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系列评论之四
张韬
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从严治党的主旨,在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同时,也使得广大党员干部做人做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应该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自觉接受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纪律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
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系列评论之四
张 韬
1949年5月的一个清晨,一些早出的上海市民被马路上的情景惊呆了——街道两侧睡着许多军人,军衣上满是尘土,绑腿上还沾着泥巴,他们看上去都很累很疲惫,睡得很熟很香……这是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时,在马路上露宿的壮观场景。
时任23军69师205团团长的秦镜曾回忆:“部队在市区内一律不进民房,全部露宿在马路街头,谢绝一切物资慰劳。”为了不影响市场供应和金融秩序,解放军入城后,一律不允许在市区买东西,部队吃的饭菜也是在几十公里外的郊区做好,再送到市区。这为我们党赢得胜利奠定了民心基础。
忆往昔峥嵘岁月,共奋进续写辉煌。守纪律、讲规矩,是我党一直以来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如今,我们在新的历史阶段砥砺前行,面临着“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这要求我们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时刻把纪律挺在前面。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提出: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每位党员对党的纪律都要心存敬畏、严格遵守,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反。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坚决同一切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作斗争。
有人认为“紧箍”愈收愈紧,越来越“为官不易”。然而,纪律不存在严过头,只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只有那些试图触犯纪律的人,才会被这愈收愈紧的“紧箍”捆缚得叫苦不迭。在某些党员干部的意识里,因为一条烟、一顿饭、一点意思、一句话等“小事”而上纲上线,是“小题大作”。殊不知一茶一饭关乎名节,一丝一缕彰显志向,一人一事都是形象。党的纪律是高压线,丝毫不容逾越,绝对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当年解放上海时解放军没做到于民秋毫无犯,而是纷纷让百姓帮办“小事”,那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又当如何?
纪律是“紧箍咒”,更是每位党员的“护身符”。只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就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对那些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全力以赴做事的党员干部,纪律的“金箍”扎得越紧,越是他们做人的坚强后盾,做事的有力保障。六中全会再次明确了治党从严的主旨,在健全权力监督机制的同时,也使得广大党员干部做人做事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心中揣着纪律这块“护身符”,就是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纪律约束,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天命关乎信仰,大人关乎社会规范,圣人之言关乎思想权威。党的纪律同时包含了以上“三畏”,在惩戒心有杂念之人的同时,也为那些心无旁骛、一心为民的人们保驾护航。“紧箍咒”与“护身符”对立统一于严肃党的纪律之上。只有常念“紧箍咒”,攥紧“护身符”,才能无愧于心,无愧于入党时的誓言,无愧于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