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8版:人文世界·艺文志

从艺六十年
执教五十载

  艺术之河,静静流淌。

  多么美妙!五十载教学生涯,六十年艺海跋涉,锻造了一个享誉画坛的“吴家样”——吴山明无疑是当代中国画坛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无论是在方寸画纸上挥毫,还是在三尺讲台前授业,他都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纯真、善良、率直。于艺术,他孜孜以求、勇于探索;于教育,他诲人不倦,勤勤恳恳。

  多么有幸!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求学就读中国美院,原浙江美术学院附中和中国画系本科时,授课老师就是潘天寿、吴茀之、顾坤伯、诸乐三、陆抑飞、陆维钊等一代大家。

  赫赫有名的中国美院中国画系,也已涌现出了以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为代表的浙派人物画年青的教学群体。先生与老师们的关系是亦师亦友亦同事。为美院中国画教学而共同努力。并以敏锐的艺术灵性,在中国现代人物画坛,拓展了一方新天地。

  作为画家,先生不仅以熟练的技法呈现于中国画坛,重要的是对人物心理语言的把握,对绘画意境的诗性追求。

  在画坛,这是个公开的秘密。从艺60年间,先生信仰独到的创作四步曲:观察、写生、思考、创作——始终如一。

  艺术之河,静静涌动。

  毕业留校,举重若轻。对先生而言,他把三尺讲台看成是艺术长河中的一方步基石,同时又可以与学生教学相长,共同在长河中摸索前行!

  人们都说,黑板之下,讲桌之前,那方把老师抬举一尺多高的地方,叫讲台。对先生而言,讲台之神奇,就在那三尺方寸之地,竟然有一种奇异而强大的力量。

  三尺讲台迎冬夏,两鬓霜花送春秋。无论是为本科生授课,还是担纲研究生导师,一站就是50个春夏秋冬——先生提出的“重基础、重传统、重修养、提倡创新”的教学理念,已漫延浸透中国画坛。

  曾记得,先生撰写了意笔人物画课程的教学大纲,将“意笔线描”科目正式列入教学,并与美院同仁们共同实践予以完善。这份点赞“较为完善的教学规范”大纲,为当时许多兄弟院校所效仿。

  不忘记,在美院,为新校区的落成上下奔走;在浦江,政府为他建造山明美术院,二十年来,一直推动家乡美术人才培养,经山明美术院培训过的学子已达三千余人,考上各大专院校的已有三百人左右。在旁人看来,这些本是分外之事,却被先生当成分内之事。这是他生活的延续,是他应尽的责任,他关注,更付之于行动。

  在先生眼里,每位学生都是可造之才。他观察学生作画,研究学生作品,总会在立意、运笔、敷色上求变化,据不同特点,提出有深度的启示。他将心爱的教学,绝对放在中国美术发展与世界美术演化的大背景上来思考,帮助学生实践美学理念与个人风格的提升。他毫无保留绝技,几乎所有课程,都是在和学生一起作画。他的教学没有秘密,没有玄乎,没有纠结。

  冬去春来,岁月静美。

  长长50余载,如今在中国美术学院从事中国画教学的骨干教师,大都是70、80年代以来他直接参与培养的学生——也因为他教学的卓越贡献,先生曾两次获得“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早年他参与的“美术学理论与实践复合型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用诗人郭小川“占三尺地位,放万丈光辉”形容先生,恰如其分。这光辉是真善美,是知识经验和理想,更是一切可以助人学习领悟的语言、表情和手势。

  美院之于先生,是家园,又是事业;是出身,又是归属。从身形活跃的浙中才俊,变为鹤发童颜的名师大家,其间折射出美院育才的模式与力量,也标示着中国艺术的某类历练成长、自觉塑造的求索路径。


浙江日报 人文世界·艺文志 00018 从艺六十年
执教五十载
2016-11-04 2029290 2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