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望乡

梅溪旱船,
满载喜庆走乡间

  玩旱船是民间闹新春、喜庆丰收的传统娱乐活动,在浙、皖、苏部分地区广为流传。

  旱船舞,旧称“舞龙船”“彩船”“花龙船”“八仙船”等。表演前,一般要先组织一个旱船队,扎一条船,成员共有八人——锣鼓四人、唱船歌的歌手即“船拐子”二人、坐船一人、小丑一人。这其中,船拐子非常重要,不仅要负责演唱,还要指挥船队的舞蹈队形、动作,在对歌比赛中职责重大,直接决定着船队的输赢。

  位于安吉东北部的梅溪镇,是传统旱船舞比较活跃的地方。1966年以前,梅溪境内村村有旱船队,年长的男子几乎个个会唱船歌,当地老百姓在干活时也常会摇起来、唱起来。舞旱船、唱船歌,不仅是当地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之一,更是人们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途径。

  跳舞时,锣鼓咚咚锵,鞭炮家家放,大家唱船歌、庆丰收,祈求来年的好兆头,一派热闹和喜庆的场景。2008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后,梅溪旱船由乡村晒场走上城市舞台,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2009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54岁的安吉人姜纪国,是梅溪旱船的“非遗”传承人。他热爱旱船表演,1982年正式拜师学艺,能自编自唱,收集了民间旱船歌谣上百首。同时,他还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旱船扎制艺术,1995年起开始代师授徒。

  据姜师傅介绍,旱船艺人要有丰富的知识。比如,在“拜门子”时经常碰到一些“行规”,如在一户做手艺的人家唱,对方会问你这门手艺的“祖师爷”是谁。如果你回答不出来,他就会将旱船“旱”(扣押)在那里,让艺人们请他们的师傅来取;如果答得好,他就用香烟、糖果、红包来答谢。

  表演旱船舞时,观众从不缺少,有时一唱就是几个小时。唱得好,观众还不肯走,你就必须续唱。要是恰好碰上另一班玩船的,那就更有趣了。两个旱船队一定要争个高下。更精彩的,是碰到两个实力不分上下的,往往唱到天明还没定下输赢。

  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场景时有所见,观众往往劲头十足,为自己喜欢的船队呐喊助威。同一条“船”上的人,赢了当然皆大欢喜,输了心里就不好受,觉得脸上无光。

  如今,在全凭即兴发挥的现编现唱中,旱船艺人创作了大量民间口头文学,具有不俗的文学价值。同时,由于旱船歌通俗易懂,结构自由,亦是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当前形势、传播社会风尚的载体。随着时代发展,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不仅未曾消逝,反而愈加活跃,成为当地人培养团队精神、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19 梅溪旱船,
满载喜庆走乡间
2016-11-08 2047773 2 2016年1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