄佳景色,画茶闲情抒。”1300年前,“诗仙”李白这样描绘外桐坞村。

  今天,这片村景生长更茂盛了:长出了艺术,40多位中外艺术家将工作室搬进这里;长出了旅游,本月下旬,村里联合旅行社正式启动乡村游专线。千年茶叶村要转型为风景村了。

  村景如此有生命力,村民们指指村文化礼堂,竖起大拇指。

  外桐坞村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毗邻中国美院。村庄入口处,是绕城高速公路下的一个桥洞。从桥洞入,眼前豁然开朗,院舍林立,有农居,有美术馆,有艺术公社,有酒舍饭堂,村中老少,三两落坐,怡然自乐。眼前此景,令人很难想象1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破烂不堪、毫无规划的小山村。

  改变始于2010年。村民们把文化礼堂建在了村口,立誓让村子美起来。村庄流淌了千年的历史,在这里浓缩定格:上百年的民居建筑和仇家祠堂被改建成礼堂,辟出了桐坞书院,供村民在这里练习书画;辟出了聚贤堂,展示圣人哲言和仇氏家规族训,村里的启蒙礼、成人礼、敬老礼等传统仪式都在这里举行;辟出了小伢儿图书馆,在这里播下知识的种子;辟出了大讲堂,党员学习、乡村春晚、艺术活动在这里轮番举行。

  村委会主任仇维胜说,这里只是咱村文化礼堂的起点。今天呀,咱整个村子就是一个文化大礼堂,随时可以学习,随地可以受到艺术熏陶。

  可不是嘛,往村里走,一面面墙就是一段段文化长廊,展示了村情村史、民风民俗,还有能人榜、美好家庭榜、优秀党员榜、道德模范榜和新外桐坞人榜等各种榜单。让榜样走进生活,这些长廊讲述着村庄精神史,让村民们有了归属感和自豪感以及见贤思齐的向往。村里20年如一日照顾患病婆婆的葛小妹,就是村民们眼里的英雄,孝道在整个村庄蔚然成风。

  因为孝,村庄民风淳朴团结,邻里融洽和谐,更是引来了邻居中国美院的艺术家们。“这里自然环境好,村民朴素,民风好。”最早落户这里的中国美院教授王鸿说。

  艺术家的眼光,拓展了村庄的发展视野:外桐坞村毗邻中国美院,风景秀丽,茶文化源远流长,何不借此打造一个“艺术村庄”?2011年,村里启动“风情小镇”建设,依托中国美院国家大学创业园的组成部分,实施外桐坞村艺术创意展览中心、艺术观光一条街、艺术农家艺术工作室三大项目,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

  走进外桐坞村85号,是村民仇建华的家,这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仇建华,一户是韩国著名书画家闵庚灿。5年前,闵庚灿来到村庄,为自己寻找一处世外桃源,电工仇建华将闵老迎进家中。闵老有些遗憾,房间太矮,没法画大画。仇建华二话不说,不日就掀掉了自家的房顶,为闵庚灿特别建造了一个层高5米的大画室。闵老高兴得一连交付了10年租金。闵老说:“这里的村民对艺术有深厚的感情,值得钦佩。”

  一半民居,一半工作室,是这里村居的显著风格。一路走去,村庄里遍布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刘健、中国美院副院长王赞、浙江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主任王小松等40多位艺术家的工作室。他们在原来的农居里开出油画、国画、雕塑、陶瓷、摄影等艺术工作室,外桐坞“艺术村”已初具规模。

  众多艺术家的入驻,对村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仇维胜说,和艺术家在一起,村民的素质明显提高了,以前随地扔东西、乱吐痰,现在村里非常清洁。更有意思的是,这两年村民们纷纷喜欢上书画,桐坞书院就是因为村民的这个爱好新建起来的,里面挂满了村民们的书法作品。

  巴黎近郊的枫丹白露小镇,以其艺术特色蜚声世界。如今的外桐坞村,因为艺术家纷纷入驻,在与厚重历史文化的交融中,孕育出独特的文化艺术气息,打造“中国版的枫丹白露”是外桐坞人的心愿。为这,村民们还给村庄起了个诗意、自信的名字——“画外桐坞”。他们将新村名挂在村口,迎接即将到来的首批专线游客。生发于文化礼堂的村庄新故事,准备开讲了。


浙江日报 要闻 00013 文化礼堂添彩艺术小镇 2016-11-18 2079817 2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