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斯:义乌市场成就了我的现在
龚望平 杨晨 陈华栋
印度人尼罗斯一家四口住在义乌江边的一高档小区内,前面是美丽的义乌江景,后面是繁华的商业综合体。工作之余,尼罗斯喜欢陪着妻子和孩子在楼下花园散步;遇到熟悉的义乌邻居,他会用义乌方言打招呼:“晚饭吃过没?”
对话的地点,约在了尼罗斯的办公室,一进门他就给我泡了一杯茶,用他平时招待客人常用的高档龙井茶。当时,他的二儿子刚出生没几天,还没来得及取名字。
6岁的大儿子也是在义乌出生的,尼罗斯用中国人的方式给孩子取了一个很好听名字叫Nihan,是中文“你好”的谐音。在中国工作、生活已经13年,尼罗斯早已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他说:“今年,我要在义乌买房子!”
尼罗斯看中的房子,也在义乌江边,离现在住的小区只有几百米。他笑着说,自己和家人都非常喜欢义乌,打算在这里长住下去,让孩子在这边读书,长大了也在这里做生意,相信一家人在义乌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很幸运能来到义乌
20岁,从印度南部的一所大学毕业后,尼罗斯进入了当地的一家跨国零售连锁企业——LULU国际集团。凭借着国际贸易专业的优势,进入公司第2年,他获得了出国锻炼的机会,第一站去的是阿联酋阿布扎比,在那里的分公司负责采购。
因为工作需要,他每年都要出差到广州逛展会寻找适合的产品。期间,他知道展会上的很多精美的日用百货类商品,是来自一个叫义乌的地方的。
那几年,“中国制造”越来越受到青睐,尼罗斯所在的公司也不愿错过商机,先是在香港设立办事处,后来转移到上海。尼罗斯和同事经常需要出差,在周边的城市寻找合适的厂家供货,乘坐大巴来来去去地跑,一年下来也出不了几个柜。
“直接到工厂订货起步高,来来去去也太奔波。后来,我发现这些产品义乌市场都有,而且可以几种甚至几十种产品拼柜。”2004年,公司在中国的办事处转移到了义乌,有着丰富经验的尼罗斯成为了负责人。
一开始,义乌办事处只有两名员工。当时,义乌福田市场只有一区,来这边采购的外商很少,整个城市找不到印度餐厅。尼罗斯每天醒来就往市场跑,市场上价廉物美、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成了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
从第一年的两三个柜,到后来一年几十、上百个柜,背靠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尼罗斯如鱼得水。随着福田市场一个区一个区的扩建,小商品的品类逐年增加,性价比也不断在提升,尼罗斯的生意也蒸蒸日上。
义乌办事处也成为了LULU国际集团重要的增长点。用尼罗斯的话说,自己和义乌市场一样“步步高升”,公司也和义乌市场共同发展。集团总裁犹瑟夫·阿里先生也非常重视义乌,特别器重年轻的尼罗斯,不仅让尼罗斯升职为中国华东区负责人,还专程参加了尼罗斯的婚礼。
看着办公桌上与总裁犹瑟夫·阿里先生在集团总部LULU超市的合影,尼罗斯无比自豪。“我们的总裁好比是印度的王健林,可以说是义乌市场成就了我现在的一切。” 他说,公司在37个不同国家拥有124家购物商场,里面的日用百货占比20%至30%,绝大多数都是从义乌采购、发货的。
“这两年,公司开始到东南亚国家开拓市场,义乌办事处开始有了转口贸易。” 尼罗斯说,很幸运当初来到了义乌。
让孩子也在这里工作
21岁就背井离乡来到义乌,转眼已经13个年头,尼罗斯早已把自己当成是义乌人了。看着生活的这座城市越来越美,他心里也说不出的高兴。
“环境安全,贸易发达,政府部门的服务越来越好,城市配套也越来越齐全,不管生活还是工作都越来越方便。” 尼罗斯举了个例子,现在紧邻福田市场的稠州北路一带,就开出了五六十家适合自己的餐厅,味道也都非常地道。
3年前,尼罗斯参加了义乌市职工医疗保险。“这相当于是义乌人身份的象征。”他笑着说,每次上医院,当自己拿出义乌市的社保卡付钱时,身边市民都会投来赞赏的目光。这些年,来义乌创业的印度客商越来越多,作为最早一批来义乌发展的老乡,尼罗斯参与了义乌印度商人联会的筹办。
尼罗斯说,现在常驻义乌的印度客商有数百人,登记注册各类经营主体有1000多家,大家都很喜欢义乌。“在这里,我们能买到来自全球各地价廉物美的小商品;在这里,我们能轻松找到世界各地不同风味的地道美食;在这里,我们在看病、就学等方面都能享受市民待遇;在这里,我们能交不同国家的朋友,大家一起聚餐、运动,一起参与公益活动。”
现在,尼罗斯还是每天坚持去福田市场逛逛,这座充满活力的大市场总能给他惊喜。“每天都有新产品出来,我必须第一时间掌握。”
今年,尼罗斯一家打算在义乌买一套房子,边上就有国际幼儿园和国际学校,孩子们可以在这里读书,长大了留在这里做生意。“因为我在这边结识了不少生意伙伴,积累了很多贸易资源,相信他们在这里会生活得很好。”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