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9版:美丽乡村·望乡

太平弄,
绍兴的“六尺巷”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据说有安徽桐城“六尺巷”、河南光山“仁义巷”、江西进贤“让墙巷”等诸多版本,而在位于绍兴府山脚下的太平弄里,也留有一个关于“做人先修身、和睦众乡邻”的故事。

  太平弄,起自府山直街,止于偏门直街,呈回字形。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却有一段不平常的来历。据传,此弄的得名,与明朝万历年间的吏部尚书孙清简有关。

  孙清简,即明朝吏部尚书孙鑨。孙鑨(1525—1594年),字文中,号立峰,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至明朝吏部尚书,余姚人,祖迁居山阴。他为官清正廉洁,死后谥清简,名震天下,与陆光祖、陈有年并称为“浙中三贤太宰”。

  孙鑨任职期间,他的家人在山阴动工兴建府第,与孙府相邻的赵侍郎家,正巧也在兴建土木,双方在砌院墙时发生地界争执。孙鑨夫人连夜修书,派人送往京城,孙鑨阅后提笔复信,劝说夫人主动退让四尺,赵侍郎家因此深受感动,也立即退让了四尺,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因此出现一条弄堂,后人命名为太平弄。在历史上,类似让界的故事有很多,都在传递古人修身齐家的准则和宽宏崇德的操守。

  关于孙鑨一家,当时有“昭代阀阅之盛,首数孙氏”“一门三孝子、五代九尚书”之称。民间素传“文到尚书武到督”,意思是文职官衔里数尚书最大,武职官衔里则以都督为至尊。孙氏族人中,武职到都督的是孙堪之子孙钰;出任尚书的则多达十二人。为何这里的“一门三孝子”仅单取五代,只表九尚书而不言十二尚书?原因之一是五代有“五世其昌”的意思,九乃至尊之数,代表多而并非实数,其次也是为了押韵对仗。

  1961年,孙清简祠即被列为绍兴市重点文保单位;2009年,绍兴市文物部门对其进行原貌修缮,现存大厅、香火堂和东西厢楼。建筑主体香火堂采用三重檐结构,是目前绍兴地区研究明代古建筑的重要例证,也是展示绍兴人修身为先、大度做人、谦逊礼让的一个精神文明窗口。

  如今,孙清简祠的保护开发正抓紧进行,游客能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感受一代儒臣宽容旷达、崇德重礼的风范。大厅后半间开辟为绍兴平湖调、绍兴大书的传承基地,定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古建筑。


浙江日报 美丽乡村·望乡 00019 太平弄,
绍兴的“六尺巷”
2016-11-08 2047811 2 2016年11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