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财经

电商逐鹿“双十一”

银行系电商争相打出特色牌

  “双十一”从一个人造购物节,逐渐演变成一个全民沸腾的购物狂欢节。如今,电商红利已经覆盖到几乎全部消费领域,面对如此广大的市场和繁荣的商机,资金实力雄厚的银行业,自然不愿甘当旁观者。

  事实上,随着电商市场的火爆,除了工、农、中、建、交五大银行电商平台已经全部上线之外,股份制银行也相继推出电商战略平台,而中信银行则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谋划跨境电商领域。甚至宁波银行等城商行,也都在电商领域布局。

  纵观各大银行电商平台,不难发现,银行系电商的业务模式,主要分为B2C和B2B+B2C两种。B2C模式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个人客户,这类网上商城与淘宝、京东本质上并无二致。另外就是B2C+B2B的模式。以工商银行“融e购”为代表,在C端面对用户端建立全品类大型综合电商平台,数码产品、食物礼品、金银首饰等消费品一应俱全,利用电商消费的便利性和多频次,拉升用户整体活跃;而在B端工行通过线下业务延展到线上,吸收商家在平台上进行商品发布、在线交易、供应链融资等,而B端客户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大宗批量采购。除此之外,“融e购”还具备第三种模式资源——B2G,即通过电商平台与政府之间的合作模式。

  然而,从整体看,银行系电商平台不论在上线时间上还是整体发展规模上,与传统电商相比都属于“弱势”。从2012年至今,银行系电商中,只有少数如工行“融e购”还在与传统电商一较高下,据工行资料显示,融e购平台2014年1月上线,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平台交易额就达到1000亿元,位列全国十大电商前列。

  那么,银行系电商们想要在“双十一”全民购物大狂欢中具备更大的竞争力,还需依靠银行的强大品牌背书,踏踏实实做好自己。

  其一,从品牌端建立银行系金融属性优势。银行系拥有得天独厚的传统金融优势,资金成本低,用户基数大,合作商户和品牌众多,不仅可以自己做好支付环节,还能够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更加专业和优惠的附加金融服务。如工行“融e购”定位于该行服务的“价值输出中心”,平台作为一个服务集合的出口,将互联网思维以及技术手段与工行的金融优势、客户优势、科技优势相融合,从以往单维度的金融服务向“金融+销售”、“金融+消费”立体化综合服务延伸。基于这一定位,融e购设立“积分乐园”和“大牌00期”两个特色品牌区,不同于普通的分会场,融e购期望通过特色品牌区赋予主品牌更多银行属性内涵。今年“双十一”,这两个品牌区更是作为前锋,从10月31日起率先启动整个商城的预热节奏。

  其二,消费金融是银行系电商发挥优势兵力的主战场。如今电商已经从产品竞争转向服务竞争,其中最有效的就是配套金融服务,如淘宝花呗、京东白条等。银行系电商平台显然不会无视这些。今年“双十一”,工行“融e购”平台在上文提到的分期特色品牌区“大牌00期”中,依托自身银行业属性的优势,在消费金融领域发力,分两个阶段为分期用户提供优惠,在精选商品免利息、免手续费的前提下,返现、返券、满减等传统电商玩法一应俱全,将自身优势充分放大。

  再者,银行系电商需要将其金融理财服务的优势最大化。事实上,不少银行的网上商城内都设有“金融馆”或“金融超市”,并下设基金、理财产品、贵金属、保险、外汇等多个与金融产品和服务相关的子栏目。工行今年“双十一”更是推出了“融e购天下,品质狂欢节”专属理财产品,通过限量、短期高回报等方式,将纯金融产品首次推上“双十一”大舞台,同时回避了与传统电商相比的较低频次的消费特点,通过高客单拉动交易,成绩令人期待。

  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是电商逐鹿竞争的战场,这里面能够决定成败的因素很多,但最基础最核心的,是平台的品质建设。银行系电商也不例外,只有怀揣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提供“品质价格、品质商品、品质服务、品质体验”的基本理念,银行系电商才能在电商红海的激烈厮杀下,突出重围,打出属于自己的特色,进而被更多消费者和品牌认同。


浙江日报 财经 00015 银行系电商争相打出特色牌 2016-11-09 2052864 2 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