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
阳刚之美
杨晓光
提起西湖,人们便会想起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著名诗句。西湖也因此有了“西子湖”的别称。许仙和白娘子、梁山伯和祝英台、苏小小和阮玉,这三个发生在湖上三座桥边的爱情故事和传说,使西湖又有了爱情之湖、浪漫之湖的美誉。在世人心里,西湖更多的是与秀美、柔美和婉约连在一起的。殊不知,西湖还有她阳刚的一面。
这里,有精忠报国的岳飞。西湖北部的栖霞岭,一个彩云栖息的地方。民族英雄岳飞就静静地躺在岭之南麓。墓侧,红墙黛瓦,那是供人们祭祀和朝拜的岳王庙。人们来到这里,面对岳飞的塑像,耳边就会响起他那“还我河山”的雄浑呐喊,心中不觉升腾起一股强烈的爱国主义壮烈情怀。公元1954年,清明节前一个丽日朗照的上午,刚入住西湖刘庄的毛泽东叫来身边的工作人员。“你知道‘以身许国,何事不敢为’是谁的话吗?”毛泽东一边轻声问,一边若有所思地望着湖对岸的岳飞墓,“这是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的名言。”随后交代:“快到清明节了,按我们民族的习惯,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日子,请你替我给岳王坟献个花圈。”
于是,岳飞遇害后的第八百一十二个清明节,他的墓前摆上了一位开国领袖送的花圈。800多年前,北方的金兵大举南下。铁蹄所到之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国家、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年仅20岁的岳飞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主动请缨提旅。孤军坚持敌后作战,六战六捷;率部驰援,四战四胜;牛头山设伏,大破金兀术,收复建康,杀得金人弃盔丢甲,闻风丧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威名从此传遍大江南北。
那是一个骤雨刚歇的傍晚,年仅30岁就任江州制置使的岳飞来到浔阳江边,望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起中原仍被蹂躏的家乡,不觉悲从中来,提笔愤然写下了震烁千古的《满江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是《满江红》中的千古名句。一首百余字的《满江红》,满腔忠愤,碧血丹心,气贯长虹。字里行间,喷薄倾吐的,是岳飞“精忠报国”的昂扬志气和忧国报国的博大胸怀!岳飞正是用这种伟大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中华民族。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岳飞的英名及业绩,历800多年而盛传不衰。
这里,有爱民重义的于谦。西湖东面的三台山麓,荫翳僻静之处,翠柏高乔之下,湖光山色之间,静静地矗立着庄严肃穆的于谦祠。已有500多年历史的于谦祠,白墙灰瓦,朱漆大门,远离一切纷繁尘扰。庭院内草木葱茏,绿树成荫,幽深宁静。祠堂主体的前殿、正殿和后殿错落相间。厢房北面更有名闻遐迩的“祈梦殿”。大门口“于忠肃公祠”几个大字赫然在望,无声地诉说着这位民族英雄生前死后的屈辱与荣光。
正殿正中耸立着于谦的青铜塑像,神态是那样的从容。500多年过去了,于公似乎从来都未曾离去,他始终站在这里,俯瞰着这片曾用生命和热血浇灌过的土地,俯瞰着那些曾拼死力保的芸芸众生。两侧墙上则是关于“土木堡之变”和“北京保卫战”的浮雕壁画,战旗猎猎,金戈铁马,黯冷的青铜色透出历史的严峻。
于谦的不朽,不仅在明王朝生死关头登高一呼,喊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口号,并亲自披甲上阵,力战九门,保住了北京,对明王朝有再造之功,更在于他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愿移灾咎及予躬,免使苍生受憔悴”“一片丹心图报国”“要留青白在人间”“利益轻鸿毛,名节重泰山”,于谦这爱民、爱国、重义的高洁品格无疑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宝库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笔。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会在祈梦殿前写祈梦词、挂祈梦牌,诵《石灰吟》。这与其说是在为自己的心愿虔诚膜拜,不如说是在缅怀英雄的光辉事迹,传承英雄的不朽精神。
这里,还有豪气万丈的张苍水。南屏山麓荔枝峰下,参天的水杉旁边,坐落着一座白墙黑瓦的仿明建筑祠堂。张苍水先生的坐像立于祭殿正中,清瘦的脸庞,忧郁的双眼,似在提醒着人们勿忘国仇家恨。“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这是英雄在狱中写下的慷慨悲歌,映照的是他一身豪气。四壁墙上挂着的八幅壁画,追述了张苍水从少年到就义的悲壮一生。人们不会忘记,在抗击清兵19年的战斗生涯中,张苍水出生入死,转战千里,战功显赫,被俘后拒不屈膝投降。赴死前,张苍水深情地向身后延绵的吴山望去,口念“好山色”,从容就义。“予之浩气兮化为雷霆,予之精神兮变为日星”,这雷霆、这日星,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码!
西湖是幸运的,被称为西湖“三杰”的三位民族英雄在这里鼎足而眠。其实,又岂止是这“三杰”,吟诵“秋风秋雨愁煞人”慷慨赴死的鉴湖女侠秋瑾,高唱“只解沙场为国死”的徐锡麟等辛亥革命烈士也长眠在这山水之间。青山有幸,埋的是英雄的忠骨;日月可鉴,永恒的是英雄的忠魂。“赖有于岳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秀丽的西子湖,因为有了他们,这山这水陡增了一种厚重、深沉而伟岸的风骨,更添一股阳刚豪气!依山悟崇高,傍水思清廉。人们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来到这里祭吊先人,缅怀英雄的丰功伟绩,接受英雄的精神滋养,带去英雄的一身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