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生态

候鸟迁徙季,浙江沿海各地重拳打击盗猎行为

莫惊南飞雁 碧空任颉颃

  本报讯 (记者 施力维 通讯员 成兴法) 眼下正是候鸟迁徙季节。从东北亚、东亚到澳大利亚一线,大批鸟类从北到南长途飞行,寻找温暖的越冬地。在数千公里长途迁徙中,候鸟们要克服飞行的劳顿、气候的突变、天敌的捕杀……现在,它们还要面临旅程中另一种的威胁——盗猎者布下的“天罗地网”。

  我省的海盐、海宁、上虞、苍南等地,有近海丘陵、沿海滩涂,其中的小山头、湿地丛林,是候鸟迁徙过程中理想的停歇地和补给站。然而,近日各地执法部门检查发现,这些绿树掩映的沿海山林里,有不少大大小小的捕鸟网,专盯南飞的候鸟。

  过去一周,海盐县查处非法捕鸟刑事案件3起,抓获涉案嫌疑人5名,清除185张共计1000多米长的捕鸟网,查扣野生鸟类227只。绍兴市上虞区森林公安抓获7名在滩涂芦苇丛中设网捕野鸭的犯罪嫌疑人。

  迁徙路上布满杀机

  10月中旬,护鸟志愿者爬上位于杭州湾边海宁和海盐两地交界的山包,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大吃一惊。只见山头上分布着数百米长的捕鸟丝网,网上挂着大小不一、毛色各异的鸟类。一只刚投入罗网的小鸟被尼龙丝线死死缠住,越是扑腾挣扎,羽毛被勒得越紧,没一会功夫就死了。

  据海盐农业行政执法总队大队长胡爱云介绍,这样的山头在海盐有27个,是候鸟迁徙途中适宜的栖息地。在这一带停歇的鸟类,共有6大类120多种,据肉眼观测总数超过1万只,其中包括鸫科和伯劳科等迁徙鸟类。“肉眼观测的数量只是冰山一角,实际的候鸟总数远超于此。”一名工作人员解释。

  当地丰富的鸟类资源,让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捕鸟的歪脑筋。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沿海各县的一些市场上,兜售一种价格便宜的尼龙丝网,这是主要的捕鸟器材。这种网花7元就能买到10米,网口有半张扑克牌大小,比传统的渔网孔径大。

  11月3日,记者和海盐澉浦镇南北湖村的护鸟队员一同上山复查鸟网。在半山腰一片橘树林的空地上,我们找到了半张残存的网。队员们说,一般捕鸟网就设在山林空隙,两根竹竿撑起捕鸟网,等鸟儿“自投罗网”。

  “那些山坡上树木被砍过的痕迹,很多都是装捕鸟网造成的。”一名执法队员指着远处的山头说。为了躲避执法队员、护林员的频繁检查,盗捕者想出各种办法。捕鸟的丝网原本是白色的,为了伪装,网被涂上咖啡色、深绿色等。

  在上虞区的芦苇滩涂中,不法分子利用养殖鸭作为声媒诱饵,吸引野鸭飞来停留,然后用网罩捕。在苍南等地,一些盗捕者甚至用MP3扩音器,播放鸟类求偶的叫声,引来候鸟停留以便捕杀。

  非法捕鸟为何难绝

  盗猎者捕获的鸟类中,除麻雀等本地留鸟,海盐当地称为“花鸡”和“黄椿”的两种鸟类,最受捕鸟者青睐,屠戮捕杀最盛。据了解,这两种鸟为鸫科和伯劳科的南飞候鸟,其中部分品种为国家保护动物。

  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捕杀一定数量的珍稀野生动物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各地林业执法、森林公安打击力度逐年增大,镇村干部年年宣传,为何还有人冒着巨大风险偷捕野鸟呢?

  仍有部分村民法律意识淡薄是一个重要原因,他们觉得捕鸟是“靠山吃山,靠海吃海”。11月3日,记者在海盐秦山派出所见到了被取保候审的捕鸟人姚某。村民们说,46岁的姚某在村里是老实人,如今却可能面临着刑罚。据姚某讲述,从今年9月开始,他在秦山设了7张网捕鸟,每天早上收鸟,半个月不到就抓了大小鸟类近60只。

  “我身体不好,一开始抓鸟是为了自己吃,补一补。”姚某说,因为吃不惯野鸟的味道,他把剩余的鸟卖给了做水产生意的周某,获利700元。10月末,在电视上看到禁捕鸟类的宣传之后,姚某才知道事态严重,来到派出所自首,已是追悔莫及。

  猎捕野鸟的高额利润,也催生了捕鸟者、鸟贩子。在一些沿海县市的农家乐,野鸟成了招牌菜。一些缺乏生态保护意识的食客,点名要野味,推高了野味价格,让更多人铤而走险。

  据了解,如今在“黑市”上,一只野鸭的售价在200元到800元不等,体型较小的“花鸡”也能卖六七十元。捕鸟一夜,收入往往有几百元甚至上千元。上虞区森林公安抓获的一名捕鸟者刘某,今年才18周岁。原本在滩涂边看管鱼塘的他,没有经受住高额利润的诱惑,放下鱼塘不管,在滩涂上设网抓野鸭。如今刚成年的刘某,将面临刑事处罚。

  源头抓起斩断链条

  身着红色冲锋衣的海盐澉浦镇副镇长顾建华,刚刚结束“拆网行动”下山。他说,澉浦有10多个山头适宜鸟类生存,为确保不出现捕鸟网,每个山头都要巡查,一个山头上至少半天。为了保护过境候鸟,海盐机关干部、村党员干部带头对全县27个山岭进行分片包干、负责巡查清网。同时,澉浦等镇街还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请熟悉地形、装备精良的专业人员成立护鸟队,日常巡查,清理网具,以打击非法捕鸟行为。

  为了不使捕鸟网具死灰复燃,海盐还想出一“大招”:一套覆盖海盐主要山头、滩涂的“天眼”监控系统,正在调试安装中。该系统能近距离放大,观察山林变化情况,及时找出鸟网布设的地点,同时为进一步的法律追责,提供证据留存。

  “当然,人防技防是手段,从根本上解决鸟类非法盗捕的问题,还是要在源头上切断利益链,树立起公众爱鸟护鸟的意识。”海盐、上虞等沿海县市,在打击整治过程中都有相同的观点。

  海盐地区的农家乐、酒楼饭馆,都收到了倡议书和通告,明确告知:一旦发现贩卖野生保护鸟类,制作、加工相关菜肴,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公安机关、农经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会同各主要镇街,成立了联合执法组,从源头、流通、交易,进行全面监管和严厉打击。

  “滥捕野鸟将面临刑法处罚。”这样的意识,已在不少地方传播,也起到了警示作用。目前,专业鉴定机构正在对海盐等地查获的鸟类进行品种鉴定。鉴定的结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犯罪嫌疑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鹰窠顶、白鹭洲……走进海盐南北湖景区,随处可见和鸟有关的地名。独特的地理环境让这里的人们与鸟结缘。美丽的风景,良好的生态,纷至沓来的游客,百姓已经从中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保护好生态,让候鸟成为风景线,能在未来成为这方水土上人们的自觉意识,真正实现“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浙江日报 生态 00007 莫惊南飞雁 碧空任颉颃 2016-11-04 2045639 2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