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 数字报纸


00022版:大美浙江 乡村之美

文章导航

从这里出发 在这里升华

——安吉美丽乡村进程曲

  从这里出发 在这里升华

  ——安吉美丽乡村进程曲

以“安吉模式”助力美丽中国

  我们踏足这片青山绿水,捧甘洌清流,品山珍野味,听竹海涛声,探访“安且吉兮”……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其中就有这里美丽乡村的起源烙印、实践模式。

  从实际出发,定位生态立县、农业富民、开放兴县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不盲从县域经济发展的老套路;不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注重建设品牌农业、品位农村、品质农民,注重发展的持久永续,注重五位一体协调统一;多届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已经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换届换人不换路。

  安吉通过7年多的美丽乡村建设,初步探索了一条“三产联动、城乡融合、农民富裕、生态和谐”的科学发展路子,从根本上使安吉的综合实力、区域竞争力、品牌影响力提升了一个大台阶,造福了全县百姓。

  与此同时,安吉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实践,为全国的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示范性的贡献。美丽乡村建设从安吉发源,到全省实施,再到全国推广,已经成为现阶段全国的潮流和共识。

  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位一体的“安吉模式”的输出遍及全国各省市,7年累计接待美丽乡村考察团队数万批次,成为继“中国竹乡”、首个“国家生态县”之后,安吉的第三张金名片。

  今天美丽乡村升级版提出“全域美丽”,事实上也早已体现在“安吉模式”中。因为支撑美丽乡村“安吉模式”的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全”,即建设全覆盖、管理全域化、经营全要求、各方全参与、城乡全统筹。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预计到2016年底,将完全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行政村全覆盖。安吉的美,是“处处皆景、步步宜情”。

以“安吉标准”引领美丽乡村

  车入竹乡安吉,一下子进入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竹海绵延,满目苍翠,溪水潺潺,空气清新;延伸到农家的水泥路,平整洁净;民房依山傍水而建,幽雅静谧;院墙上的喷绘或墙画,简单雅致;院子里摆放着花卉、盆栽,精美别致;房前屋后,清爽整洁。

  美丽、整洁,是安吉乡村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

  对一个县而言,想要包装打造几个漂亮的村子,不难,难就难在要把全域建成美丽乡村。几年前,安吉县委县政府就科学谋划、通盘考虑,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再结合本地实际和百姓需求,决定以标准化为突破口,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4年2月,由安吉美丽乡村系列标准提炼转化的《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成为国内首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此后,安吉县政府作为第一起草单位,参与制定《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并于2015年6月正式发布。

  从县级标准升级为省级标准,再升级为国家标准,既是对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好肯定,又说明了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模式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同时,又很好地回答了升级版中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重要课题,标准化建管,可谓是重要途径。

以“安吉经验”诠释升级意义

  安吉“十三五”工作计划简洁明了:通过5年努力,把安吉建设成为一个环境更优美、经济更富强、社会更和谐、百姓更幸福的内外兼具的美丽乡村,打造名副其实的全国美丽乡村样板。安吉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正在不断给美丽乡村注入新的内涵。

  保持和扩大美丽乡村的先发优势,实现硬件升级和软件换代。硬件升级,就是环境的再整治、再提升,基础设施的全覆盖、高标准,精品村庄的再设计、再打造。软件换代,就是不在原有的成绩和经验上停滞不前,而要像当初提出生态立县和美丽乡村建设那样,进行理论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打造美丽乡村的升级版,继续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品牌个性更加凸显。

  曾几何时,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是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一大特色。不搞大拆大建,尊重环境的承载力,遵循自然的原始美,使得安吉营造了一个个地域品牌。今天,在个性化、精致化的新征程中,安吉正通过村庄建设强化精品示范引领,进一步突出村庄特色品位和加快建设成果转化。以精品示范村为引领,以精品示范带建设为骨架,充分体现出安吉美丽乡村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均衡性特点,全面展示出安吉美丽乡村的新形象、新风貌。

  乡村美如画卷长廊,展开就是传奇。城乡统筹布局,将全县作为一个美丽乡村大景区进行规划打造,全面彰显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结合区域的产业特色、人文特色、环境特色,打造了“黄浦江源”“中国大竹海”“昌硕故里”“白茶飘香”四条乡村旅游精品观光带。

  村庄经营更显活力。

  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安吉把美丽乡村做出了品牌,并以此为核心,不断把风景变成产业,将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休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突出把休闲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业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让安吉乡村“风景独好”。一边,按照“泛自然博物园”“四季家园、安吉景区”布局,全力打造县域大景区。另一边,引进推进一大批优质高端的重大休闲旅游项目,形成以省级灵峰旅游度假区为核心,总投资超过200亿元的19个重大休闲旅游项目集聚的25公里高端休闲产业带。

  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按照“一乡一张图、全县一幅画”的总体格局,加快农业“两区”建设,推进“产品变礼品、园区变景区”。成为全省唯一“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县”,加快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化。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坚持,安吉获得的回报是丰厚的。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安吉闯出了一条农村美、农民富、城乡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新路,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主体意识更加突出。

  “美丽乡村的灵魂还是生活在其中的人,要推进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就要更好地引导和规范人们的习惯,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更加文明,更加优雅。”安吉县农办相关负责人说。

  重视“人”的建设,使得安吉的农村民主管理水平和和村民素质有了极大地提升。在通往幸福之路上,安吉创新建立了安吉幸福指数评价体系,拥有了第一所普通高校,建成了一批不同地域特色、不同文化类型和不同展示方式的村落文化生态展示馆,农村乡土文化得到全面挖掘和繁荣,使广大农村真正成为城乡居民共同的心灵家园,全县人民的获得感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安吉将充分利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和乡村舞台,积极开展农村宣讲活动,持续推动美丽乡村从‘物’向‘人’的转变,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风景美’向‘风尚美’的转型,真正发挥农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努力形成共美共富共治共享格局。”安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走访中提到。

  安吉,要让美丽乡村享受更多开放的红利,进一步开阔农民放眼全局的视野,敞开农业走向市场的大门,拓宽农业“接二连三”的路径,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把农村建成城市的后花园,建成城市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新天地。

以“安吉创意”

点亮乡村未来

  【安吉天荒坪余村】

  随着“颐居美丽乡村”余村项目的正式开业,今后来到安吉的人将会发现,安吉不再仅仅是依靠先天的地理优势“刷脸”,而是已进行“系统升级”的美丽乡村,是“互联网+”、共享经济和大健康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典型。

  “颐居美丽乡村”余村项目以余村文化礼堂为基础进行升级改造,结合原有的文化礼堂展馆,全面展示安吉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提炼推广安吉特色产品与文化,促进当地科技创新、创业孵化、项目招引、投融资等项目发展,以互联网+、共享经济模式与全民创客思维,连接政府、乡村合作社、投资商、乡村创客与城市居民。同时充分挖掘乡村宝贵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打造富有特色的乡村“特色小镇”,让村民变网商、村民变创客,促进村民就业与增收,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升级,实现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提升安吉在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

  【安吉递铺街道鲁家村】

  一个低丘缓坡占九成的村庄,开出了18个家庭农场;鲁家溪变清了,文化礼堂新建了,鲁家湖水系疏浚了,还修了10公里长的绿道和4.5公里长的铁轨;2015年村集体收入超过150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4年来,安吉鲁家村党支部书记朱仁斌把智慧与热情挥洒于故乡的每一个角落,也让曾经平凡无奇的小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发展家庭农场,引入第三方经营平台,成立旅游公司,村里占股49%。一个核心农场居于中心村,其余17家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四周,这是鲁家村家庭农场的规划布局。18家农场以野山茶、特种野山羊、蔬菜果园、绿化苗木、药材等产业为主,没有一家重复,这是鲁家村家庭农场的特色。

  目前,观光小火车已试运营;旅游集散中心即将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大型停车场一次性可以容纳500辆私家车;20公里绿道也已完成,贯穿18个家庭农场。

  “有创意,懂营销”。鲁家村坚持“边建设边经营”的理念,遵循“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原则,委托知名团队为村庄经营包装策划。广袤的土地,一眼望不到头的草地,朴素的农舍,牛羊悠然自得……没想到,有一天,这些场景也能在鲁家村看到。

  【安吉山川乡高家堂村】

  在湖边一幢由民房改造的度假别墅里,游客张燕萍和朋友们正自己动手准备午餐的食材。“我们是从嘉兴来的,趁着国庆长假,带孩子们来呼吸一下山里的清新空气。”张燕萍说,他们包下了这幢别墅,准备住个三四天,好好享受一下美丽乡村慢生活。

  “高家堂村的特点就是‘好山好水好空气’。”别墅老板周竺栋笑着说,他还开了一家农家乐旅馆,游客大多来自上海、杭州、嘉兴等地,每逢节假日,生意好得忙不过来。

  “以前我们村民的收入主要靠毛竹、竹笋等山货,人均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现在依靠经营农家乐、入股旅游公司等途径,2015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0778元。”高家堂村党支部书记周文鑫介绍,2013年,高家堂村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国家级美丽宜居示范村”“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等称号。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使得村民真正成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和乡村旅游升级的参与者,尽享生态红利。

  2016年上半年,高家堂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万人次,旅游收入550万元。


浙江日报 大美浙江 乡村之美 00022 从这里出发 在这里升华 2016-11-03 浙江日报2016-11-0300007;浙江日报2016-11-0300010;浙江日报2016-11-0300018;浙江日报2016-11-0300013;浙江日报2016-11-0300008 2 2016年11月03日 星期四