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13版:文化

杭州观成中学注重培养学生拓展性特质

“X”课程,放飞成长梦想

  老师正在上课,一个迟到的学生偷偷从窗台翻进教室……这一幕发生在杭州下城区观成中学的课堂上。别惊讶,其实这是一堂话剧课,这名同学表演的角色是上课迟到的调皮学生。

  拓展性“X”课程

  “1+X”课程,无疑是观成中学校园里最火的话题。

  这学期,观成中学在初一年级推出了“1+X”课程,话剧课就是“X”课程之一。“教学大纲规定的国家基础性课程是1,围绕基础性课程推出的拓展性课程就叫‘X’课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先进工作者、省春蚕奖得主、观成中学校长李洁告诉记者,学校希望通过“X”课程培养学生一些观成特质,而这些特质或许会在孩子未来的人生里闪光。

  开学伊始,初一的同学们就根据自己的兴趣在21门“X”课程中填报志愿。从10月14日起,每周五下午4时之后就是初一同学的“X”课程时间。各个“X”课程教室里传出来的欢声笑语,常吸引初二初三的学长学姐在窗外偷偷围观。而平时的课余时间,也总是能听到初一同学在分享自己所选课程的上课经历。

  学生们对“X”课程的喜爱,也让李洁心中悬着的石头落下了。“实际上,我们从一年前就开始酝酿‘X’课程。”李洁说,拓展性课程既是《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里提到的内容,也是这两年中学里的热词。但如何让拓展性课程真正发挥作用,而非流于形式,在李洁看来是设计课程最重要也最难攻克的问题。

  学生动手又动脑

  记者翻阅课表发现,该校将10门基础课程分为“品格与社会”“人文与语言”“数学与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五大类,并从这五大类延伸出21门“X”课程作为试水。除了本校教有所长的老师,还请外校老师、学生家长来支援,以丰富“X”课程。

  相比基础性课程,“X”课程更崇尚实践性和动手能力。例如话剧、安卓手机编程、手工扎染、植物的组织培养、探寻杭州、航模、科学实验站、足球、海外友校研修等,大多数“X”课程都比较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话剧、羽毛球、手工扎染、书画、安卓手机编程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报名人数超过计划招生数的好几倍。而国际数学文化和信息奥赛课程因为报名人数不足,最终没有开班。”李洁说,“X”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学校将根据每个学年的具体情况而定。而本学期开设的课程能否延续到下学期,则主要取决于学生对该课程的评价。

  该校初一(3)班女生苏伊选修了安卓手机编程课程。才上了两三节课,她已经编出了两个小程序。“课堂信息量很大,老师还会让我们在电脑和手机上实战,我已经迷上手机编程了。”苏伊说,几年前自己就对手机编程产生过好奇,只是苦于找不到学习机会,所以这次学起来特别带劲。

  苏伊的同班同学马路遥则兴奋地向记者回忆起手工扎染课的上课情形:“老师教我们用皮筋在手帕上扎出不同造型后,放到浓茶水里染色,然后用明矾水浸泡,太神奇了。”马路遥说,自己从小动手能力就不太强,没想到也在课堂上做出了漂亮的手工扎染手帕,成就感很足。“现在同学们相处时最常聊的就是自己选修的‘X’课程内容。我都已经想好下学期要选修的课程了。”

  一节课备课3天

  “X”课程为啥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实际上,在推出“X”课程的背后,老师们付出了许多努力。“每周虽然只有90分钟的‘X’课,我却准备了整整3天。”该校的社会老师薛利君开设了“探寻杭州”课程。课程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向同学们介绍杭州的特产。“首先我需要大量搜集素材并整合,然后再把内容归纳做成20张PPT。”薛利君说,为了寓教于乐,还自掏腰包买了西湖龙井茶、藕粉等,带到课堂上教同学们冲泡、品尝。此外,每次她还会设计一张比较有趣味性的问卷来了解掌握同学们的上课效果。

  该校数学教研组组长郑娟也有同样的感受。“我开设的‘X’课程是研究性学习,培养的是学生自己产生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郑娟说,这个课程其实好几年前就已提出来,但因为推进难度很大,很少被列为课程,因此备课同样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但同学们的浓厚兴趣让郑娟对课程充满信心。

  此外,记者也了解到,“X”课程的学分已被列入该校毕业要求。按照学校的计划,从今年的新初一学生开始,观成的同学需要在3年内修满10个学分的“X”课程才能毕业。

  (本报杭州11月3日讯)


浙江日报 文化 00013 “X”课程,放飞成长梦想 2016-11-04 2045649 2 2016年11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