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专版

“盼”科技人才再度逐浪弄潮
“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勇立潮头

  “盼”科技人才再度逐浪弄潮

  “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勇立潮头

  陶 青 侯正巍 潘海波 陆群安

  杭州之东,大潮奔流!

  它,曾是钱塘江奔流入海留下的一片滩涂。它,因敢于在创新发展的大潮中,逐浪潮头、击浪前行成为全球瞩目的热土。它,名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杭州经开区)。

  历经20多年的发展,杭州经开区造就了一座60万人口的杭州副城,综合竞争力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开发区首位、全国开发区第一方阵。

  两个月前,G20杭州峰会在杭州举行,杭州经开区充分利用峰会效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产城融合”战略,并期盼着在2016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上,与那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英才聚首杭州、相约下沙。

“双百计划”保障人才引育

创业热土引高端领军人才来栖

  成功入选了福布斯科技先锋的徐铭恩,是杭州经开区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他致力于研究着代表3D打印技术最前沿和最具潜力的生物、细胞材料3D打印。目前,他的3D打印组织已经运用于脂肪和皮肤组织的创伤修复临床试验,不久的将来,肝脏也能通过3D打印被批量制造。“我的研究成果,目前处于全球生物3D打印的第一梯队。”徐铭恩介绍说,早在2012年,国际一流期刊《Biomaterials》就给予他“处于研究领域内领先水平”的极高评价。如今,他在杭州经开区创立的杭州捷诺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商业产品和服务的平台,专业为生物医学市场提供生物3D打印装备、生物材料、医药产品和服务。

  类似这样的案例,杭州经开区内还有很多……在产业转型的浪潮中,杭州经开区积极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大力实施“百名高端人才、百个优质项目”的“双百计划”,设立6亿元的科技专项资金、3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在芝加哥、巴黎、东京等地设立10个引才联络站,并派员长驻硅谷招才引智,加快建设“东部人才港”。

  同时,通过杭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海外创业大赛等平台,推动人才集聚和资源对接。截至目前,杭州经开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835名,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个(多禧生物、中肽生化、立昂微电子)、市级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2个(赫日新能源、迦美信芯),自主培养的领军型人才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三。2016年初,杭州经开区获评为杭州市首批“人才生态示范区”。“东部人才港”建设已显现成效,杭州经开区已成为海内外的高端领军人才栖息的热土。

  目前,杭州经开区已有西门子、松下、东芝、辉瑞等7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投资兴业;电子科大、理工大学、计量大学等14所高校落地与此,集聚了20余万大学师生;金沙湖中央商务区、沿江生态居住区、龙湖天街、希尔顿、邵逸夫医院等商业生活配套日臻完善。

全力打造“双创金融谷”

做人才项目发展坚实后盾

  金融支撑,是创新创业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根据杭州经开区金融办的数据显示:区内高层次人才企业中已有一半以上完成A轮或B轮融资。

  杭州经开区不遗余力地推进“双创金融谷”建设,面对人才项目发展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全方位构建金融支持平台,健全完善各类产业基金运作机制,积极借力多层次资本市场,构筑覆盖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

  杭州经开区管委会出资设立总规模为50亿元产业母基金,首期规模20亿元,计划吸引社会资本150亿元以上。针对项目种子阶段,设立首期5000万元的“和达之星”天使基金;针对项目的初创和成长阶段,与海邦资本、海慧识睿、深创投等合作建成首期4亿元的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专业基金,和武岳峰资本、赛伯乐资本合作的两支首期规模为2亿元的海外基金也于近期在美国东西海岸同时发布并启动;针对项目的产业化阶段,与百奥财富、百豪资本、浙民投等合作设立总规模为70亿元的产业基金。

  此外,杭州经开区还针对人才多元融资需求,不断探索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合作设立2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积极推进与浙江人才服务银行(浙商银行)合作,为人才提供个性化专业融资服务。

  在新一代显示技术风暴面前,杭州经开区已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特别是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的正式落地,现已成功引进3个带项目、带资金、带人才的整建制团队,包含1名国家“千人”、1名国家“万人”、12名博士。依托杭州分所引进的中科极光公司今年上半年已在杭州经开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园建成年产3万台激光电视的现代化生产线,国内首台三基色全LD激光大屏幕电视已正式下线。公司已完成1.3亿元A轮融资,2亿元B轮融资正在推进中,15项专利获得授权,项目已入选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想象一下,今后的客厅里,只凭一个小小的投影仪,就能在墙面上投射出激光品质的高清品质画面。这是否让人满怀憧憬?

创建平台支撑体系

助力人才创新创业

  搭好舞台,八方人才方能演绎出精彩的时代大戏。一直以来,杭州经开区围绕人才创新创业要素保障,全力打造集高端创新平台、人才创业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支持平台为一体的平台支撑体系,助力人才项目创业发展。

  为了激发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杭州经开区加大名院名校引进力度,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联姻”,中科院理化所、新加坡麻省理工技术研究联盟中国创新中心、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新南威尔士大学石墨烯研究院、浙大创新医药研究院、奥克兰大学中国创新研究院等一大批共建平台相继落户杭州经开区。

  目前,杭州经开区与浙工大合作共建的长三角绿色制药研究院、与杭电合作共建的海洋工程中心、与浙江财经大学共建的大数据研究院正在有序推进。另外,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共建生物技术产业化基地、与中科院行管局合作共建中科院杭州创新园已经启动。

  杭州经开区还致力于打造集孵化、加速、产业化于一体的空间平台,各类创新创业平台总面积已超过150万平方米。以“国家级孵化器”(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两大平台为支撑,以市级以上孵化器(5个)和众创空间(10个)为配套,一批新的孵化平台正在建设当中。同时,政府主导建设的加速器采取“定制化建设、协约式转让”的创新模式,与孵化器实现无缝对接,加速器一期13万平方米将在今年底完工,二期已完成规划并即将启动。以加速器为支撑,以辉瑞、礼来、吉利德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为引领,杭州经开区内的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已经初具雏形,一批高质量人才项目即将入驻。

  在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方面,杭州经开区也走出有力步伐,累计已投入8000余万元,打造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已于2016年初正式投入运营。立足于下沙高教园区优势,杭州经开区与区内高校共同推进协同创新和共享平台建设,支持人才利用多元身份(教授专家、技术总监、企业CEO)进行复合型创业,整合企业、高校、人才各方资源,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两园融合”的效应得以充分彰显。

谋划“十三五”发展

打造人才创新高地

再谱新篇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二五”期间,杭州经开区科技投入年均增长13.1%,科技支出占GDP比重从5.7%增加到9.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1.8%,先后获得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区等荣誉称号,走出了一条以科技为引领的转型发展之路。

  “十三五”期间,杭州经开区仍将把创新人才吸引和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人才开发的核心内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和区域人才创新环境,抢抓杭州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进一步推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加快“东部人才港”建设,努力在创新平台建设、集聚高端要素、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上实现新突破,提升区域创新活力,初步成为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竞争优势显著的人才高地,着力打造一流创新创业港湾。

  在创新创业平台方面,着力完善创新平台多元化投入机制,全力构建集苗圃、孵化、加速和产业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体系,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大创小镇和高端众创空间,努力构筑具有国际水准的“双创”高地。计划到2020年,创新孵化加速平台达到200万平方米以上。

  在创新创业人才方面,建立海外高端人才信息库,编制紧缺人才开发目录,建立与国际规则接轨的人才管理制度,创新引进模式、拓展引进渠道,健全完善机构引才、平台引才、以才引才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国际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持续增强创新发展活力。计划到2020年,高层次人才达到200名左右。

  在创新创业生态方面,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研发创新支持力度,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计划。完善政产学研金介用合作机制,加快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开发区与高教园区“两区融合”,推动企业与高校全方位合作。大力推进“双创金融谷”建设,建立健全产业基金管理运作机制,构筑覆盖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计划到2020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力争达到280家,高新技术产值占比达到50%。

  钱塘弄潮,溯迎而上!杭州经开区将充分利用G20杭州峰会的效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产城融合”战略,向“产业高端、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活力充足”的现代化新城迈进。敢为人先的杭州经开区人,将围绕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港湾、高端智造基地、开放合作高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立发展潮头!


浙江日报 专版 00008 “盼”科技人才再度逐浪弄潮
“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勇立潮头
2016-11-08 浙江日报2016-11-0800006;浙江日报2016-11-0800008;浙江日报2016-11-0800012;浙江日报2016-11-0800018;浙江日报2016-11-0800007;浙江日报2016-11-0800010 2 2016年1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