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新仓 幸福之源
——“平原版”美丽乡村建设的平湖新仓实践
黄丽丽 倪聪耕
合作新仓 幸福之源
——“平原版”美丽乡村建设的平湖新仓实践
黄丽丽 倪聪耕
提起嘉兴平湖市新仓镇,或许不为人所熟知;但若提起全省乃至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的缘起,平湖新仓是重要的坐标。“新仓经验”之所以弥足珍贵,正是贵在为农、贵在联合、贵在创新,其本质是立足农业、服务农民、发展农村,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一脉相承,历久弥新。
在浙江,当全省山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与美丽经济融合发展风生水起之际,位于浙江省平湖市东北部,东与上海市金山区有着近17.8公里的无缝接壤,南接嘉兴独山港区、乍浦港区的新仓镇也面临着新的时代命题:如何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发挥“东乡十八镇、新仓第一镇”的历史人文底蕴,促进农村新业态培育和乡村复兴,走出一条适合平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径?
新仓给出来的答案是:不以投入比大小,只以特色论高低。结合各个村落的自然资源、人文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开展“美丽小镇、美丽村庄、美丽通道、美丽庭院”四大专项行动,形成“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点一景观”的“合作之源”东线美丽乡村建设精品线。并立足合作经济先发优势,推进“农民专业合作、信用合作、供销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特色、美丽产业,为美丽乡村建设夯实坚实的物质基础。
每个地方的乡村,都有其独特的精神特质,这是美丽乡村的生命所系,也是“各美其美”的精神所在。新仓美丽乡村建设不是为了建城市公园、花园小区,也不单是为了吸引城里人来玩,要的是“让花鸟虫鱼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回来,让能致富的青壮年劳动力回来,让记忆中的乡土文化回来”,让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新仓老百姓致富的渠道、幸福的源泉。
环境整治,还原干净美丽的自然乡村
乡村之美,首先美在“山清、水秀、地干净”的好形象。
对于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的新仓来说,既缺乏风景旖旎的名山大川,也少有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村落,美丽乡村建设必须从细微之处着手,细化到房前屋后的景观美化、垃圾的日常分类,深入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点滴生活。
干净,最容易做到却最难做到,乡村尤甚。在新仓,生猪饲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曾是美丽乡村创建的一道门槛。新仓先后出台了《美丽新仓建设实施意见》《美丽新仓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由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将责任具体到人,多次下村督查做思想工作,最终成功创建为“零猪镇”,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减量任务。
生猪退养之后,家家户户的庭院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亮点。又脏又臭的猪棚拆掉了,拆下来的砖瓦成为了菜园的围栏,上面爬满了丝瓜、黄瓜等蔬菜;破坛旧罐变身房前花盆,野草闲花成为“山野花圃”,土味虽浓,却不乏“时尚”的意趣。今年7月,新仓还将原先废弃的猪粪处理场改造成为垃圾资源处理站,实现垃圾的分类处理和循环利用。
现在,在新仓的三叉河集镇,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双筒的垃圾箱,分别放置可腐烂与不可腐烂垃圾,这些垃圾箱是新仓镇环卫所在今年5月份替换的。目前,三叉河村和友联村作为试点村,约2500只垃圾箱已换成这样的新式垃圾箱。
村民分类投放垃圾是第一步,新仓深知,美丽乡村的建设,不能依靠大拆大建,也不是一味的“涂脂抹粉”,而是注重“生态”与“美丽”的统一性,注重“绿色”与“发展”的协调性。其更深层次的,在于通过垃圾分类等日常行为习惯的改变,培养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形成“垃圾分类、美化环境”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自觉。
美通过味觉、听觉、视觉来感知,也通过文化挖掘、品位提升、突出特色来实现。今年6月7日,新仓启动了“风情三叉河”集镇改造提升项目,通过短短的50天时间,一个别致多样、干净整洁、风光旖旎、充满诗情画意的三叉河集镇惊艳于人们的眼前:
干净、宽敞的水泥路与整洁的院落、崭新的村貌交相辉映;白墙黑瓦中几幅古香古色的画为村庄增添了一丝江南韵味;棋牌室、书画创作室、老年食堂、户外健身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地方;棉花、纺锤、打纱锭子等有着传统记忆的物品,以及传统的印刷厂等充满了浓浓的乡情……
“风情三叉河”集镇改造提升项目是“美丽平湖”三年行动镇村建设重点项目之一,是新仓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发掘村庄的个性和特色,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景观走廊,其主要特色是“田园风,诗画情”。待集镇改造完成后,三叉河将成为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理念是尊重村庄自然肌理,尊重群众生产生活状态,通俗点就是有果有蔬有诗有画,力争做到人无我有——‘有看点’,人有我多——‘有卖点’,人多我新——‘有趣点’。”新仓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就地取材、就势造景,处处体现自然,人人表现景色,还可以降低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本。
除了“风情三叉河”以外,中华村规划种植茭白、藕、竹园、景观苗木等作物,打造江南水乡采摘乐园,形成观赏、休闲、旅游、民宿与生产共同发展的共荣型农业产业区;杉青港村以“古桥新韵、红色杉青港”为建设主题,打造以杉树为主的特色森林公园,同时依托花卉产业基地,形成地区性花卉产业区,打响杉青港花卉旅游品牌。
把设施当景点,把产业当景观,把农村当景区,因地制宜转变乡村产业发展方式,让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实现多方共享,是新仓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新仓正不断显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服务”关联融合的叠加功能,在挖掘自然村落、人文特色、优势产业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要求,打造成各具特色,各村互补的美丽新仓旅游风景线。
以文化人,传承合作共享的新仓精神
乡村的美,看“颜值”更拼“气质”。
浙江乡村的山水自然禀赋相近,形态布局相似,建设升级版的美丽乡村,必须在村落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的基础上“内外”并重,向建筑要个性特色,向民俗要记忆传承,留住正在消失的历史,为乡愁找到栖息之所。
对于“新仓经验”的发源之地来说,合作文化已经深入城镇的骨髓。新仓不断探索和发扬合作文化的外在表现,依托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红色资源,实行接轨上海首位战略,以特色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生态体验旅游和历史文化感知旅游为重点,做足“小桥潺流水、老街建休闲、名寺隐于市、陶然在田园”的梦里水乡江南文章。
走进去年底刚提升完成的毛泽东同志新仓经验批示展示馆,便被眼前气势强大的建筑所震撼:4米高、10米宽的大型浮雕,上半部分雕刻着毛体的“新仓经验”4个大字,下半部分则是供销社送物资下乡、帮农户销售农产品的场景和信用社为农民服务的场景,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展示馆是以“合作求发展,联合兴三农”为基本内涵的“新仓经验”走向全国的重要平台,现在已经成为人们回顾与学习“新仓经验”的红色阵地,成为老百姓记忆的缘起与承载。有着丰富创意的新仓民间版画艺人,通过挖掘供销社的先进事迹,将送货下乡、风雨无阻、以卖带修等“典故”通过画笔跃然眼前,唤醒老百姓记忆深处的共鸣。
“留得住乡愁”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最终归宿。无论长期发展与历史积淀所流传下来的盐文化、船文化、河文化,以“平湖派琵琶”“钹子书”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还是以“新仓经验”、印刷文化、童车文化为代表的现代文化,都是新仓美丽乡村重拾乡愁记忆的符号,是连接人与集体、人与历史的红线和桥梁。
在新仓,文化正在朝着产业化迈进,而产业正向着文化化升华。随着中国纸业、广东冠豪、佛山华新等龙头企业的相继落户,新仓镇包装印刷产业园的阵容更加强大,内涵进一步丰富,正在打造一个包含策划、宣传、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包装印刷服务体系,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印刷特色小镇”。特色文化不仅成为乡愁的承载,也是老百姓致富的通道。
美丽乡村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百姓更好的生活,百姓的参与和理解至关重要。对家乡饱含热情的新仓人,在建设美丽乡村中也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奉献精神,丰富了新时期新仓精神的内涵。
在“风情三叉河”的打造过程中,在夏日酷热的50天里,每天都有150多人在施工,一半工人出自三叉河,很多村民自行筹资、筹物、筹劳,不等、不靠、不要,积极参与自家庭院美化和改造,并组织志愿者对整治好的环境进行维护和清洁。“五星级示范村”“十星级文明家庭”“最美新仓人”,这些荣誉不仅捧在手上,更重要的是化在心田。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我们要实现农村环境‘洗脸’、农民素质‘洗礼’,既提升乡村的外在‘颜值’,又充实内在‘气质’。”新仓美丽乡村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美丽乡村建设本质上是对村民进行一场深刻的文明思想洗礼。
正是在改造房屋、装饰庭院中,在与艺术家、规划师的沟通、交流、协商中,村民们快速地汲取着艺术、审美、环保等现代文化元素的营养,逐渐成为具有审美品位和科学理念的新时代农民。其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看法也从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实现从“村民”到“公民”的跨越。
服务三农,
创造“三位一体”的
新仓模式
乡村之美,最根本在于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生产发展放在了第一位。可见,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发展多样化经济,突出特色产业和美丽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才能切实地安放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心一意服务“三农”是新仓精神最为珍贵的部分。在新常态下,新仓深入开展以生产、供销和信用合作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式农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推出保姆式生产、保姆式支持、保姆式销售“一站式”服务,探索出了一条为农服务实体化有依托、为农服务资源整合得优化的合作经济改革路径。
走在新仓金秋的田野上,庄稼遍野、麦穗金黄,到处洋溢着丰硕的希望。这里不仅是远近闻名的“食用菌之乡”“西甜瓜之乡”“果蔬菜之乡”,还是生态高效农业发展示范镇,拥有16个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20个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品牌以及6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新仓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百姓获得感的重要来源。新仓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陆志华告诉笔者,“合作社基本上以订单生产为主,产品销路无忧,有专业企业帮助收购,社员种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有销路保障。”
以新仓蔬菜厂、泰盛食品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新仓镇形成“合作社+企业+基地”的产销一体化模式,实施统一发布信息、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销售服务的“四统一”运作,以“订单+合作”的模式为农民开辟了一条联合起来,共同走向市场,走向共同致富的发展道路。
与此同时,按照“服务设施辐射半径不超过3公里,居民步行一般不超过20分钟”的建设要求,村村建立了集便民服务、医疗卫生、连锁超市、文体活动、村部办公五位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并组建了新仓镇创新农村资金互助会和农技水利服务中心,为百姓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
“创新农村资金互助会为我们农户提供了两个便利:一是贷款方便,以前要找担保人,现在有互助会为我们担保,省去了很多手续;二是利率低,降低了农户的融资成本,让我们创业致富的积极性提高了。”从新仓镇创新农村资金互助会成功贷款19万元的秦沙村农户刘鹤恩说。
对一些分散的农户和合作社来说,互助会无疑是他们创业致富的“及时雨”。在新仓,通过农村合作银行、资金互助社、资金互助会、农业担保公司等之间合作,一张涉农金融的大网络已经逐渐建立。新仓农联合的科技、流通、金融功能正逐步得到完善。
未来已来。随着环境整治力度不断加大,“名镇、名人、名寺、名居”特色乡村旅游体系的逐步建立,汽车部件、印刷包装、光伏、服装、童车等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愈发明显,美丽乡村建设联动效应正更深入地惠及城乡。新仓正向着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