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要像一个家
严辉文
近些年政府为民办了很多实事,体现了政府的惠民理念和亲民情怀,也大大提升了城市的品位。随着我们城市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市民营造出更多家的氛围,而市民们对城市的要求,也越来越像是对家的要求。
关于什么是城市,城市的本质是什么,古今中外曾经存在着一些争议,曾经有些人偏重于市的特征、生产力的数据,有些人偏重于建筑物、人口聚居密度等等,现在看来,除了这些高大上的城市要素之外,现代人更看重城市的空间品质与人本关怀。从人与家的视角看城市,则城市的现代性更意味着城市的舒适性。
纵观城市的发展史,城市总是向着全面发达迈进的。眼下,杭州作为蓬勃发展的新晋一线城市,迎来了关键窗口期。而城市与家庭的对比度和一体化,也为城市转型提供了细节完美的目标。比如,走进许多城市家庭,除了功能日益完善之外,整洁卫生、宜居宜玩等方面也不停拉高着标准。但如果目光转向窗外的小区、街巷,有时就难以令人满意了。
城市要越来越像家,首先要完善功能设施。这些年,人们外出旅游见识发达城市的机会越来越多,不难发现优秀的城市功能设施正像家庭设施一样齐全。由此,人们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宜人,已经开始以街头能否找到舒适的休闲去处,人们又是否愿意融入城市空间为标准。如果城市很大,室外能呆的地方很少,说明家与城仍缺少有效联结点,如果城市里面只有家是可靠的,而家的外部性严重不足,那么这个城市就存在缺憾。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市民对于城市设施比如公交亭、公共座椅、都市林荫道之类,开始有了更高的诉求。
城市要越来越像一个家,还有赖于公共精神的增强。这些年,我们的城市,在完善城市功能方面不遗余力。无奈的是,有些公共设施很短命,无法像家庭设施一样得到善待,甚至于总是面临着“公地悲剧”的命运。这也表明,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精神,需要引起同样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